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夜宴 我爱桃花邹静之著歌剧《夜宴》的缘起是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时,李煜欲请先朝老臣韩熙载当宰相,韩熙载害怕在青史上留下恶名,因而在家中夜夜笙歌,以狂欢和沉沦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悲苦,逃避李后主的猜忌。李煜派了两位画家卧底韩府,心记夜宴情景,归来成画,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歌剧《夜宴》讲述的就是这段掌故。《我爱桃花》是邹静之的话剧力作。故事的由头缘自《型世言》第五回前的一个小故事帽儿:醉酒的丈夫提前回家,使得偷情的妻子只好将情人藏了起来。丈夫坐到椅子上睡着了,但不巧将情人的巾帻坐到了下面。情人示意妻子拿出巾帻,妻子会错了意,却将丈夫身上的刀取下来,递了过去。情人惊悚,想这个女人如此心狠,于是一刀将妻子杀死。这个故事,如果用封建时代的眼光看,可能还是歌颂情人有大义之心的,但是,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可能就不尽然了。正是在现代思想的观照之下,邹静之用新颖的戏剧手法,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解读。邹静之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及《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具有极好的艺术感觉和驾驭故事的能力。本书所选他的这两个剧本,戏剧冲突激烈,语言精确到位,既高雅又好读,阅读实在可以说是一次充满了精神享受的旅程。《夜宴·我爱桃花》四大看点一大看点:《夜宴》中国自中国建国以来在国外演出时间最长的歌剧之一。(在国外和香港演出六年之久)。二大看点:《夜宴》中国自建国以来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歌剧之一。三大看点:《夜宴·我爱桃花》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开业首演剧日。四大看点:《夜宴·我爱桃花》近代最先锋的话剧之一。名家评书在市井氛围中提炼出诗人情怀,邹静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种成就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罕有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邹静之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他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诗人西山色情里的寒意通过刀刃的光芒折射出来,《我爱桃花》在火里炼冰,在冰中取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陈嘉映冷峻中有温情,幽默里有忧伤,广阔而又精细,精犷而不失优雅┉这是我在邹静之的剧本里读到的,学到的。────演员张国立
-
姹紫嫣红牡丹亭林皎宏主编;许培鸿,陈鹏昌,霍荣龄摄影16世纪末叶,东西方同时出现两大剧作家,英国的莎士比亚与中国的汤显祖。然而,莎士比亚随着大英帝国的声威,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汤显祖却因中国传统昆曲的没落,其代表作《牡丹亭》成了空谷足音,难窥全貌。值得庆幸的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昆剧之母”的《牡丹亭》,在2004年由小说家白先勇号召两岸三地热爱昆曲艺术的文化菁英齐聚一堂,根据汤显祖原著重新编排,赋予其崭新生命,是为青春版《牡丹亭》,堪称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与此同时,白先勇先生特别策划《奼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一书,出版意义尤为深远。《奼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可说是1598年《牡丹亭》问世迄今的全记录,由两岸三地知名学者专文撰述,从汤显祖创作背景、《牡丹亭》的魅力,一直谈到白先勇改编青春版的来龙去脉与现代诠释意义。全书包括青春版剧本、重要曲谱、民国以来演出回顾及剧照,最可贵的是,书中搜罗百余帧老照片、木刻版画插图,均为海峡两岸三地人士珍藏,得来不易,弥足珍贵。图文并茂、古今对照的《奼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期许成为后世最权威、最完整的定本。2004年,著名作家白先勇主导排演的“青春版”的《牡丹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巡演,揭开了复兴昆曲艺术、复兴中华传统的序幕。本书作为呼应,选辑了研究《牡丹亭》的文章数篇。并收录“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演出图片,全面展示了这次重排《牡丹?ぁ返氖⒖龊臀幕庖濉?《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啓“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其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二00一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00四年四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全世界巡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书收录海内外名家阐释文章,探索《牡丹亭》艺术精神,发掘昆曲之美;并辑《牡丹亭》诞生以来的重要历史图片,以及“青春版”排演剧照上百帧,足以证史,亦堪悦目;所收“青春版”剧本,亦以史诗格局和对称平衡之美为特色。从“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本书尽展缠绵四百余年的生死至情。
-
