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环境保护概论
作者:刘芃岩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ISBN:9787122102690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环境保护概论》分为环境与发展、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环境保护措施三大部分。全书从辩证的角度概述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全球当代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讲述了环境污染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探讨了水环境、土壤、大气、固体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对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进行了介绍,融入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新理念,如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电子垃圾的污染及处理等,同时提供与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做参考。本书注重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当前环境问题,掌握环境保护知识,自觉地将环境保护融入自己的行为中。《环境保护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基础教材和非环境专业的通选教材,也可作为环保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由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一些教师共同编写而成,刘芃岩负责全书统稿。
作者简介
暂缺《环境保护概论》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
三、当代环境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二、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三、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 生态学及生态环境
第一节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 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
三、生态学及应用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法
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第一节 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概述
二、清洁生产的概念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第二节 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
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 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三、低碳经济的目标
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
五、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五章 资源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水体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土地资源
二、土地资源的保护
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第五节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
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三、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人与环境
二、环境与疾病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二、环境污染物的特征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四、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六、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室内污染源
二、居室污染的预防
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概述
一、水体污染与污染源
二、主要污水、废水的成分和性质
三、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
四、水污染现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一、水质和水质指标
二、水质标准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
一、水污染控制
二、废水处理常见方法及流程
三、污泥处理技术
第四节 水资源化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调节水源量,增加可靠供水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第五节 海洋污染
一、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二、海洋污染的特征
三、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三、大气污染现状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影响
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节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一、大气圈及其结构
二、风和湍流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三、气温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四、大气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第三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技术
一、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二、主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特征特性
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类型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共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二、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危害影响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第三节 农药污染
一、农药污染概述
二、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第四节 化肥污染
一、化肥污染的概述
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三、化肥污染的防治
第十章 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
第一节 概述
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概念和分类
二、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原则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
一、破碎处理
二、分选技术
三、固化
四、生物处理技术
五、热处理技术
第三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一、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及其意义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系统和系统技术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一、固体废物处置的目标和方法
二、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第五节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一、基本现状
二、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垃圾
三、电子废物及回收利用
第十一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噪声与噪声源
二、噪声的危害
三、噪声的评价
四、噪声控制
第二节 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
一、电磁辐射及其危害
二、电磁污染的控制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一、放射性污染与污染源
二、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第四节 光污染、热污染及其防治
一、光污染及其防治
二、热污染及其防治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二、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环境法
一、环境法规概述
二、环境法规的目的及作用
三、环境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
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第四节 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及作用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
四、环境监测中污染物分析方法简介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二、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附录
附录1 绿色环保历年主题
附录2 《京都议定书》简介
附录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5 声环境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
三、当代环境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二、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三、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 生态学及生态环境
第一节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 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
三、生态学及应用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法
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第一节 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概述
二、清洁生产的概念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第二节 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
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 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三、低碳经济的目标
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
五、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五章 资源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水体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土地资源
二、土地资源的保护
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第五节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
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三、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人与环境
二、环境与疾病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二、环境污染物的特征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四、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六、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室内污染源
二、居室污染的预防
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概述
一、水体污染与污染源
二、主要污水、废水的成分和性质
三、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
四、水污染现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一、水质和水质指标
二、水质标准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
一、水污染控制
二、废水处理常见方法及流程
三、污泥处理技术
第四节 水资源化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调节水源量,增加可靠供水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第五节 海洋污染
一、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二、海洋污染的特征
三、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三、大气污染现状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影响
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节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一、大气圈及其结构
二、风和湍流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三、气温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四、大气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第三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技术
一、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二、主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特征特性
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类型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共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二、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危害影响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第三节 农药污染
一、农药污染概述
二、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第四节 化肥污染
一、化肥污染的概述
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三、化肥污染的防治
第十章 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
第一节 概述
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概念和分类
二、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原则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
一、破碎处理
二、分选技术
三、固化
四、生物处理技术
五、热处理技术
第三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一、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及其意义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系统和系统技术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一、固体废物处置的目标和方法
二、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第五节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一、基本现状
二、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垃圾
三、电子废物及回收利用
第十一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噪声与噪声源
二、噪声的危害
三、噪声的评价
四、噪声控制
第二节 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
一、电磁辐射及其危害
二、电磁污染的控制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一、放射性污染与污染源
二、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第四节 光污染、热污染及其防治
一、光污染及其防治
二、热污染及其防治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二、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环境法
一、环境法规概述
二、环境法规的目的及作用
三、环境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
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第四节 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及作用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
四、环境监测中污染物分析方法简介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二、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附录
附录1 绿色环保历年主题
附录2 《京都议定书》简介
附录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5 声环境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