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交融中的回顾与展望黄迎 编中国戏曲电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100多年前电影技术从西方引入中国,并与戏曲结缘,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在论文集中,大家从戏曲影视美学、戏曲电影创作、影视制作模式、戏曲影视表演等多方面对戏曲电影展开了论述。文中既有对中国戏曲电影化道路和创作走向的宏观思考,也有对某部戏曲影片个案的深度研究;既有对戏曲表演与影视表演跨学科教学实践方法的探究,也有对现当下戏曲剧目创作与戏曲电影创作关系的分析。因此,这本论文集客观上也为新时代的戏曲影视学科专业建设做了添砖加瓦的工作。
-
贾樟柯的世界让·米歇尔·付东1998年,贾樟柯凭借处女作《小武》崭露头角。他的电影以其现代性著称,风格源自对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关系的再创造、对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对个人和十四亿人口的集体之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贾樟柯的电影敏锐地见证了影响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变迁。《站台》《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及《山河故人》等影片勾勒出一条高度协调又不断更新的美学路线,耐心十足地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中心位置,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二十一世纪的新故事。本书由著名的《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执笔,是详尽介绍和解读贾樟柯作品的重要著作。内容涵盖多篇*手访谈,涉及童年、工作、拍摄及合作者采访。另有主要作品的分析与评论,并收录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演讲全文。
-
新媒介视觉语言论赵战 著《新媒介视觉语言论》以我们的自觉、理解、视点、方法和专业智慧,以圆融仰望天空与捡田螺一体化的方法,审视和探讨艺术文化,力图呈现我们在当代做出的艺术文化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未来论之结果。
-
影视文化.第23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 编《影视文化 第23辑》涉及从电影史论研究到当下类型与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囊括了中外影视文化理论的主流话题和前沿问题,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此阶段电影电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动向。
-
越剧电影研究许元 著,陈犀禾 编《越剧电影研究》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修改、补充完成的,它能让我们获得三点益处。一是知道了越剧电影的发展过程。从张石川萌生拍摄越剧电影的想法至今,一共拍摄了52部影片,其中,《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西厢记》《云中落绣鞋》《红楼梦》《碧玉簪》《半篮花生》《莫愁女》《五女拜寿》《唐伯虎》《陆游与唐婉》等十多部影片,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越剧走向全国及海外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对于如何成功地拍摄戏曲电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能了解到越剧电影的艺术特征。越剧和姊妹剧种虽然同属于戏曲,但有它独特的个性,也就是其艺术特征,即全部由女性演员扮演角色所表现出来的清秀婉约的美学风格、用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构的大多数剧目所抒发出来的凄美动人的情感,以及能扣动心弦并让观众获得极大美感的委婉细腻、俏丽多变、迂回曲折和韵味悠长的唱腔。而拍摄成的电影,不仅具有越剧这一剧种所有的艺术特征,还因银幕上多数演员年轻貌美、唱腔流派纷呈、外景山水如诗如画、内景屋宇家具清丽雅致而具有唯美的特色。三是能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碧玉簪》《五女拜寿》等作品进行深入赏析。许多人都看过这些影片,也觉得美不胜收,但多是从戏曲也就是从越剧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该书详细地介绍了电影对原剧的改动,并进行了评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电影充分运用其艺术手段,造就了舞台剧不可能实现的效果——相恋之人在另一个世界,化成蝴蝶,在春天的花丛中相互依傍,并自由地飞翔;舞台剧《红楼梦》中的景与人始终是不分离的,但是电影可以用物表现人、抒发情、表达意,像黛玉之死的凄惨与悲凉,它没有直接让演员来表演,而是通过焚稿后火盆里面的灰烬、因冷风而吹起的窗纱和远处怡红院传来的婚礼上的唢呐声来表现,这样的表现更深刻,也更能动人心魄。
-
影视表演形体动作基础教程宗德新,汤旭丽 著《影视表演形体动作基础教程》按照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进度编写,可以与教学大纲配套使用,目的在于使本课程的理论课教学趋于规范。编写的初衷是,一方面,为教师的理论课授课提供一个思路;另一方面,也为本科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考试提供一本内容相对集中的参考书。
-
黑镜定位黄鸣奋 著位置批评是黄老师从其之前的著作《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中延伸出来的。他将位置作为艺术批评的重要切入点,强调艺术视角随评论者和作品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黄老师从艺术功能、国际政治和生态观念的角度对科幻电影创意进行基本定位,阐述科技革命对科幻电影创意的影响,另外还分别研究了科技构成、科技超过、科技心理等在科幻电影创意中的呈现。
-
经典与传承陈旸 编近年来,受到高度认可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本好书》《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大多源于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的挖掘,它们既是对民族性文学文化符号的视听呈现,也是勾连历史、承载文化记忆、传承民族精神的图像体系。对这一类型的电视综艺节目进行梳理与分析,是当前文化类电视综艺延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文学经典在当下电视研究中的新任务与新实践。本书从不同角度和视野对电视文艺的现象与困惑做出了阐释和思考,表现出新一代中青年学者关注当下的学术态度,以及可贵的批判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能力。
-
电影摄影师应用手册张会军 著《电影摄影师应用手册/高等教育电影专业系列教材》的研究、写作、出版的过程,对于中国电影摄影的教学、创作、普及、提高,具有直接的指导性作用,也反映了学院对电影学科的整体深入研究,其理论研究中所有涉及的问题,都是电影摄影创作需要注意和需要掌握及解决的问题。本专著的立项、研究、写作、出版,对学院的电影学学科建设,对电影摄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电影创作实践教学体系的巩固,对电影创作及理论方面的系统研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成果。《电影摄影师应用手册/高等教育电影专业系列教材》包含大量的摄影技巧以及摄影理论,从基本的摄影美学、镜头语言到各种摄影技术理论、布光理论等等,包含大量的技术信息以及实用建议,每一部分的最后都总结出一个“摄影经验”供读者参考。
-
好莱坞类型电影(美)托马斯·沙茨(Thomas Schatz)这是一本类型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建立了其历史与理论基础。本书立足于形式美学、文化研究、产业分析、符号学方法,把电影创作视为工业体系与观众互动的动态过程,探讨类型如何应对人类基本的文化冲突、表达社会共同理想,并随着时代变化而演进。作者将目光集中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歌舞片、家庭情节剧六大重要类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层层剥开艺术家、资本、观众三股力量间复杂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众认可、被创作者不断重复或再造的深层机制。书中的经典论断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验证,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类型创作与文化也深具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