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破茧成蝶 魅力花灯季国平邵志庆是贵州花灯戏今日的领军人物。她不仅自己参演了数十个剧目、获得了梅花奖、当选了党的十九大代表,更带领花灯剧院不断勇攀高峰,以优秀剧目拓展剧院和剧种的影响,以人才培养来壮大队伍,推动非遗传承,争取国家项目,并以实力成为“国家地方戏曲创作演出重点院团”。 2022年12月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为邵志庆举办了“邵志庆贵州花灯戏表演艺术研讨会”,本书即为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主要围绕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邵志庆展开,从剧目、音乐、表演、传承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论述,第一部分是邵志庆个人对自己从艺经历的回顾和对贵州花灯戏表演艺术的总结和思考;第二部分是十多位戏曲专家、文艺评论家的论文荟萃,这些文章就邵志庆的贵州花灯戏表演艺术生涯、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邵志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详细分析了邵志庆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以及邵志庆为艺术传承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同时还对贵州花灯戏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思考、分析和建议。第三部分则选取了贵州花灯戏的部分经典剧本,让读者可从文本方面对贵州花灯戏有一定的了解。本书对地方戏曲人才和戏曲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诸多散落于民间的地方戏曲剧种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总结,从而保存传统戏曲相关文献,对戏曲从业者也有一定的鼓励作用,进而推动传统戏曲的发展。
-
曹路生话剧集曹路生本书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剧作家曹路生先生的话剧集,他曾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人类表演学博士,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副主编,其创作的戏剧作品在数量和形式上都非常丰硕,荣获过文华奖、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等。书稿中共收录了九个剧本,编剧取材于著名的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如基于雨果的《九三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伏尼契的《牛虻》、徐渭《玉禅师》原著基础上进行的话剧剧本创作,还有根据文献资料创作的《弘一法师》、《庄周戏妻》,其中《弘一法师》是传记体文献剧。还有两个剧本是在现当代小说基础上改编成的剧本,如改编自当代作家陈彦同名小说的《主角》,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另一个改编自阿来同名小说《尘埃落定》。还有一个以修建青藏铁路为背景的音乐话剧《漂泊拉萨》。这些剧作基本都正式演出过,并获得了不少奖项,是这位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体现出曹路生在剧本创作上既继承传统又富有探索实验精神。
-
聊聊祥符调那些事儿蒋洪广 主编祥符调是明清之际兴起的梆子腔家族中的重要分支,堪称豫剧的母调。本书第一部分探析祥符调的发源地;第二部分为人物传记;第三部分为当代名家、学者对祥符调的调查、研究;第四部分为机构和制度介绍;第五部分是专家对戏曲之乡的考察活动。
-
戏曲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 编《戏曲研究》130辑有声腔剧种理论、古代戏曲、地方戏研究等几个专题,收录有陈曦的《郭汉城评传》,刘文峰的《戏曲声腔流变与剧种研究》,王一峰的《京剧基本特性论——从“戏剧的基本是舞蹈”说起》等文章20篇。从不同角度对戏曲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戏曲在现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沪剧艺术大观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 编本书为上海沪剧院70周年纪念图书,内容包括沪剧流派介绍、主创漫谈、舞美制作、经典剧目剧照、演职人员简介等,把上海沪剧院在坎坷中不断奋进、守望中不断突破的70年,真真实实地告诉给新老观众,更告诉给年青人,并饱含着希望、信念、勇担使命,继往开来。上海沪剧院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0年,多少故事,多少记忆,多少人,一一浮现。一代代艺术家满怀着对沪剧艺术的热爱和忠诚,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台前幕后,创造了一系列琳琅满目的沪剧作品和风采动人的艺术形象,为上海城市的发展,为时代精神的传递,绘影留声,铭刻风华。
-
亨德尔清唱剧《阿波罗与达芙妮》[德]李杨 荀卓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于德国哈雷,巴洛克时期英籍德国作曲家。《阿波罗和达芙妮》HWV 122)是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于 1709-10 年创作的世俗康塔塔。亨德尔于 1709 年在威尼斯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并在 1710 年抵达汉诺威后完成了这部作品,他被任命为选帝侯(即后来的大不列颠国王乔治一世)的常任指挥 。这部作品是亨德尔最雄心勃勃的康塔塔之一,预示着他未来 30 年的辉煌歌剧生涯。
-
戏曲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 编《戏曲研究》第一二八辑共由7部分、21篇文章组成。“戏曲理论”部分讨论戏曲美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关系、皮影戏的艺术美学、中国戏剧史料分类体系的重构、伦理教化与现代性关系;“元杂剧研究”部分讨论日本戏剧家池田大伍的研究 、抄本《楚昭公疏者下船》的版本及改编 、臧本《窦娥冤》的经典性 ;“戏曲音乐”部分讨论曲牌演变史下的南曲“伴随性曲牌”、湖南高腔剧种声腔源流研究、近代北方地区的高腔演剧、高腔进退与广州大棚戏声腔流变;“地方戏研究”部分讨论豫剧的“乡土化”与“普适化”、排场与粤剧行当体制的形成与转变、蒲州梆子旦角艺术的形成与审美创造;“民国戏曲”部分讨论1931年上海伶界戏剧改良话语权的重申与实践、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戏剧院商业同业公会与戏院业的发展;“当代戏曲”部分讨论戏曲剧目生产态势、“十七年”戏曲电影中主流意识与大众话语的时代表达;“戏曲文化”部分讨论端午戏的历史源流和演出时空及文化意蕴、戏曲艺术对传统相声发展的价值与作用。
-
陈明正教授从艺七十周年表导演学术研讨会纪实录何雁 编本书是陈明正教授从艺70周年表导演学术研讨会嘉宾发言的汇集,主要总结了陈明正教授的表导演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经验,梳理了他的戏剧艺术特色和戏剧观的理论建树,根本目标在于发现以陈明正教授为代表的“上戏学派”的表导演教学与实践取得成功的规律,继续和发扬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教学的优良风格与传统,以更有为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态度推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
戏曲学前沿冉常建 著中国戏曲有世界水准的艺术实践而缺乏相应的学术地位和理论话语,建设新时代戏曲理论体系迫在眉睫。基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四个时代背景,结合“中国戏曲是表意主义戏剧”的学术观点,作者提出了构建新时代戏曲学科理论体系的系列方案和人才培养的合理化建议。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戏曲学科前沿探索,第二章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第三章戏曲理论体系建构,第四章当代戏曲创作审美追求。
-
昆曲口述史 二 北京、河北卷王安奎 刘祯《昆曲口述史》是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全书通过对近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采访围绕被访人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丛书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填补了昆曲史的空白,对于昆曲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都独具价值。全书图文并茂,在被访人娓娓的讲述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从中可看到艺术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既是个人生活史,又是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读来饶有趣味。本册是该丛书的北京、河北卷(下),收录了王大元、王振义、魏春荣、刑荣志、徐达君、许凤山、张敦义、张国泰、张松岩、张卫东、张毓雯、周万江等人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