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舆论、运动与外交:20世纪20年民间外交研究
作者:周斌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ISBN:9787507736229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舆论、运动与外交: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研究》以民众对外运动与公众舆论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20年代民间外交的发展状态及其与政府外交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民间温和的“修约”观念逐渐式微,激进的“反帝废约”观念逐渐盛行的客观规律。作者既肯定了20年代中国人民积极维护国权、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精神,又指出民众参与外交过程中需要加强团结、认清国情和学习外交常识等努力的方向。这对于当今中国民间外交的繁荣与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外交开始走出1840年以来的沉沦和低迷状态,逐步向列强争取收回中国过去所丢失的国权。其间,广大民众的外交参与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简介
周斌,1973年生,湖南益阳人。2000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共党史。已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安徽史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国民外交”的兴起及在20年代初期的表现
第一节 清末民初国民外交观念概略
一、晚清民众外交参与意识的滋长与“国民外交”的提出
二、中华民国成立至五四运动期间“国民外交”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前后的全国国民外交大会
一、从分散到联合:全国国民外交大会的成立
二、从希望到失望:全国国民外交大会对华盛顿会议的反应
第三节 从对日经济绝交到经济援助
——1923年为收回旅顺、大连之民间外交
一、“经济绝交”的提出与施行
二、关东大地震后中国人民的对日援助
第二章 “五卅”前后的公众舆论与北京政府的对外交涉
第一节 “反帝废约”呼声的高涨
第二节 公众舆论与沪案交涉
一、上海报界对“五卅惨案”的反应
二、北京《晨报》关于“高调”的争论
三、公众舆论对北京政府沪案交涉的影响
第三节 “修约”与“废约”之争
第三章 民间的“革命外交”观念与实践
第一节 北伐战争时期民间的“革命外交
第二节 济南惨案后的反日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交涉
一、反日会的成立与党派关系
二、反日会的“革命外交”呼声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济案交涉
三、反日会的内部分歧和改组
四、结语
第四章 走出国门的民间外交
第一节 中国实业代表团的赴日访问
一、中国实业代表团出访日本的缘起
二、从长崎到京都,中国实业代表团要求日本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
三、再接再厉,中国实业代表团在东京等地继续谋求中日平等
四、中国实业代表团出访日本的成效与社会反响
第二节 亚细亚民族会议与中国的反对运动
一、第一次亚细亚民族会议的缘起与会前争论
二、会议的经过与中国的反对舆论
三、第二次亚细亚民族会议与中国反对风潮的再起
四、结语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第一章 “国民外交”的兴起及在20年代初期的表现
第一节 清末民初国民外交观念概略
一、晚清民众外交参与意识的滋长与“国民外交”的提出
二、中华民国成立至五四运动期间“国民外交”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前后的全国国民外交大会
一、从分散到联合:全国国民外交大会的成立
二、从希望到失望:全国国民外交大会对华盛顿会议的反应
第三节 从对日经济绝交到经济援助
——1923年为收回旅顺、大连之民间外交
一、“经济绝交”的提出与施行
二、关东大地震后中国人民的对日援助
第二章 “五卅”前后的公众舆论与北京政府的对外交涉
第一节 “反帝废约”呼声的高涨
第二节 公众舆论与沪案交涉
一、上海报界对“五卅惨案”的反应
二、北京《晨报》关于“高调”的争论
三、公众舆论对北京政府沪案交涉的影响
第三节 “修约”与“废约”之争
第三章 民间的“革命外交”观念与实践
第一节 北伐战争时期民间的“革命外交
第二节 济南惨案后的反日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交涉
一、反日会的成立与党派关系
二、反日会的“革命外交”呼声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济案交涉
三、反日会的内部分歧和改组
四、结语
第四章 走出国门的民间外交
第一节 中国实业代表团的赴日访问
一、中国实业代表团出访日本的缘起
二、从长崎到京都,中国实业代表团要求日本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
三、再接再厉,中国实业代表团在东京等地继续谋求中日平等
四、中国实业代表团出访日本的成效与社会反响
第二节 亚细亚民族会议与中国的反对运动
一、第一次亚细亚民族会议的缘起与会前争论
二、会议的经过与中国的反对舆论
三、第二次亚细亚民族会议与中国反对风潮的再起
四、结语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