二人转档案霍长和,金芳著《二人转档案》与现已面世的所有二人转著作都不同。作者不是以冷眼旁观的姿态,理性地剖析和思考二人转,更不是汇集资料要说明什么问题。而是走近她、亲近她、客观追述她的历史,真实描写她的现状。应该说,这是一部用心写成的著作。大凡用真心和真情写成的东西,就必有感人之处。霍长和是文艺评论家,发表过许多精彩的文章,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红色音乐家——劫夫》。他是在研究当代文艺现象时,对二人转产生了兴趣,于是就经常自己买票到小剧场去看二人转,于是就产生了要写一写二人转的冲动。金芳是辽宁省曲协秘书长,发表过许多曲艺评论。在组织各种二人转赛事中,她与诸多民间二人转艺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于是她既熟悉了二人转艺术,更熟知二人转艺人的喜怒哀乐。说起阎学晶、王小宝、张小飞、唐鉴军等人,如数家珍。《二人转档案》这个名字很有创意,当然,这本书并非真正的二人转档案。东北二人转的真正档案,在东北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心中收藏着。但愿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尤其是东北人。二人转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让我们走近她、亲近她、帮助她一路走好,让她把白山黑水的神韵,融入时代的主旋律,以感动走向振兴的大东北和更多的中国人。
-
牡丹还魂白先勇编著诗画一般的绝美昆剧经典,完美结合文学与舞台、传统与创新的划时代演出。由白先勇催生还魂的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充分发挥了历代积聚的文化力量,也使古老的戏剧艺术勃发了青春生命。二○○四年五月份,由白先勇领衔制作的全本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号召两岸文化精英戮力投入下,于台湾、香港与苏州首度公演,精心的编演、悠扬的乐舞以及融入现代剧场风格的新美学表现,引发热烈回响与激荡,堪称《牡丹亭》演出史上完美结合文学与舞台、传统与创新的一次划时代演出。这本完整介绍《牡丹亭》还魂历程的美学经典,以多元的角度、丰富的资料,呈现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精髓与精辟评论,以彰显这次演出所象征的历史价值,以及数百年的古老戏曲文化,如何脱胎换骨、还魂重生,再现璀璨风华。全书从白先勇自述催生青春版《牡丹亭》而圆梦的心路历程起始,并由摄影家许培鸿提供精彩的现场演出记录,传神捕捉舞台上瞬间成永恒的美丽影像与动人情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及编导、舞台制作团体,也首度发表参演体验与感想,最后则收录两岸三地文化界的评论赏析,以期为这次重要的演出留下真实美好的回忆与文化传承的记录,并引领更多读者领略昆剧艺术的绝美、精致与感动。
-
50经典歌剧(德)沃尔夫冈·维拉切克(Wolfgang Willaschek)著;黄冰源译本书是《50经典》系列中的一本,向读者介绍了歌剧史的概况,展示了歌剧这座艺术殿堂的内涵。书中介绍了五十部最重要的歌剧的特点、主要内容、评价,剧作家的生平,歌剧的音乐特色和角色分析。有助于文学艺术爱好者和对歌剧感兴趣的读者初步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和最著名的歌剧的内容梗概。作者以专业的眼光,引领读者一起欣赏这些最经典的歌剧作品,从音乐、到舞台、到演员,深入浅出的文笔将读者带进歌剧的高雅殿堂。
-
红色11李敖著台湾怪才作家李敖几年积淀后的又一新作,在68岁生日时推出的亲历式写实作品,并放言要继续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红色11》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国民党专制时期台北某看守所的一间囚房里几个特殊囚犯之间的闲谈故事。国民党专制时期一般案件审理,从上诉到复判最终裁定,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全书就选取四天作为四幕的标题: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正好吻合阴历中代表四季轮回的四天。在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一个叫龙头的38岁的大作家,一个以思想斗争而获罪的政治犯,一个狱卒囚犯敬服不已的“头”。在戏中,这位龙头与进进出出的同室囚友历数发生在台湾一桩桩骇人听闻的冤狱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书生意气痛斥时弊,活脱脱就是李敖自己的化身。书中披露的是可以和“黑镜头”媲美的台湾的党斗惨剧与丑陋历史,但是李敖的激扬文字仍然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一如既往的黑色幽默。
-
汉武大帝江奇涛编剧本剧是一部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史诗性作品。全剧通过汉武帝纵横跌宕的人生,以新古典主义浪谩写实的手法,全景式的展现中华民族2000多年前历史上一个辉煌壮丽雄浑悲壮的时代。此片触及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刘彻等,既不溢美,也不隐恶,又不过分渲染,分寸立场均力求客观。 本剧是一部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史诗性作品。全剧通过汉武帝纵横跌宕的人生,以新古典主义浪谩写实的手法,全景式的展现中华民族2000多年前历史上一个辉煌壮丽雄浑悲壮的时代。此片触及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刘彻等,既不溢美,也不隐恶,又不过分渲染,分寸立场均力求客观。大事脉络,基本遵循《史记》、《汉书》的历史事实,对汉代的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并未回避。但战争和平问题审慎处理,避免偏激。民族问题,指出汉匈本是同源共生,战争乃是悲剧,片尾结束语强调匈奴民族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片中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男女英雄,如晁错、卫青、李广、霍去病、司马迁、苏武、张骞等,必将脍炙人口。片中没有任何脸谱化的坏人,反角如田蚡、伊稚斜也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汉景帝、汉武帝,窦太后三位则均可看作古代政治中典型的伟大政治家。本片既有风光旖旎的宫廷场面,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又有瑰丽壮阔的大漠草原风光;真实再现了古代大规模骑兵战争的历史画面。本剧人物众多、英雄辈出。