建筑艺术
-
浙东运河宁波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包伊玲 著.本书综合运用了设计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视角,选择最能反映传统村落社会关系、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公共空间作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描述浙东运河宁波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与深层结构,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并对保护和发展运河村落公共空间、弘扬地域文化做出探讨。作为基础性研究,本书首先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浙东运河及浙东运河宁波段沿线村落的形成过程与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深入翔实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图底关系、形态类型学、空间句法等理论与工具,定性、定量地描述浙东运河宁波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与组构特征。其中, 空间句法运用了轴线和视域两种分析模型:轴线模型用于了解村落的空间组织与活动路径;视域模型重点分析村落的空间形态与感知行为。应该说,描述传统村落历史的文献资料很少,记录其空间形态的图像资料则更为匮乏。于是在满足普查性和典型性的前提下,本书选择了上述信息相对丰富的大西坝村和半浦村作为研究案例,并依据现场测绘、访谈、典籍相关记载等综合信息,满足了句法分析的精度要求。最后,结合案例,对运河村落公共空间保护利用的艺术设计路径与活力提升策略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2021年会论文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
-
图说中国建筑陈捷 张昕本书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10大建筑要素、44种风格类型和39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地梳理、解析了中国建筑的相关知识。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在结构制式、发展演变及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清晰、有效的认知。本书为建筑专业的专家执笔,带领读者更好地“读懂”中国历史中这些传承底蕴、别有韵味的建筑“语言”和“诗句”,欣赏中国建筑艺术的美。
-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会建筑测绘图录徐宇甦,陈李波,吴俊,王晓,方志诚 著本书主要研究近代沿江开埠口岸城市建造且现存的教堂建筑。以教堂建筑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总结建筑艺术成就基础上,理清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冲突、调和与互动,甄别教会宗教文化传播在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进程的地位与效力。梳理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堂建设活动历史脉络,以带状(沿江)研究的方式,观察近代中国城市民主进程与西方文化传播的纵深走向;其次,以历史事件与民主运动为视角,确定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建筑文化较之其他地域与建筑类型而言独特价值与地位,探索文化体系与传播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通过历史建筑调查,并辅以测绘的方法,在建筑本体层面上对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建筑的平面格局、空间形态与艺术特征进行梳理。
-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会建筑艺术研究陈李波 著本书以近代西方教会在长江沿线宗教文化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审视教会建筑呈现或经历的多元文化、历史事件与民主运动,深入挖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文化传播价值。将近代西方教会传教活动研究,由点状拓宽到带状,以线(长江)串点(通商口岸)、以线扩面,审视西方教会文化对中国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进程与文化发展中发挥的效力,明确沿江通商口岸城市在近代中国史中特定地位。以教会建筑为特定的文化载体,凭借其直观与形象的优势,运用历史学、建筑学与宗教学多学科优势,通过梳理显性文化与隐形文化、本体文化与衍生文化之间结构,构建多元文化协同体系,推进宗教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之间互动机制的相关研究。
-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会医疗建筑艺术研究陈李波,李琴,杨琦 著本书主要记载近代沿江开埠口岸城市建造且现存的教会医疗与慈善设施建筑。通过史事梳理,尽可能较为准确的揭示早期教会医院的存在状况。对教会医疗事业在基督教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全面的探讨,以进一步加深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关系的认识。在总结建筑艺术成就基础上,理清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冲突、调和与互动,甄别教会宗教文化传播在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进程的地位与效力。梳理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医疗事业活动历史脉络——教会医疗与慈善设施的兴起过程、与中国社会的融合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带状(沿江)研究的方式,观察近代中国城市民主进程与西方文化传播的纵深走向;其次,以历史事件与民主运动为视角,确定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医疗建筑文化较之其他地域与建筑类型而言独特价值与地位,探索文化体系与传播机制;最后在分析个案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归纳和研究。
-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会教育建筑艺术研究陈李波,徐宇甦,曹梦璐,刘炜 著本书主要记载近代沿江开埠口岸城市建造且现存的教会学校建筑。以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总结建筑艺术成就基础上,理清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冲突、调和与互动,甄别教会宗教文化传播在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进程的地位与效力。梳理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教育事业活动历史脉络——教会学校的兴起过程、与中国社会的融合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带状(沿江)研究的方式,观察近代中国城市民主进程与西方文化传播的纵深走向;其次,以历史事件与民主运动为视角,确定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教育建筑文化较之其他地域与建筑类型而言独特价值与地位,探索文化体系与传播机制;最后通过历史建筑调查,并辅以测绘的方法,在建筑本体层面上对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教育建筑的平面格局、空间形态与艺术特征进行梳理,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最终在分析个案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归纳和研究。
-
园境周在春暂缺简介...
-
陆元鼎建筑论文选集陆元鼎 著陆元鼎教授是我国民居建筑领域的大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居建筑领域研究的领头人,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了重要贡献,也培养了一批批民居研究人才。本书汇集了陆元鼎教授多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性论文几十余篇,从传统民居建筑的理论综述、建筑类型、建造技术、建筑特色以及现代创新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陆元鼎教授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成果、保护策略以及与时俱进的设计思想,最后。通过访谈实录的形式,总结了陆教授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感悟。该合辑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这些资料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重要的精神财富,对未来我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创新具有十分有价值的指导意义。本书适用于建筑学、规划学、景观园林、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的从业者和在校师生以及对民居研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
传统文化设计符号学研究张野 著本书从符号学基本学科理论入手考察传统设计的代表设计案例,创新性地使用设计符号学理论探索民族设计当代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分别对太极图、兽面纹、福纹三种具有不同指向性质的代表符号进行了深入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总结其中蕴含的造物思维规律。同时考察传统工艺典籍中的设计符号学思想及古代易图中体现的信息设计理念。最后得出基于以传播民族文化附加价值为目的的“中国传统文化显性—隐性设计符号来源模型”“中国文创隐性设计符号意义来源模型”“中国文化创新型设计程序与方法”等理论工具,这对当代设计的民族风格设计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