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宫周鼎 著本书具有紧贴实用操作的特点。全书共分13 章,内容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用户需求分析、子系统组成、规划设计方法、施工图会审、相关专业协调、系统集成、工程招标投标、施工管理、工程验收与系统维护安全运行等方面关于项目实际操作的实用内容。本书适合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装修、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
走近石窟刘允东 著,张从军 编石窟寺是佛教的建筑形式之一,蕴含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当集合了建筑、雕塑、绘画、石刻等诸多艺术形式后,石窟寺就不再是一处简单的宗教信仰场所,而是佛教艺术与文化的集合体,当我们走近石窟,也就走近了佛教艺术殿堂。本书把我国的石窟寺遗址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予以介绍,涉及石窟建筑、造像、壁画等各个方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
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话语冯骥才 著冯骥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同时也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者与先行者。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先生多次为传统村落的抢救与保护奔走呼号、建言献策,被誉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从天津至全国、从旧城到古村,从对有形文化遗产的重视到对“另一类文化遗产”概念的解读,从知识分子的文化先觉到全民文化自觉的唤起,冯骥才先生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创新理论,积极推动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前进的步伐。本书便是将冯骥才先生跨度长达三十年来与传统村落研究领域相关书籍、文章、讲演、提案,学术会议所发表的精彩观点与思想集结于册。此外,本书还具有另外一大贡献,不但是对冯骥才先生已出版的作品的再梳理与再思考,编者还对其在日常工作中关于传统村落的一些思考与突发性话语进行了整理,这些话语并未在其他书籍出版及使用,因此更加具有珍贵性。书籍按照理论与影像进行内容划分,将传统村落保护的背景、价值、现状根据自身多年经验进行分析与梳理,并将原则、理念、方式、方法进行概括与总结。附录部分将冯骥才先生传统村落抢救与保护大事记、本文出现文字的出处及相关出版物等方面进行梳理。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村落因其作为农耕文明的缩影,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冯骥才先生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背景、现状以及价值的认识与分析,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理念以及保护方式的探讨,成为构成其传统村落保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加快实施,其中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冯骥才先生不但为国家层面献计献策,也通过自身影响力唤起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先觉和全民的文化自觉。通过对其在此领域的保护实践总结及理论方法的梳理,不仅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他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实践和理念,对当前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助力乡村振兴、延续乡愁、深入发掘和弘扬乡村文明提供借鉴意义。
-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著,陈红 译这是一本揭示建筑设计方法、颠覆建筑价值观的书,向世界宣告一个全新的建筑时代的来临。 本书是柯布西耶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结集,书中阐述了何为机械美学,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作者提倡建筑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以及相应的建筑美学革新,其石破天惊的理念对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柯布西耶指出现代建筑应当结合时代的需求、抛却虚华的空洞、批量建造住宅,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句划时代的名言,并确立了现代建筑的美学观念“工程师美学”。柯布西耶在本书中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强调人能战胜自然,他石破天惊的理论和观念,对世界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对于当代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来说,书中200多幅照片及线描手绘图是启发性的原始参考资料,这些也为广大建筑专业师生及建筑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最纯粹的观察角度。
-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遗产保护初探李芬 著该书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中国建筑艺术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脉络,解释不同时代对建筑艺术遗产保护的影响及其思想成因,并对当前主流保护理论、方法的特征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当下中国建筑艺术遗产保护的反思和突破,构筑适合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路径。
-
嘉兴亭台楼阁吴齐正 著本书收录的嘉兴亭台楼阁共有47处,其中古代遗存19处,重建13处,新建15处。书中对亭台楼阁的现状、历史沿革、构造特点、建筑艺术、人文内涵、轶事典故及周边景观等作了记述和诠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嘉兴古建筑文化的辉煌。
-
场所转向蔡顺兴 著本书稿从“场”的角度去探索数字公共艺术及其“场”性规律,这是将传统真实现实的“场所”观,自然延伸至数字化虚拟现实“场”中并加以综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它通过比较、对照、甄别和分析,使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而有效揭示数字公共艺术中所存在的“场”性现象。
-
日本建筑[英] 米拉·洛克 著,王冲 译日本建筑一直受到日本特殊的本土化环境与非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其形式与结构材料都颇具个性。高耸的屋脊与长长的屋檐、厚重的木质结构、涂抹了稻草和沙子的石灰墙,覆盖着薄如蝉翼般的和纸的滑动门,都是标志性的日本建筑元素。 《日本建筑:材料与样式的应用》从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角度,综合且充分地反映出日本建筑师们重视利用自然材料与建筑结构、融合四周环境与历史传承等独具匠心的设计魅力。
-
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高晓勇 著《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从宏观到局部,解说各朝代建筑成兢,用更简洁的手绘方式呈现古建筑之美。《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系统解析中国古建筑的比例和绘制方法,让绘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
日本建筑叶渭渠 著《日本建筑》是一本介绍日本建筑的书籍,书中有多幅建筑图片,并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其中,不仅包括各式各样独立成栋的建筑物,传统的日式建筑,融入中国古建元素的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等,还包括精致的建筑细节和装饰,形状各异的屋瓦、编织技术精湛的格子门等。日本建筑艺术的特色,就是在吸收外来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同时,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所酿造出来的美,即将素材置于自然中再组合,在至纯的自然、至大的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