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早期香港電影史李以莊, 周承人 编電影自一八九七年傳入香港,一直在中西文化交流、衝突與融合之中成長和嬗變,電影在香港除了作為文化消費商品外,也敏銳地反映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變遷。周承人、李以莊著作的《早期香港電影史(1897─1945)》,研究和探討了一八九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香港早期電影史,作者重新梳理史實,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確認及闡述了電影傳入香港的時間,布拉斯基催生香港電影的角色,黎北海對香港早期電影的貢獻,羅明佑在內地、香港電影中的地位,戰時南來影人壯大香港電影事業的功勞,以及淪陷時期香港影人不屈不撓的氣節等。
-
暮光之城2 新月Mark Cotta Vaz 著Explore the making of the film New Moon in this ultimate visual companion, lavishly illustrated with full-color photos of the cast, locations, and sets. This beautiful paperback edition celebrates the onscreen creation of Stephenie Meyer's fascinating world, brought to life by Academy Award(R)-nominated director Chris Weitz. With never-before-seen images, exclusive interviews and personal stories, renowned author Mark Cotta Vaz takes you behind the scenes with cast and crew, uncovering intimate details of the filmmaking process.
-
剧本创作方法与实战李颖 苏静 著本书是在剧本创作领域中强调实战、应用的教材。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剧本创作中的真实思维方式,调整学生的写作方式,以独有的逻辑结构来介绍剧本写作在市场中的操作模式。本书适合各院校的学生以及影视剧作爱好者阅读,没有艰涩的概念,尽可能地用简练易懂的语言来介绍剧本的基本创作方法。
-
銀都六十银都机构 编著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主要由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凤凰影业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合称「长凤新」)三家老牌电影公司合并而成,其后加入专门从事国产影片发行的南方影业公司以及清水湾电影制片厂、银都娱乐等企业,使银都成为一个拥有制作、片厂、戏院、发行、广告等影视综合系统的电影机构。六十年来,银都体系共制作了四百八十部电影和十一部电视剧,以及发行了近千部次国产影片。无数闪耀的明星和电影工作者一起打造璀璨的光影历史,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影迷永不磨灭的共同记忆。 本书是银都的前身(长城、凤凰、新联、南方、清水湾制片厂)以至银都六十年的全纪录,包括各公司成立的宗旨、各阶段的发展、逐年介绍曾摄制及发行的电影、主创人员(编导演)的文章及访谈,以及重要的电影影评等,后以纪念银都六十周年的大型电影《一代宗师》(王家卫导演)告终。 全书共分总论及四个时期:理想年代、坎坷岁月、重建日子与复兴时期,邀请了11位内地及香港的专家学者撰文,讨论银都及其前身的特色与定位。作者包括:列孚、黄爱玲、石琪、李焯桃、林锦波及郑传鍏,内地作者包括:赵卫防、沙丹、张燕、李相、司若。 全书合共38万字,有约1000幅照片,附录包括银都体系影视作品一览表、工作人员名录及业界的访谈摘要等,是研究香港左派电影发展的重要参考书。
-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王秋硕 著本书稿分为绪论、基础与前提、标准与美化、变化与表达、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口试相关内容及练声手册六部分,较全面地介绍了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相关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音发声相关领域的一些专业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高度的实用性、广泛的普适性。
-
电影的历史性李洋 主编伴随视频平台的崛起与个人电影创作的出现,论(散)文电影这种把艺术家创作和互联网文化融合起来的电影文体形式,逐渐受到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也成为电影史、纪录片、实验电影、当代艺术和短视频等不同形态的视听文本发生共振的领域。本书选编了从1910年至今关于论(散)文电影这种独特的电影书写和电影文体的最有影响力的多篇经典理论文献,这些文献是理解和研究论(散)文电影迄今最全面、最重要的基础理论文献。文献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电影导演、批评家、策展人和代表性学者,如雅克·朗西埃、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劳拉·穆尔维、哈罗·法伦基、雷蒙·贝卢尔等,为论(散)文电影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理性之河王海洲 著本书是知名电影学者王海洲亲自选编的电影文章合集,包括三十余篇文章及两篇访谈。书中全面收录王海洲教授创作精华,以“中国电影综论”“类型•地域•文化研究”“作者研究”“文本分析”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特征、剧作结构形态及文化传统,并结合导演经典文本分析,展示了其对中国电影的深切关注和前瞻性思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电影剪辑技巧秦竞虹, 马海华编著本教材是电影摄影专业基础性课程的教学用书,适用于大学二年级电影摄影方向本科生。理论学时32学时。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影片段落分析和拉片训练,能让学生理解电影剪辑的基本概念,理顺什么是叙事性、表现性、情绪性的剪辑手法,以及段落、场景、镜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剪辑的基本理念和技巧,把学生们带入电影视觉语言的语境。本教材在培养剪辑思维的基础上,详细地以诸多经典电影、电视剧的剪辑手法为案例,深入地剖析剪辑的技术技巧。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是站在电影摄影师的角度分析电影剪辑,从而引导学生从剪辑技巧的学习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
影像形态流变论王廷轩 著本书总结了影像形态诞生100多年来,历经动态化、有声化、彩色化、宽幕化、立体化等数次变革发展至今的流变规律,以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以“审美心理距离”的标尺“度量”影像形态流变的规律,聚焦影像技术的前沿动态,对未来影像形态的流变趋势做出明晰的预测和判断。
-
2010年以来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创作徐丛丛 张嘉珂 著本书重点论述2010年以来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创作,对主旋律电影、生态电影、青春电影等不同类型电影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厘清了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创作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