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牡丹

中国牡丹

作者:李嘉珏,张西方,赵孝庆 等著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3-01

ISBN:9787500085225

定价:¥2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牡丹历来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誉,是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名花,也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经济植物。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应用历史。 本书总论中介绍了牡丹的栽培简史、遗传资源、生物学特性、品种分类、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各论中按照地理方位阐述中原牡丹、西北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东北牡丹、国外牡丹及延安牡丹和鄂西牡丹。本书是对中国牡丹的较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为日后中国牡丹的研究与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嘉珏:中国牡丹权威专家。主要著作:《中国牡丹与芍药》、《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中国牡丹全书》、《中国历代牡丹诗词选注》
目录
总论
第1章  栽培简史
  1.1  栽培应用的发端
  1.2  历代牡丹发展概况
    1.2.1  始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1.2.2  鼎盛时期(两宋时期)
    1.2.3  曲折发展时期(辽金元时期)
    1.2.4  持续发展时期(明清时期)
    1.2.5  中国牡丹栽培分布格局的形成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
    1.3.1  牡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1.3.2  牡丹主产区正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1.3.3  牡丹科技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3.4  牡丹文化日趋繁荣
  1.4  中国牡丹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1.4.1  向日本的传播与日本牡丹的发展
    1.4.2  向欧洲的传播与欧洲牡丹的发展
    1.4.3  向美国的传播与美国牡丹的发展
第2章  遗传资源
  2.1  芍药属牡丹组的种类与分布
    2.1.1  革质花盘亚组的种类
    2.1.2  肉质花盘亚组的种类
  2.2  牡丹组分类处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2.2.1  关于Paeonia suffruticosaAndr.应用范围的界定
    2.2.2  关于Paeoniacathayana的分类地位
    2.2.3  关于滇牡丹的分类处理
  2.3  野生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与研究利用
    2.3.1  野生种的迁地保护
    2.3.2  兰州地区引种结果的初步分析
  2.4  牡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3章  生物学特性
  3.1  生长发育特性
    3.1.1  生命周期与年周期
    3.1.2  芽的生长发育
    3.1.3  花芽分化
    3.1.4  枝条的生长特点
    3.1.5  开花过程与特点
    3.1.6  根系的生长
  3.2  生理特性
    3.2.1  光合特性
    3.2.2  营养生理
    3.2.3  逆境生理
    3.2.4  休眠生理
    3.2.5  激素生理
  3.3  繁殖特性
    3.3.1  有性繁殖特性
    3.3.2  无性(营养)繁殖特性
第4章  品种分类
  4.1  品种起源
    4.1.1  起源的时问和地点
    4.1.2  参与品种(群)形成的祖先种
    4.1.3  品种起源方式
    4.1.4  主要栽培类群的遗传背景分析
  4.2  品种演化
    4.2.1  花色的演化
    4.2.2  花型的演化
    4.2.3  台阁花及其演化
    4.2.4  品种演化规律探讨
  4.3  品种分类
    4.3.1  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4.3.2  品种分类方法的比较及其修正
    4.3.3  最新品种分类方案
第5章  品种改良
  5.1  品种改良目标的确定
    5.1.1  提高与改善观赏品质
    5.1.2  增强抗逆性
    5.1.3  专用品种选育
  5.2  品种改良的方法?途径
    5.2.1  引种驯化
