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戏剧影视文化散论

戏剧影视文化散论

作者:陈建华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ISBN:9787216067560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建华的新著《戏剧影视文化散论》即将付梓,嘱咐我写几句话冠于书前,以资纪念他在珞珈山与我一起度过的岁月,我爽快地答应了。建华的朴实敦厚、勤勉好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珞珈山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给师友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美好记忆,读其书如见其人,怀想他在珞珈山求学的情形,令我感到愉快。这本书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元杂剧之公案剧的专题研究,这是在建华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尽管公案剧研究早已有不少人涉足,但建华能自出新意,别开生面,推进了这一研究,实属不易。记得当年在论文答辩会上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的几位老师都给予了较高评价。不久,建华又报考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复试时,还有老师谈起这篇硕士论文,称赞建华“基础不错”。建华的公案剧研究系统而全面,资料收集和理论准备均较为充分,视角也比较新颖,特别是从法律文化视角对元杂剧中司法者形象的解读,超迈前贤,别具慧眼。书稿的第二部分记录了近几年建华开展戏曲与民俗研究的足迹。这一研究或许是从我的《传统文化与古曲戏曲》一书之第一编《民俗文化与古曲戏曲》中获得灵感,但比我的研究更深入,更细致。我在此书中分别从节日民俗对于戏曲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节日如何影响戏曲形态则语焉不详。建华著中《节日风俗与郭郎的角色演变》、《节日风俗与戏曲题材》、《娱尸考辨》等篇章虽然并未形成严密的体系,但都是从民俗文化切人的专题研究,在微观考察上用力颇深,昭示了戏曲与民俗关系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书稿的第三部分既含有戏曲、话剧评论,也含有影视评论,大多关乎戏剧影视之现状,这说明建华在关注文艺既往的同时,还关注其当天。这些论述大多在戏剧发展史的坐标上展开,视野开阔,对论述对象的把握了比较准确。这些篇章放在这本书中,使之显得既“杂”且“散”,但其形成与建华所从事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或许有关。他执教于湖北经济学院,不大可能像在中文系执教的教师那样只在某一领域用力,而是需要根据经济学院学生的欣赏需要调整自己的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好在戏曲、话剧、影视都可以归为戏剧类,有许多相通之处,故将其揽入书中也未为不可。
作者简介
暂缺《戏剧影视文化散论》作者简介
目录
上篇 公案剧研究
 第一章 公案剧辨正
  第一节 何谓“公案” 
  第二节 公案剧界定及相关剧目
 第二章 从公案文学的嬗变看元代公案剧的特质
  第一节 写作手法——由实写转向虚拟
  第二节 关注焦点——由精察转向公正
  第三节 人物刻画——由能吏转向清官
 第三章 公案剧中的司法者
  第一节 司法之神
  第二节护法之雄
  第三节法外之侠
 第四章 元杂剧的法律意蕴探析
  第一节复仇原则
  第二节伦理正义
中篇戏曲与民俗
 第五章 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研究述评
  第一节 研究转型与民俗学视野的介入
  第二节 前贤时俊节日演剧研究综览
  第三节 宫廷节日演剧研究述评
  第四节 尚可开拓之处
 第六章 节日风俗与郭郎的角色演变
  第一节 节日演出的仪式性与郭郎的功能
  第二节 傀儡郭郎在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演变
  第三节 郭郎在元杂剧、南戏与传奇中的演变
 第七章 节日风俗与戏曲题材
  第一节 题材选择:徘徊在历史与传说之间
  第二节 话语错位:以今衡古所遭遇的尴尬
  第三节 集体抒情:历史题材作品的情感意蕴
 第八章 中元演剧与目连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从《盂兰盆经》到《目连救母》 
  第二节 北宋《目连救母》杂剧演出形态蠡测 
 第九章 娱尸考辨
  第一节 并非一切丧葬作乐都是“娱尸” 
  第二节 娱尸的源头与娱尸内涵的变化
  第三节 为何称娱尸为“元俗”、“胡俗” 
  第四节 娱尸由歌舞发展为演剧
  第五节 丧葬演剧的几种类型及剧目传播
下篇 戏剧影视文化评论
 第十章 泥实与失实:文学研究的两个常见误区
  第一节 失实:且多一点版本意识
  第二节 泥实:莫把写意当写实
 第十一章 秧歌是自身血统还是外来文化?
  第一节 形似实异的炔歌偎郎与秧歌
  第二节 西域影响说的几点反证
  ……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