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实用剧本创作指南诺埃尔·格雷格高校创意写作系统在美欧已有80余年历史,201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大陆第一家正式开始招收创意写作专业方向本科生的高校,积极开展与创意写作有关的专业改革实践。本书为该校“广外创意写作译丛”中的一种。原作者诺埃尔·格雷格的系列研讨会延续了十来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并塑造了当今许多主要剧作家和戏剧制作人的想法。本书研究戏剧写作,从戏剧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题材选择等各角度分析戏剧创意写作问题。
-
中国戏曲西方译介研究文献汇编廖琳达一、主要内容与形式 本书收录清代西方对中国戏曲译介和研究的珍贵文献(主要集中在1731-1909),将西方人翻译的中国戏曲剧本、研究和介绍戏曲的文字文本汇集、影印出版,为了解其历史情形提供参照,为国内学界研究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及西方的戏曲接受情况提供可靠的文献。 本汇编计划编撰10卷,,自1731年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第一本元杂剧《赵氏孤儿》开始,到1909年英国传教士麦嘉湖《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书里谈论中国戏曲的篇章止,尽量将清代西方戏曲译介和研究文字全部收录。 收录文献以年代先后为序,其中三位西方戏曲翻译和研究大家戴维斯、儒莲、巴赞单独成卷(戴维斯1卷,儒莲2卷,巴赞3卷),其他人合卷。二、价值与意义清代来华西方人接触到中国戏曲,对这一东方文化结晶体及其艺术价值高度重视,从而开始进行译介和研究。1735年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所译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在法国出版,引起了文坛轰动,助推了18世纪法国和欧洲的中国文化热。清代中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来华西方人有戏剧爱好者频繁出入戏场,留下众多看戏记述和评论文字,将戏剧刊本和舞台演出本翻译到西方,并扩而大之对戏曲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西方汉学家更对中国戏曲进行历史和现状探索以及文本钻研,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了西方对中国戏曲的整体认识。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西方人早期接触戏曲时的观察角度、秉持观念、衡量坐标、评判标准以及翻译策略,探查其接受心态,从而观测到戏曲对西方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为今天的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同时我们亦可借以反观晚清中国各地盛行的戏曲状貌、舞台情形、戏园状态、流行剧目,偶尔还能见到著名戏曲艺人的行踪,以及不同声腔剧种脚色行当的情形,从而填补国内史料的不足,有助于构筑对于清代戏曲状貌的完整认识,推动中国戏曲史研究的深入进展。 国内对于西方翻译和研究中国戏曲的文献还少有出版,整理出版这套文献有着填补空白的价
-
江南戏曲文化史论王宁主编本书着眼于“江南”,立足于“戏曲史论”,从文人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家族文化四个维度,力求全景再现“江南地域图景下的戏曲文化史论”,并分析其生成机制与文化特 质。本书所指的戏曲文化兼有“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两方面指意,既包括“从文化角度对戏曲本体进行研究”,也包括“与戏曲有关的文化现象研究”。秉持“显要式一般”与 “地域性特色”兼顾的原则,精择四大板块,期望呈现一个“地域戏曲文化”之“分题研究”的典型案例。所及“文人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家族文化”四卷,意在围绕 “特色”展开,找到切入江南戏曲文化的“特色”“特性”的最佳角度。
-
走近昆曲《牡丹亭》祝政宏本书是关于昆曲第一代表作《牡丹亭》的通俗性研究文集, 分为《牡丹亭》原作篇、《牡丹亭》 人物篇、青春版《牡丹亭》篇、汤显祖篇等。《牡丹亭》剧本从主题到唱词道白都有很多难懂之处,存在某些亟待澄清的问题,本书给予明晰的解释。本论文集剖析了剧本的主题、语言特色、剧中人物的秉性、青春版的音乐特点等,涉及昆曲美学、 当前昆曲改革问题 ,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 又有大量实例的说明。并不局限于戏曲文学和文字表述,研究《牡丹亭》的戏曲音乐和唱腔也是该论文集的一个方面。语言清新、晓畅,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本书一个特点。 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汤显祖于400年前创作这部戏的主旨,领会他在剧中表现的“意趣神色”,领略昆曲与"牡丹"相结合而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
