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青春的凝视刘海波 著本书为运用专业电影理论对中外经典和热门电影进行专业解读的论文合集,作者是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的研究生,他们以青年人独特的兴趣和视角,运用专业理论对30个电影文本和电影导演进行了分析解读。观点新颖独到,解读如同揭秘解谜,层层深入,引人入胜。该书集中呈现了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实力和水平,将满足全国各高校上万名戏剧影视学研究生,数十万名戏剧影视学本科生,乃至更广泛的人文学科大学生、高考艺考生,和对电影感兴趣的影迷们对理解电影、学习专业写作的需求。
-
电影中的时代曲与救亡歌王思思 编本书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王思思著。左翼电影歌曲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不畏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底层民众不甘受压、追求平等的人民情怀,同时,也以其口口相传的流行通俗音调,表现出其民族性、人民性、政治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是中国电影音乐代代传承的成功典范。本书汇编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歌曲的经典代表作品,并对其创作、表演以及社会影响做了简要述评,希望能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左翼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背后的文化成因;并以此为发端,引发人们对当代电影音乐创作与发展的思考。
-
中国IP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杨雪 著文化产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内涵,在21世纪的全球格局下,各国早已将文化实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提出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扶持下,中国IP影视产业不断向前推进,涌现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IP影视作品,在国内市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IP影视作品的竞争力却明显不足,《中国IP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从外部条件、微观能力、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四个方面浅析其原因。在此背景下,《中国IP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采用系统分析、个案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致力于探讨中国IP影视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在理论建构层面,《中国IP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产业演变理论和产业四力运作模型,梳理了中西方IP影视产业的演变轨迹和运作逻辑,阐明了IP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开辟出面向国际竞争和跨文化传播的IP影视产业研究方向;在实践应用层面,《中国IP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为中国IP影视产业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路径与方法,为提升中国IP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谋划策,可供业内和国家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
从苏联到俄罗斯廖海波 著本书主要从苏联到俄罗斯的电影发展历程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优秀电影作品进行分析。这些电影大师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准,题材内容有独特性,思想内涵具有深刻性。本书除了对导演生平和影片内容、获奖情况做一些基本介绍外,还对这些影片的内容层面和视听语言层面进行分析,吸取各派电影理论的精髓,从现实主义美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电影理论与批评等方面,并结合电影与类型、电影与文化、电影的表意修辞等学科多角度地分析。
-
观看之外何天平 著深度卷入视听传播业的若干年里,无论站在研究者或是评论者的立场上,都目睹着这个行业直观的变化。这些发展,未必能用简单的价值判断来加以界定,但如大家所感受到的,眼前的时代是富于新意和突破的时代。在今天的大环境里,“影像”所负载的意义远远超乎媒介功能本身,流行影视文化正在释放出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更多元和丰富的意义。本书选择了作者近五年来发表于主流媒体的代表性影视评论文章,从不同维度尝试对当代流行影视文化进行思考,分为个案深焦、类型启示、现象探究、文化反思四个篇章。不论短长,是为记录。
-
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2019卷厉震林 著《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2019卷)》分为“2019年度研究报告”“2019年度作品批评”“2019年度理论精选”三辑。收录了《2019年中国电影年度导演分析》《论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发展演变》《论中国话剧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发展趋向》等文章。
-
网络媒体写作教程陶成涛 著本书是创意写作课程《网络媒体写作》的教材,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包括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环境概述、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与文学、网络媒体写作、普通网络文体写作、短视频的创意制作、网络文学概述、网络玄幻小说写作、网络文学的“世界观”写作模式、网络文学的“团体写作”模式、ACG与动漫文学写作、网络游戏的文学创意与文案写作、网络媒体写作的文化前景共12章的内容。每章开始设有“本章要点”“知识脉络图”,每节后有“课后思考题”“延伸阅读”。在网络媒体写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对有志于从事网络媒体写作的初学者、网络媒体写作相关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既有学理基础,也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
大岛渚与日本[日] 四方田犬彦 著大岛渚是日本电影史上受争议的导演,日本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曾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奖。本书对大岛渚的生平身世及重要作品做了深刻、细致的介绍与论述,并很好地结合了“大岛渚与日本”这一相互指涉的主题。因导演及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作者在书写时也以此为出发点,从电影评述到创作过程,从影史纵深到学术内涵,都做了既富史论价值又具可读性的尝试。本书得到大岛渚夫人及大岛渚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珍贵的私人照片,使本书大为增色。
-
电影研究8厉震林 著电影是产业,更是文化。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系列学术文集《电影研究八》即是从文化和美学角度出发,进行电影本体与方法研究,外国电影与比较研究。本书由“特稿”“电影文化研究”“类型研究”“技术、媒介与个案研究”四个板块,文章包括《转写与叙事媒介学:媒介间性的风险》《纪录片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早期银幕女侠形象价值体系的建构(19□0—1931)》《片厂制度中的作者——邵氏体系与张彻电影》《数字时代影像媒介的自省和新主体的生成》等,探讨了题材、叙事、媒介、技术等问题。选题多元,作者均为业界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旨在引发读者对电影艺术层面诸多元素的思考,具有理论意义和资料价值。
-
电影中的东京[日] 佐藤忠男 著,沈念 译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无数名导曾被这座城市蛊惑,献上自己单恋的情书。 本书为日本权威电影评论家、日本映画大学名誉校长佐藤忠男从电影出发撰写的东京都市形象论,展现了东京历史在电影中的流变,以及名导们对都市的表达方式。与京都对标,东京在日本一直是开放、多元的代名词。作者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来展现了这种开放和多元。首先,东京从江户变成东京的过程中在内部分化出完全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山手线环线的出现促成了城中心的精英文化,传统住宅区形成的贫民区文化,郊区集合住宅形成的“团地”文化。其次,通过不同年代的电影所展现的东京形象,揭示了每个阶段出现在这里的文化浪潮,比如20世纪60年代因为经济的增速在新宿出现了酒吧街,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青年亚文化浪潮等。 本书并非僵硬的电影评论,作者作为一个地方少年来到东京,邂逅电影的心路历程充满细腻的情感。东京和电影,是他事业和人生的两面。东京和电影,也承载着经历了战前战后的一代人亲历一个城市成长为现代都市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