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北京戏曲史材 元明乐府套数举略周明泰《元明乐府套数举略》是周明泰撰述的一部戏曲史料,作者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雍熙乐府》《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南北宫词纪》《月露音》《吴骚合编》《吴歈萃雅》《太霞新奏》《珊珊集》《花影集》十二种元明时期散曲总集中摘取散曲套数,按北曲、南曲、南北合套分卷,北曲从黄钟宫至小石调分十一类,南曲自黄钟宫至羽调分十二类,南北合套自黄钟宫至商调分八类,每类按套数长短、曲牌异同排序,共收录套数体例五十五格,可作为研究散曲套数流变的重要史料。
-
戏中有戏陈也喆 著《戏中有戏——甬剧艺人逸事》以散文形式,讲述了几代甬剧艺术家为发展甬剧艰苦磨炼、倾情奉献的故事,展现了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甬剧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以甬剧人的故事呈现了甬剧发展的历史。甬剧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剧的发展拥有过辉煌的历史,一代代甬剧艺人努力、奋斗、彷徨、追求、奉献、坚守梦想,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大戏”,正如人生如戏,戏中有戏。本书叙述生动,颇具文学性,且图文并茂,配有大量十分珍贵的剧照旧影,对于大众认识甬剧、了解甬剧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
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上海音乐出版社《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
现代民族歌剧 野火春风斗古城孟冰 编剧,王晓岭 作词,张卓娅,王祖皆 作曲《野》剧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继承了新歌剧紧跟时代的求新创新精神。我国歌剧吏上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一批影响较大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能够流传、保留下来,正是由于它们准确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它们的音乐也是超越了前辈,是他们那个时代*鲜的音乐。《野》剧音乐继承了传统又勇敢地打破传统束缚,突破固有模式,创出新声,给人以启迪。我们从这部歌剧音乐中听到了河北地区的戏曲、曲艺和民歌音调基础上的优美旋律,也听到了西洋现代音乐的强烈尖锐音响和丰富的和声,它们都被融合成一体,成为表现戏剧内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戏剧情境的手段,而为今天的观众接受。我国戏曲音乐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主要靠旋律,因此旋律特别发达。乐队即文武场比较简单,几大件加锣鼓,托腔保调,烘托气氛,武打作战,都靠它。虽然也有它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它极少或根本没有西洋歌剧交响音乐意义上的多层性、立体性的表现。中国民族歌剧在继承戏曲传统通过旋律塑造人物已达到很高的水准。旋律成为歌剧音乐中*重要的*摄人魂魄的部分,通过优秀歌剧选曲在群众中的流传,使歌剧的生命力得以延长,甚至长盛不衰,这也是我们作曲家重视旋律写作的重要原因。这无疑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长处。然而,若只注重旋律,没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终究是个缺憾,也很难发展提高。这一点都懂得,在某些“经典”作品中对乐队音乐已有相当的重视,特别在运用戏曲音乐手段,将戏曲文武场融入管弦乐队做过成功的尝试并有所发展。《野》剧音乐很注意充分发挥乐队的能量,在通常“伴奏”功能的基础上充分释放乐队的表现力。它是声乐表现的补充、延伸、丰富和加强,又是戏剧中应有,声乐里所无,而由乐队独立完成的心理和情境描写的更具感染力的音乐,或写得丰满泼辣,或写得舒缓精细,虽然因时间紧迫,难以精雕细刻,整体上仍很精彩。但是我以为剧作还没有给乐队音乐提供大显身手的表现空间,作曲家应该努力争取。当然《野》剧音乐的精彩之处还是在旋律,在人物唱段。《野》剧中有名有姓的七个人物都很重要,戏就是围绕这七个人物展开,写好人物唱段是音乐成败的关键。《野》剧的正面人物金环、银环、杨晓冬、杨母,是作曲家着力要写好的,确也写得很好;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也着力于形象塑造,形象准确,唱段有特色。
-
昆山有戏昆山市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 编昆曲又称“昆山腔”或“昆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改良而风靡全国。昆曲融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词曲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剧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稿将昆山地区的昆曲艺术文化成就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同时也将昆曲艺术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发展情况纳入行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全面反映了昆山在历史上对昆曲艺术的产生、发展、传承和保护所做的卓越贡献。
-
清代宫廷地方声腔演剧史王岩本书是以清代宫廷昆弋两腔以外的地方腔调演出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学术专著,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清代入关后各朝地方声腔在宫廷中传播和演出的历程,其中又将宫廷演剧分为前中后三个发展阶段,即弋腔变腔演出史、侉戏演出史和乱弹戏演出史。中编以宫廷地方声腔相关的档案和剧本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三个时期内不同腔调的代表性剧目,对清代前期地方声腔演出形态的分析、侉戏的内涵与特征、宫廷对于不同长度的地方声腔的改编等问题进行探讨。下编侧重编演关系研究,重点探讨针对地方声腔的戏剧禁毁政策和宫廷演剧对皮黄戏的影响。余论将“花雅之争”与宫廷演剧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出的互动关系。
-
袁雪芬越剧唱腔精选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此系列图书已获得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30万。图书将继续沿用系列书以乐谱为主,图片和文字为辅,并附CD若干张的出版方式(具体出版形式可参照《金采风越剧唱腔精选》)。 本书从袁雪芬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所灌制的大量唱片和录音中,精选了她在各个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唱段进行编辑。为了统一起见,对每张唱片和录音都重新记谱,并作再三校对;为了便于读者对袁派唱腔的了解,在每段唱段后附有简略的文字分析。
-
身心观念的变迁尉恒维 著暂缺简介...
-
阿甲戏曲笔记续编阿甲 著《阿甲戏曲笔记续编》为我国著名戏曲理论家、导演阿甲先生的遗稿,是他所作的戏曲笔记。2016年《阿甲戏曲笔记》由我社出版发行,共近四百篇。《阿甲戏曲笔记续编》是对未被出版的遗稿的收集、整理,在这些笔记中,阿甲先生对中国戏曲表导演艺术进行了深入而充分地思考,而他所发表的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理论研究论文均能在这些笔记中找到理论思考来源。可以说,从这些笔记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位戏曲理论大家探索的思路和脉络。此外,该笔记中上有大量未公开发表的观点和论文,极具理论价值。
-
中国戏曲学院扬琴专业演奏教程李瑾 编著这是一本复合出版物,内附二十余个二维码,供学习参考。本教程基本是按照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大纲分成8个学期的标准来完成编订任务的。每个学期的内容包括练习曲、视奏伴奏形式练习曲、必修曲目、选修曲目、戏曲风格曲目、重奏曲目六项内容。本教程对每个学期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演奏水平都有系统的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编者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对部分练习曲、视奏伴奏练习、乐曲及重奏曲进行了补充、修订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