许多历史人物早已脍炙人口,许多历史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片中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极其精彩(如窦婴)。这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均大大超过了胡玫导演过去的作品《雍正王朝》。全片充满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化色彩。剧情及对话十分耐人寻味。创作方法客观,求实,力戒借古讽今,只求令人观后得到历史的镜鉴。 汉民族之所以叫汉民族,是由于伟大的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一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初步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起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承受了巨大的民族耻辱。严峻的形势需要巨人来支撑。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皇子担当大任,他的名字叫刘 彻。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以登基。刘彻做了皇帝之后表现出非凡的气魄!立刻下诏求贤,广开言路,试图进行改革。他的设想被祖母窦太后代表团的权贵外戚势力所压抑,遭遇重大挫折。但汉武帝决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等待时机,在太皇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换了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祖训,以“尊王攘夷”、“应天顺人”、“与时俱进”的儒家口号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帝国指导思想。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任廉吏、严刑法。千方百计地削弱割据势力。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多年对匈奴进行征伐,他将匈奴赶出河套和河西走廊,让南方的百越人、东南的闽越人、西南的云贵夜郎融入汉民族主流文化。他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了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文化最早路上交流通道的开辟。他深入中亚细亚,打开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华帝国的壮阔版图。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高度崇尚知识和文化,为学者设官,建立中央太学(最高学府)。他作用酷吏搏击豪强和游侠(黑社会),打击诸侯贵戚和贪官污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汉武帝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成为社会前进运动中一座勃然突起的巨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汉武帝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长达54年的铁腕统治,铸就了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风格和高大形象,在后来中国的历代皇帝中,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响。汉武帝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充满风流倜傥浪漫精神的时代,司马迁、董仲舒、张骞、李广、卫青、霍去病、苏武,这些英杰名垂青史。但是,任何巨人都既有辉煌,又有错戾。刘彻也莫能例外,多年的征战,耗尽中国国力。他统治下的晚年发生了邪教作乱的“巫蛊之祸”。在内乱平定之后,他全面反思回顾自己的一生,发出轮台罪已诏。汉武帝治国的基本思想是:尊王廉政、强国富民。外交的基本思想是:广结友邦,怀柔万国,御辱而不称霸,重武而不轻文。这些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汉武帝时代文治武功的回顾,可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心,汲取英雄主义奋发有为的斗志,增强民族文化的历史的自豪感。本剧采取从现代文化的视角诠释历史而又是高度尊重历史的新古典主义理念,具有强烈的故事悬念和优美的艺术再创造,是一部宏伟壮阔的影视艺术精品,一部既有历史感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电视剧。本片剧本脚本由著名军旅作家江奇涛执笔;(代表作有《雷场相思树》、《红樱桃》)。总导演胡玫,所导演《雍正王朝》、《忠诚》等作品曾经连续获得国家大奖。总摄影池小宁是多次金鸡飞天奖的获得者(曾担任《雍正王朝》、《忠诚》总摄影)。历史及艺术顾问求实是著名历史学家、美学家。本片演员阵容强大,明星荟萃。汉景帝由焦晃扮演,汉武帝刘彻(成年、老年)由陈宝国扮演,窦太后由归亚蕾扮演,刘陵由陶红扮演,田蚡由张世扮演,平阳公主由杨童舒扮演,卫青由陆剑民扮演,卫子夫由林静扮演,伊稚斜单于由高发扮演,司马迁由王往扮演。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接近千人。
-
