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晋派影视艺术创作管窥薛晋文 著本书主要聚焦新时期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的晋派影视剧开展研究工作,或从晋派电视剧的审美特征切入,或从代表性的本土资深或年轻电影导演切入,或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切入,或从山西影视艺术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入深入研究。本书主要选择晋派影视研究中的“无人区”“空白区”和“处女地”进行研究,选择国内学者尚未研究的新人和新作进行研究,寻找山西电影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山西电影人和受其影响成长的青年电影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晋派影视创作和中国影视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着眼于挖掘和敞亮山西影视研究中的盲区和盲点,以期为晋派影视艺术研究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贡献绵薄之力。
-
中国电影研究①王海洲 编本书系“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2019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电影学新锐学者论坛”论文集,共分为4个部分,主题分别为“‘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电影学派’关键概念研究”、“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关系研究”和“中国电影美学的溯源与洄游”。新锐学者就如何挖掘并有效运用中国文化艺术传统资源、促进电影理论与创作发展、提升中国电影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本书中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为建构具有中国电影自身民族特色的理论话语,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华语电影厉震林 著《华语电影:新发展与新探索》主要内容包括新类型与新范式:华语电影类型新发展与新突破,新讲述与新姿态:中国故事与全球故事,新命名与新理论:新华语电影、中国电影学派与共同体美学,新技术与新媒体:华语电影数字技术与融媒体研究,新内涵与新表演:表演作为一种理论与方法,新工业与新产业:产业新模式与工业新发展。
-
开放的现实主义刘起 著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在具体的美学实践中是灵活的,包含了其他艺术手法,而不仅仅是现实主义手法。《开放的现实主义:新时期现实主义电影的题材与风格(1979-1989)》通过考察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在新时期衍生的崭新语义,不仅有助于理解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而且也会揭示电影“现实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种种规范与□限性。
-
电影博物馆叶上豪 著你知道扑克牌上的每一个头像都代表一个名人,这些名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电影吗?你知道哪些心理学、密码学知识超流行,很多电影都偷偷在用吗?你知道《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的每一招都源自“博弈论”吗? 本书承袭左撇子的一贯风格,通过探究每部电影当中的文化内涵,引领读者了解生物学、心理学、密码学、法律、经济、历史、文化七大领域的相关知识,并搭配生动图文,穿插延伸咨询小专栏,切换不同的角度,来增添阅读趣味,让观影不再只是一项娱乐,更是一场豪华的知识盛宴。 左撇子希望通过普及这些知识,引起更多人对该领域的好奇心,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不同的事物,体验不同的人生,得到远大于电影票价的收获。
-
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日] 春日太一 著,吴伟丽 译作为日本电影巨星,仲代达矢近九十高龄仍活跃在电影界与戏剧舞台。他无比丰厚的从影经历也是日本电影史的宝贵财富。在日本电影的黄金期(1960年代)仲代达矢与黑泽明、成濑巳喜男、小林正树、五社英雄、冈本喜八等著名导演合作无间,共同铸就了无数经典电影,他与三船敏郎、高峰秀子、原节子、胜新太郎等名演员共同工作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由此堪称电影史的活证人。本书是他晚年接受电影史研究学者春日太一访问的精华,他把自己的片场经历,各个名导、名演员的接触印象娓娓道来,是引人入胜的回忆文字。
-
认识电影果麦文化 出品,[美] 路易斯·贾内梯 著本书为长销40年的经典电影入门书《认识电影》英文影印第14版。自问世以来,《认识电影》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并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指定为影视课程教材,深受全球读者和电影行业专业人士认可,被公认为了解电影艺术的入门佳作。 《认识电影》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辅以大量电影片例,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全书围绕电影制作核心要素组织结构,共分十二章,收录超500幅精美电影剧照和图片,章后附有延伸阅读,书末缀有重要词汇表和影片图例。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丰富多姿的电影世界。 升级第14版修订增补了近100页内容:一、增添了对CGI、动作捕捉等当下电影前沿制作技术的阐述分析;二、更多对经典电影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探讨,如《春闺风月》《费城故事》;三、更多对当代电影明星(詹妮弗·劳伦斯、汤姆·克鲁斯等)的讨论;四、更多对类型电影和商业大片的讨论,如《银河护卫队》《侏罗纪世界》等;五、增补替换了近百部2000年后的新电影案例,如《星际穿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
新媒体表演艺术安欣 著新媒体表演艺术的教学与训练,注重的是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打破传统表演教学的程式与框架,为表演学习者提供更自由和更贴近新媒体时代变化的表演方式和方法。新媒体出现之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形式充满了变数,表演者作为承载幕后创作者表达的集合体,直接将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新媒体的便捷传播更是拉近了表演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对于表演者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一种压力与动力并存的创作状态。 本书对新媒体表演艺术的个性特征、创作特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阐释,为新媒体表演艺术的教学与创作提供策略分析和方式方法。笔者在本书写作中力求表达简明、清晰、新颖、翔实,形成较为系统、全面、规范的新媒体表演艺术教学框架。
-
采光阅影龚艳 著大部分的观影文集都是关于作者自己与电影的邂逅、因缘,无不充满了个人化的描述。街道、影院、电影、明星,经典台词、歌曲构筑起来那个专属记忆,但仔细想来这些看似个人化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李欧梵写下过“作者在电影院中失落的就是作者的青春”,那些和电影的最初记忆或许在台北的电影院,香港的戏院,而作者的在西南小城的录像厅。同样是在或明或暗的街道,推开漆黑的门,进入到银幕的世界,电影成为成长的陪伴,青春的记忆、初恋的印迹……虽然这本论文集多以史论、文本细读方式进入,少了情感,多了份理性,但它们是作者的足迹,从最初的懵懂到以科研精神对待,到今天的重新发现,电影见证了作者生命的状态,也将指引作者接下来的路径。
-
叙事与电影翻译研究钟毅,唐绪华,陈莉 著本书以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经典英语译制片的翻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叙事为研究视角,考察英语译制片的翻译作为一种叙事手段。是如何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观众产生奇妙的审美体验的,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国内迄今已有不少学者关注译制片的翻译,但大多都聚焦某一部电影的台词翻译,也有少量学者关注了上译厂的英语译制片,不过研究成果都是对较为出名的两三部译制片的零散研究。国外也有学者关注译制片的翻译,但尚未发现对上译厂英语译制片的专门研究。本书从叙事的角度研究英语译制片,一方面为译制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契机,将影视翻译与叙事相结合,并对与影视翻译相关的观点加以总结。此外,本书对多模态文本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是丰富多模态文本翻译研究方法的一种尝试。实践意义方面,本书对译制片的原文和译文进行详细的比对,在解析上译厂电影对白翻译策略的同时,也为当前译制片的翻译和制作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