花部时代陈刚著作为戏曲艺术文化领域的核心事件,清代中期花部地方戏艺术的崛起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清代花部戏曲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很多值得总结的历史经验与文化遗产。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清代花部地方戏艺术史及其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清代花部地方戏史论、清代秦腔艺术及其理论考述、清代戏曲文化的重要著作论析、戏曲艺术的经典化研究。
-
戏曲之乡淀山湖邵卫花,方世南 编著《戏曲之乡淀山湖》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方法,阐述了淀山湖镇之所以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宗教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从中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原理的准确性。《戏曲之乡淀山湖》一书收录的作品,都是淀山湖镇的一些土生土长的戏曲爱好者自己创作的反映身边事、身边人的作品,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和曲折复杂的情节,演唱的是每天都发生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政商关系、干群关系及一些凡人善举,但是这些“土得掉渣”的作品大力地宣传和阐释着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地展示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中真、善、美的力量,因此,这些作品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由于来自生活,贴近实际,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唱响时代主旋律,因此,这些作品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都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成风化俗、以文化人的良好效果。
-
梅兰芳学刊刘祯暂缺简介...
-
传播学视域下的南戏走向包建强著本书运用传播学的观点与方法,以古本南戏、明清时调选本、建国后整理的晚清以来民间传播的地方戏剧本为依据,结合地方史志,从纵向、横向和受众三个维度追溯南戏衍变的历史,从地方戏中考录佚失南戏的剧目,析出南戏在清中叶后地方戏的归宿,总结出南戏传播的形态、特征、题材与主题等在清中叶后发生的变化。本书始终坚持将南戏发展史与南戏剧本文学史分开、将南戏剧目和南戏剧本分开的方法论,提出明清士风促成南戏屡变、生态环境促成南戏于清中叶后再变的观点,并界定了南戏和声腔指称发生变化的时间阈值。
-
人民的艺术甘罗嘉、吴华秋本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教学的相关经验,汇集了作者关于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中国戏剧影视艺术研究的成果,内容涵盖民族歌剧经典代表作研究、电影大师研究、电视剧与网络视听艺术创作研究等。
-
中国昆曲年鉴2022中国昆曲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中国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昆曲年鉴》是关于中国昆曲的资料性、综合性年刊,记载中国昆曲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年度状况。《中国昆曲年鉴》以学术性、文献性、资料性、纪实性为宗旨,为了解中国昆曲年度状况提供全方位信息。《中国昆曲年鉴2022》记载2021年度中国昆曲的保护传承工作和基本情况、各昆剧院团的艺术和相关活动,记录年度昆曲进展,聚焦年度昆曲热点,展示年度昆曲成就。《中国昆曲年鉴2022》共设17个栏目:(1)特载(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纪念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2)北方昆曲剧院;(3)上海昆剧团;(4)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5)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6)湖南省昆剧团;(7)江苏省苏州昆剧院;(8)永嘉昆剧团;(9)昆山当代昆剧院;(10)2021年度推荐剧目;(11)2021年度推荐艺术家;(12)昆剧教育;(13)昆曲研究;(14)2021年度推荐论文;(15)昆曲博物馆:(16)昆事记忆:(17)中国昆曲2021年度纪事。《中国昆曲年鉴2022》附设英文目录。《中国昆曲年鉴2022》选登图片近300幅,编排次序与正文目录所标示内容相一致,唯在每辑图片起始设以标题,不再另列图片目录。《中国昆曲年鉴2022》的封面底图,系明代仇英(约1494-1552)《清明上河图》所绘姑苏盘门外春台戏(《白兔记·出猎》)。17个栏目的中扉页插图和封底图,分别采自明版传奇(昆曲剧本)木刻版画及倪传钺所绘苏州昆剧传习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