梅兰芳自述梅兰芳著;梅绍武,梅卫东编书中文字均采自梅兰芳本人的话语,由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及梅绍武之子梅卫东共同编纂,是集梅家三代人的努力而完成的。内容以梅兰芳青少年时代的学艺、演出、创作和生活经历为重点,配以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近二百幅。书中文字朴实而亲切,原汁原味的讲述,使得书中的人物鲜活如生、真实可感。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距离,观看他们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热闹的舞台剧。这个在舞台上是个仪态万方,“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女性,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俊朗、儒雅、正直、刚毅的男性,梅兰芳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那样地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梅兰芳是个爱国主义者,深受人民群众的景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那段时期,他先编演《木兰从军》、《抗金兵》和《生死恨》等爱国剧目,激励人民抗敌救国的斗志。后来他身陷敌占区,大义凛然地拒绝敌伪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八年。他鬻产倾家,靠卖画典当维持生计并接济苦难的同行和亲友,充分表现了一名具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的高贵品质和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本书前言梅兰芳(1894~1961)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艺事业。他1894年诞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八岁开始学艺,十一岁登台演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尊重传统,善于继承,勇于创造革新,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表演艺术。他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发奋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对待艺术一贯严肃认真,从不自满,精益求精,终于把祖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使自己的表演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创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国内外一致誉他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梅兰芳是个爱国主义者,深受人民群众的景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那段时期,他先编演《木兰从军》、《抗金兵》和《生死恨》等爱国剧目,激励人民抗敌救国的斗志。后来他身陷敌占区,大义凛然地拒绝敌伪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八年。他鬻产倾家,靠卖画典当维持生计并接济苦难的同行和亲友,充分表现了一名具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的高贵品质和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剧协副主席,并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他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一代的中青年演员,他的学生遍及各地,桃李满天下。晚年他还编演了《穆桂英挂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梅兰芳又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躯者。他曾于1919、1924和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和1952年两次访苏演出,获得盛誉。他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使京剧艺术跻入世界戏剧之林,给予不少外国戏剧家以启迪,而且也结识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学者、艺术家、戏剧家、作家、歌唱家、舞蹈家和画家,同他们切磋艺术,建立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说,他一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三大重要表演体系之一。本书文字均摘自梅兰芳本人的著作:《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二、三集)、《梅兰芳戏剧散编》、《梅兰芳文集》、《东游记》和《我的电影生活》等。书名《梅兰芳自述》为编者所拟,书中各章大小标题也为编者所加。全书所摘文字是以他青少年时代的学艺、演出、创作和生活经历为重点,配以他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近二百幅。后附《梅兰芳年谱简表》供参考。
-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奥地利)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译者本剧进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但是剧中那种对于当下时间的超越,尤其是对未来的预见,则是可以通过人物的服装稍加暗示的。娜拉一定要由一个受过杂技训练,而且会跳舞的女演员来饰演。她还应该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表演体操,做的时候是否专业并不重要,完全可以显得笨拙一点。艾娃的言行应该总是显得有点儿冷漠和玩世不恭。
-
茉莉花开时侯咏 编著本套书通过导演侯咏的回忆,真实地展现了电影《茉莉花开》的诞生全过程。从选择小说、剧本改编、敲定演员、导演构思、拍摄过程、宣传发行等方面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全书附带了原著小说,以及改编后的分镜头文本,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会让广大影迷更加爱不释手。影片《茉莉花开》讲述了中国上海一个小业主家庭祖孙三代女性的命运故事。它是一部彻底的女性题材电影,一部近距离关注女性生活的影片。其中涵盖了女性对生活、爱情、命运、希望和理想的命题。在影片中,“茉、莉、花”三个人物代表一个广义的“女性”概念,代表整体的女性人生。通过对“茉、莉、花”三个人物三种不同命运的并列和对比,讲述三个貌似孤立实为系统、缜密的故事。传达三个人物相互作用、逐步递进的自我抗争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