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3D影像叙事[美] 布鲁斯·布洛克(Bruce Block),菲利普·麦克奈利(Philip McNally) 著,于然 译本书是3D电影与视频导演、摄影师、制片人、美术设计师的业务指南。本书在技术实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3D的美学呈现,指导你使用3D创意来讲述故事。好莱坞制片人布鲁斯·布洛克(Bruce Block)与梦工厂立体影像总监、“3D队长”菲利普·麦克奈利(Philip McNally)将他们二人的创作经验与教学技巧加以融合,只为让你学到如何做到以下几点:以3D的方式思考,将 3D 设计融入你的剧本或故事;设计你画面中的3D纵深,掌握立体视窗,学会运用3D纵深法则,为观众带来舒适的观影体验;带着3D意识进行剪辑和导演设计,理解封闭的、开放的和不稳定的3D空间。本书满载实战经验,你可以直接应用在你的3D创作中。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采访了业界的立体影像师,并配上了3D图像与案例,为你深入解读3D影像的原理,讲解如何在实践中控制和运用它们来讲述故事。
-
世界马戏史话亨利-戴达尔 著《世界马戏史话》于1947年在法国出版,由法国学者亨利一戴达尔所著。《世界马戏史话》主要介绍了欧洲和美洲现代马戏的发展历史,从起源至今,娓娓道来,仿佛向世人徐徐展开了一幅跌宕起伏、又妙趣横生的历史长卷,既展示了马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又突出了马戏人果敢坚毅、勇攀艺术高峰的磅礴精神力量,堪称世界马戏史经典之作。撰写马戏史类书籍对作者要求很高,既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还要对马戏艺术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亨利一戴达尔恰恰两者兼备。他于1884年在法国图尔出生,父亲是黑骑士马术团优秀的骑术教官之一,戴达尔从小就对驯马情有独钟。在青年时代,他又醉心于体操和体育运动,在巴黎的各家体育馆里度过了许多时光。成人后,戴达尔曾在报社担任记者,与《杂技》的作者斯泰利并肩工作,这使得他既形成了自己的文风,又对马戏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他对训练野兽也有心得,曾作为驯兽师跟随马戏艺人巡回演出。人之感于物而动于情,戴达尔的经历为他出著这本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遍访名家,并查阅了大量的马戏文献,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作家、学者、收藏家、马戏爱好者以及马戏艺人的大力支持,最后才著得这本马戏界的扛鼎之作。除了此书,戴达尔还出版过《驯兽师》《马戏团的后台秘闻》《人与兽》等马戏专题著作。《世界马戏史话》在写作土没有使用枯燥的编年体来讲述现代马戏发展的历史,而是以马戏历史上著名的马戏团的兴衰以及马戏艺人的生平为线索,运用大量的故事、图片以及信札等资料,生动而详尽地描述了现代马戏诞生170年间(约1768-1938年),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此外,该书还用单独的章节对马戏海报、马戏建筑、马戏节目创新创作以及马戏艺术的社会影响等进行了展示和叙述,使得《世界马戏史话》内容更加饱满、丰富。中国杂技家协会编译《世界马戏史话》,旨在增进国内杂技界对国外马戏艺术发展的了解,增进中外杂技艺术的交流,开创中国杂技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
晋派影视艺术创作管窥薛晋文 著本书主要聚焦新时期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的晋派影视剧开展研究工作,或从晋派电视剧的审美特征切入,或从代表性的本土资深或年轻电影导演切入,或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切入,或从山西影视艺术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入深入研究。本书主要选择晋派影视研究中的“无人区”“空白区”和“处女地”进行研究,选择国内学者尚未研究的新人和新作进行研究,寻找山西电影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山西电影人和受其影响成长的青年电影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晋派影视创作和中国影视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着眼于挖掘和敞亮山西影视研究中的盲区和盲点,以期为晋派影视艺术研究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贡献绵薄之力。
-
