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想象的能指克里斯蒂安·麦茨 著本书是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享誉学界的重要论著,全书分四个部分,致力于研究电影这种没有词语清单的语言,其方法融合了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将两者以巧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书名中的“想象”一词与“能指”一词的结合,清晰地宣告了著作所遵循的两种方法论。同时,“想象的能指”这一概念也精准地描述了电影的媒介本性,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麦茨的电影符号学被公认达到了世界电影理论的高峰。
-
红色汕头系列连环画丛书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 著《黎明前的汕头》:1949年10月,国民党军胡琏残部加紧抢掠一番后,乘轮船和军舰由汕头港潮阳海门逃往台湾、金门等地。10月21日,将撤离的“台湾新军”十一师和十四师最后一批人员,准备炸毁汕头飞机场、水电厂、电信局和烧毁荣耀桥等主要交通、电讯设施,早有防范的中共地下组织领导汕头人民进行英勇的护城斗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参与进来,利用自身的谋略人脉,动员一切可动员的资源,为汕头的和平解放保驾护航。《英雄城市红色记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二次东征在这里撒下了红色的种子;“潮汕七日红”与旧军队分道扬镳,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诞生;即使在海岛一隅,镰刀锤头红旗也猎猎飘扬……谱写了多少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几番树帜思先哲,一统河山纪盛勋”,时间风过水流,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先辈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蛇岛地下尖兵》: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统治下,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汕头市开辟了一个对敌斗争的第二战场。地下工作人员隐蔽在敌特腹地,战斗在敌人心脏,在这条无形的战线上,经历一个个险情,完成党交给的一件件任务。谍中谍,计中计。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繁华的汕头埠一隅,围绕绝密的红色交通站,每天都在上演隐蔽战线上“现实版”的无声战斗。从红色交通站成为党中央与苏区联系的生命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策动敌特起义,那些战斗在秘密战线上的勇士们以忠诚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充满传奇色彩的壮歌。《永远的“阿姆”》:她的名字就是一个信仰、一面旗帜,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她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却成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光明与黑暗血雨腥风的决战中,她是面临绝境的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主心骨与守护神。在十年地下工作中,她举重若轻、镇定自若地战斗在白色恐怖严重的地方,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与重要核心机关信任的守门人和联络员。她是村里首位送子当红军的母亲,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她的儿子与女婿共4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工薪交了最后一次党费……“革命母亲”李梨英的事迹可歌可泣,“红军阿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血色大南山》: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35年,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坚持了8年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有效地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历史功绩永不可磨灭,青史长存。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但全国范围内的石刻革命标语群只有大南山一处。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纵横几十公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革命石匠翁千也因此与这些石刻一起永垂不朽。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了867位革命烈士,深溪七烈士的事迹,是烈士们壮怀激烈、为理想献身的生动写照。
-
视觉奇观与童话幻想李莹莹童话电影对于视觉奇观的展现贯穿了整个默片时代(1895—1928)。在追求视觉奇观的过程中,童话电影借鉴技术发展的成就,吸纳他种艺术的特点,发展出了“以假为美”的视觉美学,着意用人工打造的奇观表现童话幻想世界,使默片时代的童话电影与其他电影区别开来。通过将童话幻想具象化为人造视觉奇观,童话电影开启了注重视觉吸引力的传统,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当代,并将持续下去。
-
