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戏曲汉江曹赟,何道明,潘龚凌子 著本书全面系统梳理汉水流域陕南端公戏、竹溪山二黄、郧剧、武当神戏、襄阳花鼓戏、钟祥梁山调、楚剧以及其他较有影响的戏曲剧种,探索汉水民间戏曲典型剧种的声腔、剧目、服饰、舞台、化妆、灯光、乐器等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研重要剧种经典原创剧目产生的艺术规律及其文化要素;研究汉水流域各剧种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路径。本书通过探索汉水流域各剧种发展演变传承保护概况,挖掘其经典剧目文化内涵,对于汉水流域民间文化遗存传承保护、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流域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明显的理论知道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
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藏清代以降弹词评话小说绣像精选图录孙伊婷 主编20世纪80年代苏州戏曲博物馆初建时,我曾应邀考察了该馆藏品室,当时看到有评弹手稿数十部,评弹旧版书更多,都静静地躺在藏品室里。这些年,评弹的文字版读物出版得不少,现在《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藏清代以降弹词评话小说绣像精选图录》编辑出版,更多人士因此能够欣赏、解读到苏州评弹多姿多彩的另一面。
-
闽台南音口述史曾宪林该书系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闽台南音文化丛书”之一,作者曾宪林系艺术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与舞蹈研究室副主任,在南音研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多部南音研究著作问世。全书共分七章,除了前后的“绪论”与“结论”外,还有五章为正式的主体内容。在这五章中,共用了四章的篇幅对两岸南音艺人的口述内容进行田野访谈式的记录,共采访了41位艺人、专家,其中福建的艺人、专家19位,台湾的专家、艺人20位,兼具闽台身份的艺人2位。最后一章为对所采访、记录的口述材料进行结论性的启示归纳与反思。书稿与研究性的著作不同,是作者深入到闽台两地艺人之中,听取他们对南音的各种各样的记忆与叙述的成果,更为难得的是那些笔者的归纳、总结、反思与思考,其中有对每位受访者的总结与反思,也有对整体口述材料的总结与反思。
-
江南戏曲文化史黄文杰本书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编号17BH162)研究成果。本书旨在整体性、立体化观照江南戏曲文化的发生与嬗变,全面揭示江南戏曲在中华戏曲文化史上所占据的地位,多角度地剖析江南戏曲的内涵特质和文化属性,探求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构建21世纪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本书阐述了戏曲文化发展史上带有全面性、根本性的问题,为21世纪的江南戏曲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理性思想资源。对探索传统戏剧在新时代的传承、复兴与繁荣,形成更加丰富和完备的社会文化生态,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江南人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
编剧学刊·第六辑陆军 主编本书是一本专业的编剧学相关文集,内容涉及剧作家研究,编剧理论研究,戏曲、影视剧编剧研究及戏剧文化研究等,涵盖戏剧编剧艺术的方方面面。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论述,逻辑清晰,材料详实,论点新颖;各位作者多关注于当代编剧艺术发展的前沿,亦有对古今中外戏剧艺术的分析与解读。全书较全面地对编剧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呈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对当代编剧创作有所指导,对作为普通观众的读者有所裨益,是一本既具有先锋性,同时又具有高瞻性学术价值的图书。
-
民国京剧批评研究任婷婷《民国京剧批评研究》以民国时期京剧批评为研究对象,研究梳理了京剧批评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勾勒出自清末“花谱”以来京剧批评的流变,在甄别大量史料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现代观念下的京剧批评的范式特征。既有对民国京剧批评形态的整体论述,也有对徐凌霄、张厚载等人的重点解析。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以京剧批评历史为研究对象又不拘泥于历史研究,在试图阐述京剧批评传统的形成、确立与建构过程中,也注重对当代京剧批评的启示和建设意义。本书既有学术史的意义,对当下京剧批评亦不无借鉴,是近年来京剧批评的力作。
-
闽戏掠影杨秀晖 著《闽戏掠影》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闽戏各个戏曲种类中代表性曲目的介绍和评论,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作品及表演过程中的表达,辅以名角故事,剧种特色介绍等。以观众视角,配合部分专业理论,将深度、高度、广度和实践性相契台,让更多人了解闽戏,爱上闽戏,传递闽戏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价值,从而推开一扇典雅而迷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
京剧第一科班孙萍 著富连成社是我国京剧教育目前的有名科班,从1904年创建到1948年停办,该科班共办7科,培养学生800余名,有名京剧演员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等均出身于此。富连成社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京剧人才,为我国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来京剧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积极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富连成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有行,—21年,由外国语大学主办、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富连成戏曲学术论坛”已举办两届。这两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近30所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戏曲人才培行全盘反思、系统回顾、客结,在继续秉承“教学相长”理念的基础上扎根大地,放眼世界。本书为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的文章,收录研讨文章40余篇,余万字,内容涉及富连成社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人物研究、剧目研究等,旨在为培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特征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强、品德优的戏曲人才贡献力量。
-
梅学新探李小红本书是作者2013年参与编纂八卷本《梅兰芳全集》后,陆续撰写的有关梅兰芳研究的系列文章,其中部分文章发表于《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曲艺术》等全国核心刊物。全书约32万字,图片10余幅,内容分为四章,其中第二章梅兰芳及其秘书李斐叔、第三章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考述、第四章梅兰芳建国后巡演,均有新材料,新发现,弥补了目前关于梅兰芳研究的不足。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梅兰芳研究、京剧学研究乃至中国戏曲研究走向纵深。
-
南京大学戏剧创作集吕效平 编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南京大学的戏剧戏曲研究始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1922年秋,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应南京东南大学之聘,南归授曲。在此后近百年中,薪火传递,直至今日。吴梅先生的弟子卢前、唐圭璋、钱南扬、吴白匋等先后在此执教。戏剧戏曲学专业“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持续被江苏省政府评定为省重点学科。其古典戏曲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戏剧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细致地整理了该学科在百年发展史中,由南大戏剧人创作的代表性戏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