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
作者:杨才林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01
ISBN:9787509721391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1912-1949),80%以上的中国人是文盲,“愚、穷、弱、私”是通病,外国人耻笑为“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当时的新式学校教育又存在四大弊病:制度照搬西方;受教育者大多只为做官;内容不实用,毕业即失业;对乡村增益少。为了培养“新民”,为了“唤起民众”,为了弥补学者教育的不足,政府和社会团体推进社会教育三十多年。其间开创了哪些事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成效如何?《民国社会教育研究》将为你一一展开。《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由杨才林编著。
作者简介
杨才林,1972年生,籍贯甘肃省民乐县。先后师从赵艳林副教授、梁景和教授研究中国近现代史,2007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西部开发史、社会文化史。参撰著作《西北开发思想史》、《甘肃历史》,发表论文《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论民国时期学校教育的弊病》等十多篇。2009年获得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
二 民国社会教育史的文献和研究状况
三 本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 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推进的根
第一节 “作新民”与“唤起民众”
一 “作新民”
二 “唤起民众”
第二节 革新教育
一 学校教育的弊病
二 社会教育的使命
第二章 民国社会教育发展进程
第一节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
一 通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通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通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
一 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节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
一 民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民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民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四节 战时社会教育
一 战时社会教育的兴起
二 战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 战时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民国社会教育行政
第一节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制度
一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
二 社会教育制度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目标和中心任务
一 社会教育目标
二 社会教育的中心任务
第三节 社会教育人员
一 社会教育人员的培养
二 社会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社会教育经费
一 ~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二 ~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第四章 民国社会教育设施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一 民众教育馆的沿革
二 民众教育馆的扩充
三 民众教育馆的设施和工作
四 民众教育馆的弊病
第二节 民众学校
一 民众学校的沿革
二 民众学校的规程
三 民众学校的困难
四 民众学校的弊病
第三节 图书馆
一 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助力
二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与规程
三 图书馆事业的进展
四 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博物馆
一 博物馆的设立
二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科学馆
一 科学馆的设立
二 科学馆事业的开展
第六节 礼乐馆
一 礼乐馆的设立
二 礼乐馆事业的起步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教育事业
第一节 通俗演讲
一 民国元年至五四运动前的通俗演讲
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通俗演讲
三 北伐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通俗演讲
第二节 通俗读物
一 通俗读物的编印
二 旧有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三 新编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第三节 电化教育
一 电化教育行政
二 电化教育的开展
三 电化教育的困境
第四节 识字教育
一 文盲问题
二 识字教育运动的开展
三 识字教育运动的绩效
第五节 生计教育
一 生计教育的种种主张
二 生计教育事业
三 生计教育的困境
第六节 社会体育
一 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
二 社会体育的推广
三 社会体育的流弊与成效
第六章 民国社会教育总评
第一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成效
一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二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三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四 战时社会教育的成效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弊病
一 社会教育理论尚未系统化
二 社会教育事业“全面开花”
三 “到农村去”的虚伪
四 施教方法不当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二 社会政治因素
三 社会心理因素
结语
一 民本观、民力观——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 挽救危亡与解放民众——民国社会教育的重心变奏
三 从臣民到公民——民国社会教育的高端目标
四 改良与革命——民国社会教育的双重意义
附录
一 民国社会教育法令、规章
二 《确定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系统案》
三 《社会教育法草案》
四 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官员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
二 民国社会教育史的文献和研究状况
三 本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 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推进的根
第一节 “作新民”与“唤起民众”
一 “作新民”
二 “唤起民众”
第二节 革新教育
一 学校教育的弊病
二 社会教育的使命
第二章 民国社会教育发展进程
第一节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
一 通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通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通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
一 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节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
一 民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民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民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四节 战时社会教育
一 战时社会教育的兴起
二 战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 战时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民国社会教育行政
第一节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制度
一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
二 社会教育制度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目标和中心任务
一 社会教育目标
二 社会教育的中心任务
第三节 社会教育人员
一 社会教育人员的培养
二 社会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社会教育经费
一 ~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二 ~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第四章 民国社会教育设施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一 民众教育馆的沿革
二 民众教育馆的扩充
三 民众教育馆的设施和工作
四 民众教育馆的弊病
第二节 民众学校
一 民众学校的沿革
二 民众学校的规程
三 民众学校的困难
四 民众学校的弊病
第三节 图书馆
一 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助力
二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与规程
三 图书馆事业的进展
四 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博物馆
一 博物馆的设立
二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科学馆
一 科学馆的设立
二 科学馆事业的开展
第六节 礼乐馆
一 礼乐馆的设立
二 礼乐馆事业的起步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教育事业
第一节 通俗演讲
一 民国元年至五四运动前的通俗演讲
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通俗演讲
三 北伐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通俗演讲
第二节 通俗读物
一 通俗读物的编印
二 旧有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三 新编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第三节 电化教育
一 电化教育行政
二 电化教育的开展
三 电化教育的困境
第四节 识字教育
一 文盲问题
二 识字教育运动的开展
三 识字教育运动的绩效
第五节 生计教育
一 生计教育的种种主张
二 生计教育事业
三 生计教育的困境
第六节 社会体育
一 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
二 社会体育的推广
三 社会体育的流弊与成效
第六章 民国社会教育总评
第一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成效
一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二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三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四 战时社会教育的成效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弊病
一 社会教育理论尚未系统化
二 社会教育事业“全面开花”
三 “到农村去”的虚伪
四 施教方法不当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二 社会政治因素
三 社会心理因素
结语
一 民本观、民力观——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 挽救危亡与解放民众——民国社会教育的重心变奏
三 从臣民到公民——民国社会教育的高端目标
四 改良与革命——民国社会教育的双重意义
附录
一 民国社会教育法令、规章
二 《确定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系统案》
三 《社会教育法草案》
四 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官员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