隐藏的希区柯克[美] D.A.米勒 著说起擅长揣摩大众心理的电影导演,许多人会首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他几乎是电影史上一个时代的符号,除了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他还因为执导独具风格而深受学界青睐,关于他的研究层出不穷,令其他电影导演难以望其项背。米勒在希区柯克深不可测的叙事手法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希区柯克在电影中加入了一些令人“视而不见”的元素,这种秘密手法赋予了他的电影某种不同凡响的双重属性,让他的电影极富感染力。米勒集中研究了三部希区柯克电影:《火车怪客》《夺魂索》和《伸冤记》,他向我们讲明了,希区柯克期待着能出现一位“过度细致的观众”,他甚至需要这样一位观众。当情节似乎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时,这位细心的观众会尝试找出导演没有明确指出或呈现的东西,以此扩展观影的空间,让观影体验变得更为持久。对于希区柯克这种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执着,米勒不吝赞美之词。通过剖析希区柯克影片中的视觉“双关语”,他故意犯下的、打破连续性的“错误”,以及他亲自隐匿于影片中(并不是客串)的做法,米勒拨开重重迷雾,让我们对希区柯克煞费苦心的布局恍然大悟,对这位导演带着促狭气的幽默(也可能是黑色幽默)心领神会。《隐藏的希区柯克》是一部充满启发性的作品,读之令人感叹希区柯克留给观众的惊喜以及留给电影界的财富远远超乎想象,而“过度细致地”看电影却不失为一种在忘我境界中与隐藏的导演达成默契,让隐秘细节从潜意识中清晰浮现的欣赏方式。
-
影视文化 第24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 著.《影视文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编辑出版,主编丁亚平,是影视研究所的学术期刊,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本期专辑设六个专题,分别是:一、电影电视评论周专题,二、当下电影研究,三、电影史,四、电视研究,五、个案研究,六、外国电影研究,共收录26篇论文,既有从影视史角度的观察研究,也有影片类型或媒介形式的探讨,更有重要影人及影视研究者的专题论述,还有当下世界影视产业的观察和讨论,相关作者均为国内影视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所收论文格式整齐,论题严肃,深度和广度兼具,叙述严谨,语言规范,本期学术期刊具有相应的学术、研究和资料价值。
-
石挥谈艺录 海阔天空石挥 著本书集结了新近发现的1935年至1955年石挥发表在《文汇报》《大公报》《侨声报》《玲珑》(新加坡版)等中外报刊上的剧艺漫谈、影坛笔记、剧本、散文、书信,以及手稿、档案等多达125份,配以近百幅罕见的生活照、工作照、剧照、海报、节目单、漫画等。编者历时近三载,为穷尽史料搜遍海内外大小图书馆和档案机构,为更完整地呈现石挥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补充了极为罕见的一手资料。 其中,以图片形式展示的6期《戏剧报》副刊“艺术生活”呈现出一个意气风发、视野开阔的青年石挥。长篇杂文《天涯海角新篇》《海阔天空》钩沉往事、探寻家史,于笑谈间透露出更多关于石挥和那个时代的秘密。与美国朋友的9封书信则力图从外部视角针砭时弊。《石挥随笔:拍〈鸡毛信〉时的几件事》也许是石挥电影拍摄散记中写得最为精彩的一篇。本书对石挥年谱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将他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提前至1929年,其中石挥与篮球的往事令人颇感意外。作为《石挥谈艺录》的增补卷,书中内容的稀有性相当可观。
-
中国电影学派建设路径研究潘源《中国电影学派建设路径研究—在中西互鉴中打造电影的****》内容共分为五章:在影史长河中探寻电影学派发展特质、在中西比较中辨识电影传统思维特征、在民族文化中开掘电影学派建设资源、在学术借鉴中健全中国电影评价体系、在产业竞争中打造中国电影****。
-
202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家协会 著《202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从发展概况、投融资、产品分析、制片企业、影院院线、市场梳理、营销方式及网络电影发展等方面分析2020年电影产业发展路径。其中,研究分析制片企业及院线的章节为今年重点,制片公司、院线几乎全部亏损严重,如何给予其相关政策支持,如何指导其整顿整合以渡过难关,是整个电影行业关心的重点问题。这两章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为影人发声的精神,通过实地调研,直抒己见,针砭时弊,体现了中国电影人的坚韧。鉴于本年度的特殊性,数据调研难度极大,《产业报告》作者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切实取得各类一手数据,为中国电影产业记录下了这必将载入史册的变革之年,故本年度报告极具学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
小辰光沈鹰 著本书为摄影家沈鹰拍摄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照片合集,主要记录了那个时代沧浪区少年宫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小辰光》就像一条线,串起遗落在时光里的珍珠,串起了那个年代人的金色记忆。沈鹰老师的相机记录下了孩子们学习知识、表演节目、制作手工时的精彩瞬间,而这些孩子现在也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本影集不仅是这些孩子的童年见证,更是整个年代的珍贵记录。
-
2.0时期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研究曹怡平 著《2.0时期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研究:以诸国电影产业为参照》关键词有三:2.0、电影产业、电影政策。这些是《2.0时期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研究:以诸国电影产业为参照》主要内容的快速切入点,2.0旨在描述中国电影产业处于升级的一种态势。这一态势涉及电影的方方面面,为凸显研究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我们将聚焦于产业和政策两个维度。在研究方法上,重点运用比较研究法。海外诸国的电影产业、政策往往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取得过一些成功的经验,也遭遇过一些惨痛的失败。在介绍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立足于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提取和扬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