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老戏新画常铁钧 著本书为中国著名漫画家常铁钧先生戏曲水墨漫画作品集,共收录作品147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老戏新画”的创作,到1993年获得中国漫画界最高荣誉“金猴奖”,常铁钧先生的漫画创作,得到了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老戏新画”用传统水墨画的笔法,从经典戏曲桥段中生发,用漫画语言讲述现代故事,因而具有漫画所特有的奇巧性、评议性和幽默感。他的画,笔法潇洒,时见诙谐,为当代不可多得之水墨漫画佳作。同时,本书将其中15幅画作所呈现的15个经典唱段,以二维码的形式置于画作旁,戏迷读者可扫码倾听。这些唱段,或是前辈大家的珍贵留声,或是当代名家的精彩演绎,无一不是听觉盛宴。读者可阅文、赏画,亦可闭目盥手,掩卷沉浸式静听。
-
以戏为生常佩婷本书是在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的专著,以20世纪早期德国戏剧导演皮斯卡托为研究对象,除绪论及结论之外,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皮斯卡托政治戏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概述皮斯卡托政治戏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政治戏剧导演创作美学”,主要从皮斯卡托政治戏剧创作的叙事性、文献纪实性、宣传鼓动性、演员客观化表演四个方面,以具体作品为研究对象,归纳并总结皮斯卡托导演创作的美学特征;第三章“政治戏剧革新性的舞台创作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创作手段分析,研究与皮斯卡托导演美学特征相对应的舞台表现手法。分别从舞台结构、舞台机械装置、总体剧院构想及舞台投影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皮斯卡托对于同时代及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概述其对于同时代及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特别是皮斯卡托与布莱希特的合作、交往过程,浅析并比较皮斯卡托与布莱希特在戏剧创作观念及创作手法上的异同。全书脉络清晰,史实清楚,分析有条理,并有大量的案例分析,使读者对皮斯卡托的戏剧经历、戏剧理念、舞台呈现特点及其对同时代及后世戏剧发展的影响有总体性的了解。
-
淮剧在静安的鎏金岁月上海市静安区档案馆,上海市静安淮剧艺术家周筱芳流派促进中心淮剧发源于苏北江淮地区,诞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1906年淮剧传入上海,浸润在海派文化的环境中,成为海派文化的一员,是上海市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静安区档案馆保存了大量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淮剧档案。为进一步普及淮剧文化,讲好静安淮剧故事,静安区档案馆与静安淮剧周筱芳艺术流派促进中心联合编著《淮剧在静安的鎏金岁月》一书。全书共分为历史篇、艺术篇、剧目篇、人物篇、追忆篇、传承篇、纪实篇,对淮剧在静安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条理化整理,从各个侧面详尽记述了淮剧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脉络。
-
粤来粤有戏喻晓伶,廖文围绕粤剧文化主题的创新素养项目化学习的活动手册,以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基础,立足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教学理论、教育戏剧理论以及已有的实践经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艺术表现手法为架构,突破传统粤剧课程的形式,创新粤剧课程结构体系。手册从三个切入维度实现创意实践、艺术表现、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是从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出发,以真实问题情境为切入口,致力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运用理性思维与逻辑分析方法,通过系列戏剧教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粤剧传统文化、粤剧名人大师、粤剧传统技艺等,提升学生的戏剧理解与演绎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二是从 “玩中学、做中学”的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提升动手制作能力、理论实践能力、戏剧演绎能力;三是从鼓励创新、褒奖创意的多元评价方式中,激发学生个性潜能,提升创意思维能力;四是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积极的价值体验,培养学生独立、合作、帮助与分享等社会技能,构建学生多样化学习赋能场,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我的学习与见证徐晓钟 著本书作者通过我国话剧历史的回顾,通过多篇纪念我国戏剧前辈的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来许多重要演出的评论和对多位话剧艺术家论著的评介,对我国话剧进行了历史的、全局性的、通盘的研究和思考。近几十年来,更联系对我国传统戏剧的研究,联系境内外、国内外戏剧交流中涉及的新的戏剧品种进行研讨,并以研讨中新的课题丰富了我国戏剧教育的内容。虽然我国目前戏剧发展处于盛况中,但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书稿对戏剧研究和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文章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陕西易俗社新论郭红军 著《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通过大量新史料的发掘与梳理,考察了陕西易俗社班社状貌与发展过程,并重估了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该著首次鲜明提出“陕西易俗社是一个革命和社会教育机关.也是一个集戏曲创作、教育、表演于一体的新型戏曲班社”,在对陕西易俗社发展历程、班社属性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编剧群体、剧目创作、舞台艺术等方面做了历史性探究和整体性审视,较为细致地考察了陕西易俗社的发展状况与演艺活动等历史面貌。
-
剧本写作训练彭涛 编《剧本写作训练》是一部教学参考用书,既可以满 足“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学习剧本创作的需求,也可 以供有志于戏剧、影视剧本 创作的爱好者学习剧本创作 ,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央戏剧学 院戏剧文学系在培养编剧人 才时的教学理念,其中的两 个关键词是:融通理念和阶 梯式训练。本书的第二章“ 散文写作”、第三章“小品与 短剧”、第四章“多幕剧写作 ”、第五章“影视剧本写作” 四个章节对应了戏剧文学系 “戏剧创作专业”的“写作课” 教学训练进程。第六章“文 献剧创作”是近年来教学改 革中“创新性”写作教学实践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导演进行时赵伟明,吴烨华《导演进行时》共分为《导演进行时》《教学进行时》《评论进行时》《研究进行时》四章。首章主要包含作者近年来创作剧目的导演全程记录、导演阐述等创作实践方面的经验总结与分享;第二章则以历届学生的实践作业为例,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指导点评和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展现了凝结于课堂之上的戏曲导演学科的教育模式;第三章收集了作者对当代文艺作品的研讨和品评,囊括作者在众多剧评会、研讨会上对于新创剧目的解读与评论,强调读解戏曲剧目应该坚持从欣赏入手、与创作结合、与批评统一;第四章是作者对现有理论基础学习理解后的再深化、再拓展,以及对于当今艺术现象的讨论和探究。四个章节从“导”到“教”,再由“评”到“研”,将目光聚焦于实践与理论之中,实践之中可见思想,思想之外着手实践。
-
戏曲程式表演审美特征研究肖英中国古典戏剧在当今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戏剧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其表演最大特点是程式性。本书重新梳理了中国古典戏剧程式表演的定义,并对它的虚拟写意特征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同时,从接受美学、身体美学及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程式表演独特的身体语汇及其审美接受的特殊性。此外,本书还将程式表演与西方身体训练表演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身体美学国际化的思想视野。
-
新加坡所藏外江戏抄本研究陈燕芳,康保成《新加坡藏外江戏抄本研究》一书对外江戏在新加坡的传播及新加坡所藏的外江戏抄本进行了研究。本书中作者所指的“外江戏”,其实就是广东汉剧、闽西汉剧的前身。作者首先介绍了新加坡所藏的这批外江戏剧本的来龙去脉,接着通过对同期京剧、粤剧等剧种中大体相同剧目的比较,考察研究了外江戏剧本的特点以及皮黄南传的路径,从而提出了“粤调皮黄”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