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
-
旧拓魏志五种上海图书馆《中岳嵩高灵庙碑并额》书法古拙高妙,为魏碑名作。此本为明末清初拓本,刘喜海旧藏。
-
礼器碑并阴上海图书馆《礼器碑并阴》书法秀逸超绝,为汉碑神品。此本上册碑阳为明中后期拓本,下册碑阴系清初拓本,陶洙旧藏。
-
太室西阙铭上海图书馆本书为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太室西阙铭》,明拓,王懿荣藏本。太室庙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嵩山三阙”,是我国现存年代*早的祠庙阙,其中,以太室庙阙保存*为完好。《太室西阙铭》文辞雍穆典雅,隶书圆润古朴,兼有篆意,是传世西汉碑铭中的上乘之作。该版本碑文清晰,未见剜洗痕迹,纸墨俱佳,乃目前所知的传世*佳拓本。本书即据此影印。
-
潇贺古道与我国陶瓷艺术海外传播研究王雪艳我应贺州学院设计学院的邀请为《潇贺古道与我国陶瓷艺术海外传播研究》一书作个引导并序,深感欣慰。与贺州市及贺州学院虽有接触,但还是了解不深,所以迟迟不能脱稿。幸好这是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总结梳理一下也不再是什么难事。贺州,自西汉始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沟通中原和岭南地区的重要节点。《晋书·地理志》:“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宋人周去非《岭南代答·卷一·地理门》:“入岭南之途有五,‘自道(道州)入广西之贺(临贺)四也’。”说明道州至贺州的这条古道属于五道中的第四条。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书方舆纪要·卷八十一》中说,秦末尉佗如不在桂岭拒防,其后果必然是,北兵“从道州而风驰富川、临贺之郡,则西粤之藩篱尽决矣”,文中说明了这条“新道”的具体走向是“道州—富川—临贺新道”。它是在楚越岭口“古道”的基础上扩筑而成,是一条水陆兼程,以水路为主的秦通“新道”。这条古道北连潇水,南接贺江,所以人们将之命名为“潇贺古道”。始道州,出临贺,北接中原腹地,南达大海,远播海外。因此,潇贺古道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贺州曾经是繁荣之地;而现在,贺州市的经济发展虽相对落后,但文化资源极其丰厚。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富于活力的地方艺术学术研究队伍,从我的角度观察这支以贺州学院相关青年学者为主的群体,大概有如下特征。首先,抢抓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学术研究队伍日渐成长。积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为弘扬地域文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如此密集的艺术研究工作,对于一个由师范教育转型的地方院校而言确属不易,在同类院校中也可以说表现强劲。其次,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果逐步显现。近年来该群体的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如张锋的宗祠建筑艺术研究,张桂红的风水林文化研究,陆俞志的瑶族服饰研究,周国泉的瑶族绘画研究,王雪艳的陶瓷艺术研究,等等,如此丰富的学术研究触角,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学院发展所迸发出的学术朝气和青年学者对地方文化的挚爱和执着。在近代瓷学研究史上,可划分两个阶段,一为文献考证阶段,一为考古调查发掘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依据有关文献中的陶瓷记载进行考证,诸如《唐六典》《唐书》《新唐书》《茶经》《全唐诗》等典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陶瓷著录、笔记及方志,如蒋祁的《陶记》、曹昭的《格古要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大清一统志》等书,均具学术和工艺参考价值。《陶记》对当时制瓷的分工、原料及产地、成型、施釉、装饰工艺、装坯、焙烧、销售等,都有详细的叙述,概括了某一历史阶段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大作用。《天工开物》其中专设一卷叙述制造陶瓷技术,细述“共计一坯,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对制瓷每一项操作,记载都很详细。成书于明代的《古格开物·下卷》有“古窑器”论一章,也较完整地叙述了明代以前的各大名窑。这些文献对后世研究陶艺极有影响,也为地方艺术研究提供了学术依据。《潇贺古道与我国陶瓷艺术海外传播研究》可以说是一次系统地研究潇贺古道与我国陶瓷史影响的论著,文中大量采用了文献研究与考古窑址相结合的方式,佐证了潇贺古道对我国陶瓷艺术海外传播的应有地位。中国陶瓷艺术之所以备受瞩目和关注,在于历史经济与文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陶瓷的传播较频繁并与海外运输非常密切,其中潇贺古道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对外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于丝绸之路的家喻户晓,潇贺古道至今知者甚少,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曾经作为连接山水之间的陶瓷艺术传播运输纽带的潇贺古道,应该值得更多人去探索和发现。今天能够看到王雪艳的陶瓷艺术研究得以出版,贺州学院地方艺术研究团队学术成果不断,甚为感动。此为序。
