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感受风景【日】长谷川浩己 著本书是作者总结自己30年来的设计经验,记述自己的理念与设计手法; 从思考方法与设计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对风景园林各个要点的认知、解析; 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并配以几幅图片,阐述作者自己的理解。 本书是作者总结自己30年来的设计经验,记述自己的理念与设计手法; 从思考方法与设计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对风景园林各个要点的认知、解析; 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并配以几幅图片,阐述作者自己的理解。
-
江南理景艺术潘谷西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些方面又恰是中国传统景观建设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项欠缺。 书中除对江南6种理景艺术作文字分析介绍外,还以众多照片及300余幅测绘图翔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现存优秀实例的风貌。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者以及园林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学者研究参考之用,也为一般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视域。
-
风景园林师20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委员会 著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每年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委员会定期举办,与会者涵盖了国内众多一线设计院,会议上针对近年优秀规划设计项目进行汇报与交流,本书以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为依托,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部分:发展论坛(收录文章3篇)、风景名胜(收录文章6篇)、园林绿地系统(收录文章7篇)、公园花园(收录文章11篇)、景观环境(收录文章10篇)、风景园林工程(收录文章10片),为对全国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汇总。
-
棕地再生俞孔坚 刘向军 张媛 王书芬邯郸园博园位于邯郸市复兴区,是邯郸的母亲河—沁河汇入邯郸市的源头,后因城市扩张以及工业发展,这里变成垃圾遍地、臭水横流的工业废弃地。我们以“山水邯郸,绿色复兴”为设计主题,用当代的技术、当代的设计、当代的语言,尝试修复生态基底,重塑绿色环境,践行“海绵城市”与“城市双修”的理论,让复兴区实现由“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华丽转身 ,大幅度提升所在区域的蓝绿空间占比。不仅满足河北省第四届园林博览会的使用需求,还补充了邯郸城市缺少大规模公共绿地的功能短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成为生态秀美、业态丰富的城市新发展引擎。在“园博效应”的带动下,以“园”带“城”,为复兴区和邯郸市的商贸、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次邯郸园博会项目的总体设计,是一次城市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也是国内完全采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完成的 首个园博会项目,是一次 EPC 项目协作的经验积累,也是对棕地再生设计的一次全面归纳,本书中我们总结出规划、 建筑、景观实践的做法,以期为对未来同类项目的技术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
思维导图法辅助景观研究周燕该书以本团队近几年进行的科学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基础内容,通过展示并分析每个流程中的思维导图,全面真实地呈现了本团队的工作和思考过程,展现了探索学科基础知识及其规律,并运用到实践反复调试反馈的过程。全书从系统的视角阐述科学研究和实践项目如何较好地开展与实施的思考逻辑与工作流程,不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梳理内容,而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本书可供从事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领域科研与实践的专业人员与学校师生参考使用。
-
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化技术实践与评价商侃侃,(加)万吉尔 Vincent Gilles 胡永红 著海绵城市是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城镇水生态平衡的新思路,为缓解城市雨洪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城市公园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是实现海绵城市构建的主要手段。《公园绿地海绵城市技术实践与评价》在解析海绵城市理论基础、建设架构、构建关键技术以及明细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水体治理关系的基础上,以上海新建城市公园绿地—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从规划设计、关键技术、水生态恢复效果和水环境质量评价层面系统,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建设成效,通过建设运行6-7年后科学评估来证实和完善整个体系。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现场试验研究和科学分析,进一步优化景观水体的功能,为我国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设计、施工、评价和优化提供了借鉴,也可为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可持续管理和长效运行提供参考。《公园绿地海绵城市技术实践与评价》具有规划设计-施工技术-评价机制-科学提升的系统全面性,突出长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
书籍设计新探许甲子 著选题强调在当今设计多元化趋势下的“新”。结合前沿的平面设计理念,从新式的阅读体验、信息图表视觉化与新式的版面编排进行引导,形成概念书将要解决未来书籍走向的问题。选题从20世纪初铅印的工业化形成平装书之后的书籍封面画而成为 “书籍美术”的概念意识到数字出版时代下的“书籍设计”概念,包含更宽泛的设计范畴。内容上从现代书籍设计涵盖的各个部分的设计职责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前沿的平面设计理念,从新式的阅读体验、信息视觉化的新插图形式与版面的编排进行引导。书籍辅以大量“美的书”及全国书籍设计展获奖案例的参考,以及形成书籍制作的印刷技术、制作材料来梳理,突破了以往的刻板概念性阐述,形成对于书籍设计立体的、多元的全新认识。
-
建构未来 2020创基金·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中外22所知名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王铁“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清华大学张月教授、邀请天津美术学院彭军教授共同创立于2008年。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的牵头、相关企业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主创院校及参与院校师生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由3所美术类院校 1所理工科院校四所院校模式发展成现在的4×4院校模式,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成熟,其成果得到了国内众多设计机构及企业的高度认可。本书是2020第12届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过程记录及成果总结,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实用性。
-
风景名胜区整体价值识别与保护彭琳本书研究了风景名胜区价值认识和保护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精神价值跌落和系统破碎化等根本问题,提出了价值识别和保护的新思路,同时也对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核心内容围绕建立适宜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高度融合特质的价值识别方法,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高度融合特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如何基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质提升其现有价值识别思路与方法?第三,新的价值识别与方法对于实际保护带来哪些不同?本书中的风景名胜区整体性解读、整体价值识别、整体价值保护与案例实践等4个部分内容将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
数字辽塔王卓男本书基于对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的辽代佛塔进行调研以及测绘的基础上,从建筑学角度并借助不同手段,包括文字、实景照片、CAD轮廓图、数字点云模型、倾斜摄影模型等,系统的对每一座辽代佛塔现存状态进行真实呈现,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考古报告,对辽代佛塔形制比例等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建立辽代佛塔完整的图文数字档案,并对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