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燕影剧[美]贝尔托德·劳弗,[德]顾路柏,[德]夏礼辅 整理,王霄冰 编德裔美国学者劳弗1902年用高价从皮影戏班购得1202件道具和110出唱本,之后更与师友整理出50余个剧目,题为《燕影剧》在德国出版。本书是《燕影剧》所收剧目的影印版,中山大学王霄冰教授在本书导言中详述叙述了这批文献的来龙去脉。这是清代影戏文本的珍贵遗存,不仅保留了晚清演出本的面貌,还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
-
天津老戏园周利成 周雅男 著当天津还是小县镇的时候,民间演戏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人们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用土木堆砌戏台,艺人们在露天舞台上表演各种技艺,观众在四周围观,各种小吃摊、茶摊、杂货摊遍布周边。此为天津地界原始的娱乐场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在不断变异,各种活动的场所日益丰富起来。及至后来戏曲与戏院、说书与书场、杂耍与杂耍园、电影与影院以及舞场等等,在天津先后兴起,并且一跃而在全国领先。该书以翔实的档案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反映了天津戏曲、曲艺、电影及舞场等旧事逸闻。梨园曾流行“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钱”之语,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河北梆子发祥地”“评剧的摇篮”。作者善于以文学语言描述历史事实,展现天津城市变迁中的人文风貌和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辉煌,填补了津门戏园史空白。
-
音乐剧调音[美]香农·斯莱顿(Shannon Slaton)音响设计和调音对音乐剧演出效果有巨大影响,但幕后的音响技术人员往往是不被人了解的,本书系统介绍了这些职位在戏剧演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职业发展指导。本书内容覆盖了从库房工作人员到助理音响设计,再到音响调音师的各种职位,通过简单和易读的形式,结合大量个人实战经验及专业采访记录,斯莱顿向我们介绍了戏剧演出的现场调音工作是如何从设备的基本搭建到利用音量来塑造氛围和空间感、情感、紧张感,以确保每场演出都可以达到一流的音响效果的。此外,本书还注重调音技巧和练习方式的内容。本书适合剧场、剧院技术人员,戏剧音响技术人员和各大艺术院校舞台音响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参考学习,也适合有志于从事现场扩声和舞美等行业的人员快速入门。
-
吴梅教授纪念集苗怀明吴梅先生是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大学执教期间,他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而且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本书稿精选了四五十篇学术论文,吴对梅研究现状作综述,从资料论著、文学创作、戏曲理论、生平轶事、教育意义、其他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述评,从多方面展现了吴梅教授的学术成果,对认识吴梅教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马文·卡尔森 著,李言实 译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话:“戏剧表演就像举起镜子观照自然。”但是与镜子里的映像不同的是,戏剧中的形象是由真实的物体构成的,其中最瞩目的就是人的身体,其在映像的世界之外是独立的存在。在整个西方戏剧史中,有一些时候隐藏在幻觉之后的现实被展示出来。近年来,欧洲和北美戏剧开始唤起人们对其作品中真实元素的关注,即表演者的直接呈现——他们并不创造角色,他们甚至不是演员,而是作为自己出现在舞台上;文本不是由剧作家创作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有时候演员和表演者(跟观众)共处于真实的环境,其中包含有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真实元素。马文·卡尔森认为,这些戏剧无论在实践层面上还是在现象学层面上,都构成了戏剧的重大转向,它不再模仿——而这正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的核心。《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戏剧与现实》考察了近当代这些剧团(如里米尼纪实剧团、拉斐尔·桑西剧团、大嘴突击队、俄克拉荷马自然剧园以及铸造厂剧团等)创作的作品,同时将其置于历史视角下,揭示了当今戏剧的深层渊源。尽管可能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后现代现象,但是就像其自身所证明的,“真实戏剧”有其非常深厚的历史根源。
-
京剧流派唱腔伴奏研习教程鲁荐阵 编著本书是一本京剧流派唱腔伴奏方面的教培用书,是杨派经典剧目戏曲音乐方面的教程。全书收录了十一个杨派的经典剧目,包括《李陵碑》《清官册》《洪洋洞》《文昭关》《浣纱记》《鱼藏剑》《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击鼓骂曹》《桑园寄子》。每个剧目都包含剧情简介、全剧唱腔音乐解析、全剧的唱腔曲谱和完整唱词,同时书中还对演奏中的具体弓法、指法等伴奏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京剧音乐教培用书。
-
北京戏曲史材 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周明泰《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是周明泰撰著的一部戏曲史料。该书将作者所见清代宫廷演剧机构昇平署档案中的演出记录分门整理,按年中节日、生日婚丧、机构条例、演出规定、乐舞种类、上演剧目厘为六卷,并附录演出乐器、存档释名等,对于清代昇平署的组织结构、演出情况、习俗规矩等方面记载颇为详尽,是研究清代宫廷演剧的重要史料。《〈都门纪略〉中之戏曲史料》是周明泰从《都门纪略》中摘取戏曲演出记录形成的一部戏曲史料集,对于清末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的京剧戏班、演员、剧目记载颇为丰富,体现了当时民间演剧的情况。上述二书对于戏曲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在研究晚清时期宫廷、民间演剧的方面意义重大,但由于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仅有排印本传世,不但未加句读,且排印较为粗疏,时有错字,不利于学者使用。本次出版经过标点整理的读本,且对原书之误概予纠正,不但可供戏曲研究者利用,且可供大众爱好者阅读,堪称一举两得。
-
19世纪歌剧女性救赎主题研究李晶 著本书作者从19世纪与救赎主题相关的众多歌剧中选择6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依次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歌剧《诺尔玛》、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浮士德》。通过对歌剧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寻找文本和救赎主题之间的关联,论述“女性救赎”主题的歌剧是如何在19世纪确立并不断发展,理解这一特殊的音乐文化现象和创作行为,探究“女性救赎”主题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义。
-
戏曲艺术论傅谨在简要叙述戏曲的历史与体裁后,本书分别通过戏曲的构成与形态、抒情本质、程式与舞台表现手法、欣赏与批评等几个部分,深入揭示了戏曲艺术的形态特征和内部规律。作者强调戏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民族艺术,提倡以本土文化视野研究戏曲的“国剧本位”研究立场,希望借此建立真正符合戏曲美学特征与内在规律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注重对戏曲艺术感性功能的发掘,试图从戏曲创作者与欣赏、接受者两个维度出发,归纳总结戏曲独特的艺术价值观及审美追求;强调从超文本的层面解读戏曲,将传统戏剧的舞台样式与剧本互相结合予以深入研究,从戏曲的文本与舞台表现两个层面发掘其艺术特征和美学品性,由此体现出本书的理论特色与原创性。
-
中国舞台上的欧美戏剧演出研究宫宝荣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