中国电影研究①王海洲 编本书系“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2019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电影学新锐学者论坛”论文集,共分为4个部分,主题分别为“‘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电影学派’关键概念研究”、“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关系研究”和“中国电影美学的溯源与洄游”。新锐学者就如何挖掘并有效运用中国文化艺术传统资源、促进电影理论与创作发展、提升中国电影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本书中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为建构具有中国电影自身民族特色的理论话语,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金色的梦林力 著《金色的梦:林力影视作品集》是喜剧片《瞧这一家子》的编剧林力的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具有影响力的代表剧本和散论。这些作品对于人们了解新时期喜剧片的创作路径、探寻喜剧的艺术规律具有启示意义。
-
不思量,自难忘丁萌楠 著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伟人传记电影导演”,丁荫楠的《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相伴永远》《鲁迅》《启功》,将一个个中国近代伟人、文化名人的精神风采、传奇故事在银幕上艺术地呈现,在他的镜头里重现、凸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脊梁。除此之外,丁荫楠导演的其他作品还有:《他在特区》(1983)、《电影人》(1988)、《黄连·厚朴》(1998)、《左利军》(2011)等。他是一位具有浓厚民族精神情结的中国第四代导演,始终保持独立的电影品格和艺术追求,是一位坚持艺术初心、坚守艺术良心、孜孜不倦探索电影诗性之美的艺术家。在2005年国家隆重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活动中,丁荫楠导演获得全国只有五十名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丁荫楠先生曾经说过:“电影不断被我发现”,“我和你,心连心,都是电影人”……这是他的艺术初心,也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实践。我也曾经深有感触地写道:“这是一个人文精神和艺术电影式微的年代,这是一个迷恋粘贴各种概念、被利益驱动的电影商业语境。在这个年代,回望中国电影的第四代,更像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那些曾以艺术价值为主要诉求,固守理想与激情,以温润醇厚为文化品格的‘共和国一代’影像,已经多成为光影记忆。然而,即便是踏人花甲之年,他们之中,也仍有人坚持着艺术创作,建构中国电影人文精神、传承艺术品格——譬如丁荫楠导演。”
-
成为演员许晓丹 著晓丹老师的书中对于问题解决之道的总体思路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晰了。在她看来,要想成为合格的电影演员,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这就是素质、能力和技巧,及其内部错综复杂的要素。这样的框架,不仅非常坚实,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至于这三个方面的内部要素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的进一步梳理和厘清,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中进一步思考。
-
钟惦棐谈话录彭克柔本书是一部我国电影界泰斗、著名评论家钟惦棐在20世纪80年代里与青年时期的作者彭克柔的谈话录。在不到两年的多次次见面中,钟惦棐在指导年轻的彭克柔剧作时,时刻以一种战略眼光及一种长远的发展视角切入,表达了自己在电影、文艺与美学上方方面面的思考,体现了他一生秉持的以工农题材现实主义为上的观点。四十年后,彭克柔整理了当年的笔记和日记,成稿为《钟惦棐谈话录》。在本稿中,还有饶曙光、罗艺军、章柏青、李道新、张卫等一批钟惦棐的学生后辈共同分享了他们对钟老的回忆与思考。
-
爱伦?坡小说经典新译陆道夫 著一生创作的推理小说不过寥寥几篇,但几乎都是经典。爱伦·坡,美利坚文坛巨匠也。没有一部正经的美国文学史敢不提他。大文豪萧伯纳一度认为,美国出了两个伟大作家,一个是爱伦·坡,另一个是马克·吐温。就连《诺顿美国文学选》也承认,他是除马克·吐温以外,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美国作家。效仿“莎翁”,我习惯称呼他“坡君”。
-
华语电影厉震林 著《华语电影:新发展与新探索》主要内容包括新类型与新范式:华语电影类型新发展与新突破,新讲述与新姿态:中国故事与全球故事,新命名与新理论:新华语电影、中国电影学派与共同体美学,新技术与新媒体:华语电影数字技术与融媒体研究,新内涵与新表演:表演作为一种理论与方法,新工业与新产业:产业新模式与工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