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他山之石王程辉 著《他山之石:国外影视课堂教学启示录/光明社科文库》有几个特点:一,跨越时间、地域、媒介的界限,将中国、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几十年内出品的电影结合在一起,相互对比,跳出了旧有的常见的教学改革的套路,独辟蹊径。二,操作性强,参考价值高。通过观看电影,可以令人信服地描述教学过程,服务教学。参考成熟而领先的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融入世界潮流,增加认同感,也为将来学生走出国门打下良好基础。三,趣味性强,令人兴趣盎然。电影集各种因素于一体,令研究者及将来的实施对象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是好的老师,这个特殊过程保证了研究者高质量地从事科研,也保证了将来在学生中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四,服务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心理,更好地实施教学,在显示出原则性的同时显示出灵活性,很好地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五,紧跟时代步伐。学生思维活跃,紧跟时尚,在有些方面超过了教育者。通过研究电影的教与学,可以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
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研究赵丹 著《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研究:以投融资为视角/光明社科文库》将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与大数据技术、专家分析相结合,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而且对电视剧行业的良性发展、市场竞争、项目管理、金融支持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类型题材与影像的现代性郑坚 著本书阐述了民国时期的都市喜剧电影,新中国的反特片、城市题材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青春偶像剧、公路电影、同性恋题材电影等中国电影的代表类型在电影内容、形态和风格层面的特性,彰显了形成于其中的中国现代性的价值观,梳理了中国电影在意识形态建构、电影工业等领域的发展思路。
-
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姜学龙,王谋清 著《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聚焦于我国影视翻译研究与影视文化传播,旨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尝试。《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整体上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别探讨影视翻译史、影视翻译理论与影视翻译实践。为了更好地构建影视翻译理论以及进行影视翻译实践,《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上篇梳理了民国时期的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史和中国电影翻译史,以期为影视翻译理论构建提供历史经验;中篇从影视翻译的基本概念,影视翻译的策略、方法与技巧,影视翻译的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构建影视翻译理论;下篇则探讨了片名翻译、影视歌曲翻译以及影视翻译批评等具体影视翻译实践问题,以增强《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实用性。
-
华语青春电影类型学研究王昌松,陈一鸣 著青春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其所处时代的特性以及年轻人的面貌。本书聚焦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产的多类型青春电影,从人物关系、剧情冲突、文本表达等角度,探寻三地青春电影的不同特征,探寻青春类型片和亚类型片的类型代码,并从历史的高度纵观三地青春电影的发展走向。本书丰富了关于中国青春电影的研究,让这一电影类型在中国语境下得到系统化、理论化的探讨。
-
想象的救赎刘郁琪 著《想象的救赎: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演变与文化转型(1949-1997)/光明社科文库》以叙事演变和文化转型为关键词,将电影叙事和文化研究关联起来,以回答1949~1997年间的当代香港武侠电影在中国武侠电影作为类型片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为香港文化之重要成员在香港文化变迁中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为核心目标,选题新颖且富有现实意义。《想象的救赎: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演变与文化转型(1949-1997)/光明社科文库》弥补了中国武侠电影研究无贯通性叙事演变史的缺陷,重构了香港武侠电影发展演变的版图,刷新了香港电影和文化史的面貌。可作为专业研究者和大学相关专业师生的专业阅读书籍,也可供中国武侠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参阅,还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香港武侠电影、香港通俗文化以及中国武侠电影的一般性读物。
-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张智华 编《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包含了2019年网络影视发展概述、2019年中国网络电影发展、2019年中国网络剧发展等内容。
-
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荣跃明,刘春 著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市场逐步迈入稳健增长期。立足建国七*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电影正积极进行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革新,不断探索完备的工业生产流程,以及中国故事的当下表达。在此背景下,上海电影通过将海派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注入电影文化,积极推动工业生产流程的新升级,主动参与全球电影产业和文化新秩序的建设,不断拓展品牌效应。面对上述趋势,《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围绕着“工业流程升级背景下的上海电影品牌建构”核心议题,进行策划组稿,全书由总报告和四个内容版块组成。
-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好莱坞电影研究徐雅宁 著《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好莱坞电影研究》包含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好莱坞与后殖民主义概述、好莱坞电影中“时间”维度上的东方、好莱坞电影中“空间”维度上的东方等内容。
-
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顾亚奇 著在网络视听兴起的当下,电视传媒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探索均值得从新的视角加以总结与反思。《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立足视听传媒的具体实践,融学理探究与案例分析于一体,整体框架包括宏观观察、内容生产、融合传播、制播新态四大部分,追踪传媒发展从电视到“视听”的动态轨迹,揭示了融媒时代从“受众”到“用户”的业态变革及其内在逻辑。《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既有纵向的历史分析,也注重横向内容生产与传播规律的把握,尤其聚焦于视听内容的创意、策划、生产、平台、运营等多维度、全方位的解析,既涵盖各种节目形态(新闻、综艺、纪实节目、网络剧等),又涉及栏目建设、频道运营、品牌策略以及业态研判,为传媒研究及行业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