    5.2.2  选择育种
    5.2.3  杂交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
  5.3  牡丹的杂交育种
    5.3.1  牡丹(芍药)的开花授粉习性
    5.3.2  牡丹组种内及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5.3.3  牡丹组内两个亚组间的远缘杂交
    5.3.4  芍药组与牡丹组之间的远缘杂交
    5.3.5  人工杂交的几个关键环节
    5.3.6  杂交育种工作的实施
第6章  产业发展
  6.1  牡丹的经济价值
    6.1.1  观赏价值
    6.1.2  药用价值
    6.1.3  食用、保健及其他
  6.2  国内外生产概况
    6.2.1  中国
    6.2.2  日本
    6.2.3  欧美各国
  6.3  产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3.1  对牡丹产业要有一个全面认识
    6.3.2  牡丹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6.3.3  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6.4  品种发展策略与牡丹产业化
    6.4.1  充分发挥现有品种资源优势
    6.4.2  努力加快育种进程
    6.4.3  重视与优良品种相匹配的生产技术研究
各论
第7章  中原牡丹
  7.1  概述
    7.1.1  分布
    7.1.2  历史沿革
    7.1.3  品种构成
    7.1.4  发展前景
  7.2  生态习性与生长发育特点
    7.2.1  生态习性
    7.2.2  开花物候
    7.2.3  生长发育特点
  7.3  繁殖技术
    7.3.1  播种繁殖
    7.3.2  分株繁殖
    7.3.3  嫁接繁殖
    7.3.4  压条繁殖
  7.4  栽培技术
    7.4.1  土地的选择
    7.4.2  栽植季节
    7.4.3  栽植方法
    7.4.4  田间管理
    7.4.5  土地轮作
  7.5  主要园艺品种
    7.5.1  白色系
    7.5.2  粉色系
    7.5.3  黄色系
    7.5.4  绿色系
    7.5.5  红色系
    7.5.6  蓝色系
    7.5.7  紫色系
    7.5.8  黑色系
    7.5.9  复色系
    7.5.10  紫红色系
第8章  西北牡丹
  8.1  概述
    8.1.1  分布
    8.1.2  历史沿革
    8.1.3  品种构成
    8.1.4  发展前景
  8.2  生态习性与生长发育特点
    8.2.1  生态习性
    8.2.2  物候过程
    8.2.3  生长发育特点
  8.3  繁殖方法
    8.3.1  种子繁殖
    8.3.2  营养繁殖
  8.4  栽培管理
    8.4.1  择地
    8.4.2  栽植
    8.4.3  管理
  8.5  主要园艺品种
    8.5.1  白色系
    8.5.2  粉色系
    8.5.3  黄色系
    8.5.4  红色系
    8.5.5  蓝色系
    8.5.6  紫色系
    8.5.7  黑色系
    8.5.8  复色系
第9章  西南牡丹
  9.1  概述
    9.1.1  分布
    9.1.2  历史沿革
    9.1.3  品种构成
    9.1.4  发展前景
  9.2  生态习性与生长发育特点
    9.2.1  生态习性
    9.2.2  物候过程
    9.2.3  生长发育特点
  9.3  繁殖与栽培管理
    9.3.1  繁殖方法
    9.3.2  栽培技术
  9.4  主要园艺品种
第10章  江南牡丹
  10.1  概述
    10.1.1  分布
    10.1.2  历史沿革
    10.1.3  品种构成
    10.1.4  发展展望
  10.2  生态习性与生长发育特点
    10.2.1  生态习性
    10.2.2  开花物候
    10.2.3  生长发育特点
  10.3  繁殖与栽培管理
    10.3.1  繁殖方法
    10.3.2  栽培管理技术
    10.3.3  病虫防治
  10.4  主要园艺品种
    10.4.1  白色系
    10.4.2  粉色系(含粉红、粉蓝)
    10.4.3  蓝色、紫色系
    10.4.4  紫红色系
第11章  东北牡丹
  11.1  历史沿革
  11.2  自然条件与引种成就
    11.2.1  自然条件及其特点
    11.2.2  引种成就
  11.3  品种选育
  11.4  开花物候
  11.5  栽培技术
    11.5.1  繁殖方法
    11.5.2  栽培管理
    11.5.3  防?越冬
  11.6  耐寒牡丹新品种
第12章  国外牡丹
  12.1  日本牡丹
    12.1.1  概况
    12.1.2  主要特点
    12.1.3  引进品种
  12.2  法国牡丹与美国牡丹
    12.2.1  概况
    12.2.2  主要特点
    12.2.3  引进品种
  12.3  伊藤杂种
    12.3.1  概述
    12.3.2  引进品种
附录1  延安牡丹
附录2  鄂西牡丹
主要参考文献
品种名称索引
参编单位简介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