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
-
斗石头刘洋 著以自己的传奇经历,诠释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以雕塑作为尽情生活的工具。
-
泥人张天津杨柳青画社《泥人张》详尽地追溯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的起源、发展、传承、工艺等,系统的梳理从创始人张明山先生至第六代传承人代代相传至今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收录历代泥人张彩塑精品,包括人物肖像、古典文学、民间故事、民生民俗和吉祥喜庆等多种题材,原汁原味地展现泥人张彩塑历代精品力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纪峰雕塑纪峰【内容简介】 当代著名雕塑家纪峰在艺术大师韩美林与国学大师冯其庸二位恩师教诲下,致力于中国当代写实主义雕塑的创作与研究。经过三十年探索,融汇中国传统造像手法与写意艺术精神,参借西方古典写实主义与现代抽象观念,形成了以形写神、以神表意的极具个人艺术特征的创作风格。 本书是当代著名雕塑家纪峰历年雕塑创作的精选画册,精选了纪峰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近百件,分为几个部分呈现给读者:“人物篇”,涉及中外文化、科技、教育、艺术、音乐、表演等多个领域的众多名家造像;“浮雕篇”,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主题,分布于我国多个城市的公共广场、园林景区等环境中;“传统篇”,采用传统泥彩塑方式创作,用于寺院、道观建筑中的彩塑佛道人物造像,也包含具有中华民族吉祥寓意的龙凤、十二生肖等艺术形象。造型生动,内蕴深厚,材质多样,充满丰富的的精神能量和艺术气息。此外,还收录了文艺名家韩美林、朱永新、邵大箴、吕品田、陈云岗等人的点评文章,并附有纪峰艺术简历及大事记,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
-
中国雕塑史王鹤,王家斌这部教材尽可能选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希望通过它们能够将中国雕塑发展演变的历史清晰地展示出来。希望年轻的学子们了解在青铜礼器背后中华民族的上古之音,了解兵马俑背后中华民族的豪气张扬,了解云冈大佛背后中华民族的虔诚善良,了解一尊尊流落海外雕像背后的民族耻辱。书中呈现的是一件件雕塑作品,贯穿而成的却是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文化。
-
中国当代雕塑孙振华《中国当代雕塑》分为五章,详细梳理了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对雕塑研究者和喜爱雕塑的朋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中国当代雕塑》重点在于梳理当代艺术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同时也会关注艺术生态的关系和状态,其意义不仅在于立足全球化的视野,凸显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意义与时代追求,而且,需要建构一种主导性的当代文化观念与价值尺度,使其在未来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成为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
赏石玩根谈艺录肖晓阳赏石和根雕有悠久的历史,但发展远比书画、诗歌等晚熟得多。根雕于20世纪80年代才渐渐被人们所认识。2014年赏石艺术才被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归属于传统美术门类。《赏石玩根谈艺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是作者30年对奇石和根艺研究、创作和教学的成果,于赏石和根艺理论多有创新。《赏石玩根谈艺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内容包括奇石审美的维度、画面石的“九度”把握、奇石赏玩的文化基础、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大美金山石、读石十要、奇石配座谈、根艺创作谈和根雕配座谈等。
-
江南雕刻谷娴子本书在参考诸多古籍文献及文博同仁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基础上,以上海博物馆工艺类收藏为主,兼顾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衢州博物馆等所藏珍品,精选江南主要雕刻门类的三十件代表性文物,如良渚文化玉琮王、明代“子刚”款玉尊、明代王叔远制核雕小舟、清代桐荫仁女图玉山子、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南宋戗金柳塘图朱漆斑纹黑漆盒等,依年代顺序分节介绍,偏重明清时期。具体文字力求深入浅出,也尝试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希望通过具象的江南器物,再现江南过往,呈现江南精神。
-
蓬莱松风朱琪 著本书以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等,清代中期著名金石学家、“西泠八家”之一)为中心,自相关文字资料、艺术图像、实物文献的考释入手,从家世、生平、作品、交游等多维度展开,探究并揭示了十八世纪后半叶金石学的深入发展情况,以及乾嘉时期学术与艺术之间的原生状态和互动关系。全书既注重在浩如烟海的清代史料中考证钩玄,也注重采用当下文献学与学术史研究的*新方法与成果,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和学术性同时,兼顾了图像资料的阐释与文字的可读性。 附录黄易佚著《武林访碑录》,系据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旧藏钞配本点校。是书流传极罕,原本又因破损庋藏于公家库房百余年,经作者多方联系申请修复,终得以重见天日,冀为黄易与金石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资料。
-
雕根问道张德和 张冀暂缺简介...
-
2018翡翠雕刻艺术年鉴中翠文化 编本书是一部对2018年中国翡翠雕刻界的工艺精进、艺术探索、创作观念、玉雕评论、审美趋势等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记录的文献图书,以年为单位,以作品为证,以期客观完整地记录中国翡翠雕刻作品在材料、工艺、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内容、形式、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翡翠领域专业性、前瞻性文献图书,记录当代中国翡翠雕刻艺术的新工艺、新思潮、新探索、新方向。本书通过前期大量作品的筛选、拍摄、整理、加工等一系列过程,终形成年鉴,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