-
米芾书法研究沃兴华本书是2009年版《米芾书法研究》的修订版,而在上一版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在米芾书法研究这一专题上的*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米芾其人其书,第二至四章分别为米芾书论、书风以及具体作品的专题研究,第五章则是关于米芾作品临习的经验指导。每一章相对独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则层层递进。全书展现了作者对米芾其人其书持续的、多维度的思考与探索,在师法米芾的基础上,亦倾注了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发展意识,发掘米芾其人其书在今天的价值。
-
田炜印稿田炜本书是青年古文字学者兼艺术创作者、中山大学田炜教授的篆刻、古玺论文作品集,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篆刻作品选,按创作时间收录印文99方;下编是以古玺为主题的11篇论文。创作和研究相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
中国书法史沃兴华本书是一部系统性与创见性兼具的中国书法史研究专著,分为绪论、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碑帖结合,共十个章节。书中以近600幅历代书法精品为例,完整而全面地叙述了多种维度下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的沿革变化,以及从帖学到碑学再到碑帖结合的书法经典样式的探寻历史。
-
灰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人物透雕艺术张威铭“人物透雕工艺”为张威铭于1988年创,其形式特征是以带状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去创作不同类型的人物透雕形象。《人物透雕艺术》除简要介绍人物透雕的创作理念与表现特点外,着重讲述了泥塑造型、纸板造型、纸塑造型三种无需特殊条件要求就可进行创作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并在每种制作方法的讲述后面附有原创作品的图片与简介。张威铭人物透雕的创作旨在审美上追求通俗的高雅性和时代感;造型表现上追求是与异的统一性和形与意的双美性。
-
美术与雕塑基础暂缺作者《美术与雕塑基础/医药卫生类山东省职业教育统编教材》是专门针对职业院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编写的一本教材,为学习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美术雕塑造型基础提供资料,也为从事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美术与雕塑基础》教学的老师提供参考。《美术与雕塑基础/医药卫生类山东省职业教育统编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既讲述了美术造型的基本知识及雕塑的理论知识,也讲述了石膏雕刻、泥塑、其他材料雕刻的制作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美术与雕塑基础/医药卫生类山东省职业教育统编教材》共有五部分,一部分美术造型基础,主要讲述美术的基本概念,形式美的法则,素描的种类、特征、表现语言、造型规律、观察方法以及透视等。第二部分雕塑概述,主要讲述雕塑的概念、功能、形式与类别、要素、表现语言、风格类型以及中西雕塑的发展及艺术特色等。第三部分浮雕,主要讲述浮雕的概念、种类、形式、样式及功能,中西浮雕的发展简史等理论知识;以及光在浮雕中的作用,浮雕制作中的轮廓线与“起位”,浮雕的形体压缩、透视,浮雕设计中的构图、厚薄、表现方法等;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按步骤介绍石膏板以及石膏浮雕制作的过程等。第四部分泥塑,主要讲述泥塑的起源与发展、制作要诀,不同地域民间泥塑的特点等理论知识;以及泥塑制作中的选料、制作工具、捏制方法、设色敷彩等;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按步骤介绍泥塑的制作过程。第五部分各种材质的雕塑,主要介绍各种不同材质雕塑的特点,着重讲述木雕、金属雕塑的概念、发展、工具等知识,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按步骤介绍部分材质雕塑的制作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