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音乐剧导论罗薇《音乐剧导论》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对音乐剧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音乐剧界的重要行业信息予以交代,以便读者对整个音乐剧行业形成初步的认知和宏观的了解。第二章将视角集中于音乐剧的剧本创作,从场景描述和台词文本的角度,着重阐释了剧本对于构建音乐剧叙事框架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对音乐剧歌词创作的细致剖析,从不同音乐剧唱段在戏剧功能上的差异性出发,分别呈现了歌词创作对于音乐剧推动叙事、制造冲突、塑造角色和烘托情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聚焦于音乐剧最核心的音乐板块,既从宏观上审视了音乐剧中海纳百川的多元化音乐风格,也从微观上阐释了不同音乐剧作品的音乐创作在戏剧性上的特殊考量。第五章着重剖析音乐剧的肢体语言,从编舞者的视角展现了音乐剧舞蹈创作独具魅力的艺术追求,并逐一列举音乐剧中常见舞蹈语汇的表现风格和审美特质。第六章从音乐剧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入手,分别阐述了大剧场和小剧场音乐剧作品在舞美设计上的创作出发点和设计思路。
-
艺道中国戏曲学会,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本书为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从艺四十周年的纪念文集,是对谢涛晋剧舞台表演艺术一次的全面而深刻的端视与综括。本书分“始”“经”“道”三章,收录了四十余篇评论、对谈、报道文章、谢涛从艺四十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实录以及谢涛台前幕后翔实的配图,细致立体地呈现了谢涛学戏、演戏的笑泪苦乐与传承弘扬晋剧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各篇文章尤其从谢涛的舞台生涯实践出发,以《丁果仙》《于成龙》《傅山进京》《烂柯山下》《周庄试妻》等谢涛主演的新编剧目为案例,集中展现了谢涛引领下的晋剧这个山西土生土长的西北大剧种继往开来锐意创新打造“新时代、新晋剧”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
老腔新韵马骏这部戏曲音乐 作品集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戏曲音乐为素材创 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和西洋管弦乐作品,二是在 我为全国各大院团创作的大戏中遴选出几首具有 该剧种特点的序曲音乐作品。
-
戏剧和电影音乐鉴赏陆佳敏本书以歌剧、戏曲、音乐剧、舞剧和电影音乐为鉴赏对象,进行阐述和分析,充分展现这类音乐的独特魅力。当音乐遇见戏剧和电影,虽然仍具有纯音乐的一般特性,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但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必须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体现不同于一般纯音乐的功能性、戏剧性。编写时增加了中国作品的比重,深度挖掘、提炼中国经典剧目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中国美学精神。
-
青年编剧作品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编剧本是一剧之本,人才是事业之本。为促进戏剧和影视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下,实施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扶持机制。《青年编剧作品选(2017年度)》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推出的成果,是基金会对获得资助的剧本的结集出版。书中共收录了25个青年编剧创作的剧本,其中舞台类剧本15个,有《二宝驾到》《遗忘的时光》《鉴湖雨》《臭臭城历险记》等;影视类剧本10个,有《久别重逢》《踢出一个未来》《非常撤离》等。此外,每个剧本后附有指导老师对该剧中肯的评语。本书的出版,旨在体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对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青年编剧人才,为上海的文艺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气象。
-
京剧人的美德故事封杰 洪露《京剧人的美德故事》一书以小传的形式,讲述了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等京剧界100余位前辈艺术家们的故事。书中配有大师们难得一见的舞台剧照,展现了他(她)从事京剧舞台表演、传承国粹艺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掘后辈艺术人才等方面德艺双馨的精神风貌。通过本书,作者将京剧中有关美德的养分传递开来,将中国传统艺术之魂注入青年人的心田,使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优秀艺术永远璀璨辉煌,让中华德育精神铭刻在青年一代心上,并代代传承。
-
戏曲讲堂·豫剧板胡演奏艺术周武占本书共分为八章,前三章是对豫剧板胡的概述及演奏方法的叙述,后五章是实践性的练习、演奏和欣赏,包括豫剧四大板式过门演奏、常用曲牌演奏、常用情绪音乐演奏、豫剧板胡演奏唱段赏析、豫剧板胡演奏曲目赏析等。在呈现方式上,结合乐谱将板胡演奏音频(或视频)二维码同步提供给读者,可使读者通过视听直观地去学习、了解、认识豫剧板胡的演奏特点,为读者学习、演奏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本书的专业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的常备书,可作为戏曲(音乐)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
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文集安怡本书收集整理了两次长三角与越剧学术论坛中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几十位相关领域专家最新的越剧相关的科研成果,对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浙江地域文化,追溯越剧在江南文化,尤其是长三角流布区域中的影响力,研究越剧审美与长三角文化的渊源,梳理长三角越剧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成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玻璃屋里的纷争包磊 著电视真人秀作为娱乐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介“联姻”的一种典型样本,是电视综艺节日发展到工业化生产阶段的新形式,是人类追求自由生活与自我表达的影像化尝试,也是“真实戏剧”在大众传媒载体上的一种“变身”。本书以我国电视业的发展背景为脉络以窥私、拟态、戏仿、场域等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戏剧学等人文科学理论为依托,用文献研究、参与式观察以及文本案例研究等方法,结合作者自身多年来于戏剧影视行业一线创作的实践经验,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对电视真人秀的发生、发展、泛滥以及对人类有意识文化活动的深入发掘来进行重新梳理和再研究,探究这些节目中的“共同魅力”——戏剧性。
-
我和上影演员剧团上影演员剧团 编在上影演员剧团成立70周年之际,上影演员剧团采访了牛犇、向梅、梁波罗、陈冲、王景春、陈龙、唐嫣等50余位剧团成员,以及与剧团关系密切的老、中、青辈演员和电影事业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书。本书通过“永不褪色的光影”“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好时代”“星光熠熠,艺脉绵延”“携手共进,情长谊深”五部分,讲述了50余位剧团成员与上影演员剧团的故事,回溯上影演员剧团70年的光辉历程。同时,以期在前辈的星光下,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可以不忘初心,守护好中国电影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