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工程师与工程教育新论
作者:李曼丽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ISBN:9787100073271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师?中国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何?《工程师与工程教育新论》对这些问题的考察,既有理论层次上严肃的分析讨论,也有横向的国际比较;既有事实的陈述,也有力图客观的评价。作者希望这个研究是对国内外工程技术人才教育与培养历程的回顾,也可以成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工程师与工程教育新论》在比较各国工程师职业历史和现状、工程师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趋势的基础上,力图以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工科人才教育中的规律性问题探讨为主线讨论主要问题。
作者简介
李曼丽,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剐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通识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曾于2002—2003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2005年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卑诗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访问。2007—2008年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富布赖特学者。2008年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曾参加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国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含英文1部)、译著2部。曾获国际学术合作项目研究卓越奖、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清华大学优秀研究论文奖等奖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1.1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
1.2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第二章 工程师职业发展简史
2.1 “工程师”词源解析
2.2 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
2.3 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
2.4 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问题
第三章 欧美工程师的社会角色及工程教育目标.
3.1 欧美社会有关工程师社会角色的对立观点
3.2 现实中两种观点的温和折衷
3.3 变化世界中的中国工程师
第四章 美、德工程技术人才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
4.1 背景与概念界定
4.2 美国的“陀螺型”与德国的“不倒翁型”
4.3 两种不同体系的历史渊源解释
4.4 美、德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差别
4.5 两国发展趋势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美、德工程教育专业鉴定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5.1 专业鉴定制度问题的描述与概念界定
5.2 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应用
5.3 美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5.4 德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5.5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领域的实践
5.6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鉴制度的若干讨论
第六章 CDIO与工程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6.1 CDIO及其背景
6.2 历史的解读
6.3 目前对“理论”和“实践”困境的挑战及应对
6.4 关于CDIO的几点讨论
第七章 工程教育砷的“通识”与“专识”问题
7.1 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
7.2 “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7.3 “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第八章 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
8.1 欧林工学院的由来
8.2 “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
8.3 对欧林试验的评价
第九章 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
9.1 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
9.2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
9.3 案例总结和讨论
附录 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1.1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
1.2 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第二章 工程师职业发展简史
2.1 “工程师”词源解析
2.2 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
2.3 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
2.4 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问题
第三章 欧美工程师的社会角色及工程教育目标.
3.1 欧美社会有关工程师社会角色的对立观点
3.2 现实中两种观点的温和折衷
3.3 变化世界中的中国工程师
第四章 美、德工程技术人才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
4.1 背景与概念界定
4.2 美国的“陀螺型”与德国的“不倒翁型”
4.3 两种不同体系的历史渊源解释
4.4 美、德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差别
4.5 两国发展趋势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美、德工程教育专业鉴定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5.1 专业鉴定制度问题的描述与概念界定
5.2 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应用
5.3 美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5.4 德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5.5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鉴定领域的实践
5.6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鉴制度的若干讨论
第六章 CDIO与工程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6.1 CDIO及其背景
6.2 历史的解读
6.3 目前对“理论”和“实践”困境的挑战及应对
6.4 关于CDIO的几点讨论
第七章 工程教育砷的“通识”与“专识”问题
7.1 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
7.2 “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7.3 “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第八章 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
8.1 欧林工学院的由来
8.2 “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
8.3 对欧林试验的评价
第九章 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
9.1 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
9.2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
9.3 案例总结和讨论
附录 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