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天命、仪礼与秩序演绎
作者:何平立 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01
ISBN:9787209055611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研究方法,一种是面上的铺叙,一种是专题的挖掘,一种是焦点的透视,各有所长。相比较而言,作为中国文化的整体研究,第三种方式是相对合理的研究方式,在有代表性的专题中凸显整体文化的信息,以达到对于中国文化整体的一种把握。何平立教授的《天命、仪礼与秩序演绎——中国文化史要论》一书整体上是属于第三种类型的中国文化研究著作。 该书虽然也是抓住重点的有代表性文化要素进行分析,但其历时性的发散性地阐述和分析是显著特点,重视起源性,辩证的合逻辑的展开更是该书出彩的地方。
作者简介
何平立,现为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曾在上海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上海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等职以及上海市世界史学会、政治学学会、行政管理学会和法治研究会理事;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安徽省社科院、江苏省社联特约研究员和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文化史、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军事文化等。曾获上海市育才奖等。著作有《崇山理念与中国文化》、《巡狩与封禅:封建政治的文化轨迹》、《中国历代军事文化论要》、《中州文化》;合著有《中国政治制度史》、《外国政治制度史》、《中西人事管理制度比较研究》等;合作主编《上海辞典》、《中苏关系辞典》、《中日关系辞典》、《中美关系辞典》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荣获部市级科研奖10余项,论著被西方汉学家介绍到欧洲。
目录
序
第一篇 礼乐、玉器与巫史文化
一、先秦“乐”的文化精神与社会功能
(一)“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二)乐以载道及其社会功能
(三)社会嬗变与“礼崩乐坏”
二、神灵与理念:先秦玉器文化探赜
(一)从审美臻于象征:玉石走向权力与神坛
(二)玉之礼器:礼制权威之物化表现形式
(三)道德境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四)神灵之物:玉器理念神秘化倾向与影响
三、知识、力量、幻想:先秦巫史文化索隐
(一)挑战自然:仪式化巫术的进取精神
(二)最初文化人:巫史对文明传承的作用与影响
(三)政治文化:“君及官吏皆出自巫”
(四)巫教信仰:先秦制度文化的精神支柱
四、以礼治军:先秦军事制度文化钩沉
(一)先秦礼与以礼治军
(二)战争之礼与仪式程序
(三)《司马法》裁军旅之礼
(四)以礼治军之历史文化因素
第二篇 天命、皇权与巡封文化
一、商王巡狩征伐与方国关系
(一)上古三代巡狩滥觞
(二)商王朝与方国关系考辨
(三)商王巡狩征伐稽论
(四)巡狩:政治文化秩序的整合力量
二、秦始皇巡狩天下与封建政治文化
(一)始皇巡狩天下之动因
(二)始皇封建大一统巡狩之文化轨迹
(三)秦始皇巡狩与三代不同之析论
三、汉武封禅:儒学正统化大典
(一)汉初儒学不兴
(二)“儒道互黜”至儒学“定于一尊”
(三)儒学产物:封禅礼仪及其观念象征
四、两汉天命论:皇权政治的双刃剑
(一)从“天命”到“天人感应”正统理论
(二)“灾异谴告”说之社会政治意义
(三)“天命论”:儒学调控政治理论之法宝
五、武周“革唐之命”与封禅礼
(一)唐高宗“封岱礼天”与“牝鸡司晨”
(二)武周“革唐之命”与嵩山封禅
(三)嵩山封天禅地的政治文化原因
六、宋真宗“东封西祀”运动
(一)赵宋皇朝封禅大典势在必行
(二)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统治思想
(三)“以祭为教”、“神道设教”治天下策略
(四)对“东封西祀”运动的一种评价
第三篇 佛道、山岳与风水文化
一、佛教文化与山岳名胜
(一)早期佛教与山林不解之缘
(二)佛教与汉文化融合及其山岳观成熟
(三)佛教寺院受风水观念之影响
(四)佛教文化艺术与山岳园林之交融
二、道教文化与山岳风景
(一)洞天福地:神仙信仰与山岳的文化联系
(二)“道法自然”:道教山岳崇拜之观念
(三)道教文化与山林风景之空间契合
三、风水、环境与景观文化——中国古代景观学钩沉
(一)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风水
(二)风水选址与景观环境观念
(三)对风水应辩证认识
第四篇 私学、画派与书坛文化
一、古代私学发展的文化精神
(一)隐逸传道的山林文化风范
(二)广泛游学和讲学的弘道精神
(三)风起云涌的学派思潮与学术精神
二、外师造化:新安画派翘楚弘仁
(一)弘仁生世与黄山绘画
(二)“问谁求取玄元理,多拜名山作法师”
三、石涛与扬州画派——兼论清代淮扬人文主义思潮
(一)清代初、中期淮扬经济发展形势
(二)石涛和扬州画派的文化和哲学基础
(三)扬州画派对画坛的影响
四、“丹青难写是精神”——海上画派虚谷述略
(一)画僧虚谷与游历生涯
(二)“满纸梅花岂偶然,天成寒骨任周旋”
(三)冷峭新奇:虚谷画境之意象
五、晚清碑学人文精神与社会变革思潮
(一)逆反、求强:晚清社会与碑学兴起
(二)“书存金石气”:渗透碑学的气质与理念
(三)变法:康有为论碑学
(四)对晚清碑学精神的评价
第五篇 郑和下西洋与宗教、经济、文化
一、郑和之宗教观
(一)郑和宗教观与封建政治关系
(二)郑和宗教观与航海事业关系
(三)郑和宗教观之阶级与社会基础
(四)郑和下西洋与宗教的关系
(五)结语
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贸易
(一)明初朝贡贸易与香料贸易
(二)香料贸易与朝廷赏赐、官俸折支
(三)中国香料市场与海外走私贸易兴起
(四)下西洋香料贸易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三、郑和下西洋与封祀海外镇国之山
(一)海外封祀镇国之山的文化渊源
(二)封祀海外镇山与明朝宗藩秩序构建
(三)明朝建立朝贡宗藩关系之目的
第六篇 晚清西学东渐与报刊文化
一、文化视野中的晚清新教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一)新教传教之宗教文化社会背景
(二)新教传教士与晚清文化、教育之滥觞
(三)新教传教士与晚清社会思想启蒙
(四)评价:新教传教士——西学东渐的桥梁
二、晚清至“五四”上海报刊之社会历史作用
(一)晚清上海报刊兴盛的原因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上海报界
(三)呐喊: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报刊
(四)“五四”时期的上海报刊与思想解放运动
附录
一、内圣外王:封建皇权与巡狩政治文化
(一)皇帝巡狩天下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巡狩:治国安邦与以礼化天下
(三)评判:巡狩之社会历史作用
二、信仰、仪式、秩序:封建皇权与封禅典礼
(一)祭教合一:封禅仪礼的文化思想涵蕴
(二)“君之大柄”:封禅与价值系统、政治秩序
(三)封禅大典:“治人之道,莫重于祭”
三、中西传统史学比较研究
(一)史学在中西传统文化中之地位
(二)中国史官文化与西方史学著述
(三)中国官修正史之传统
(四)评价:中西失序不同倾向
跋
第一篇 礼乐、玉器与巫史文化
一、先秦“乐”的文化精神与社会功能
(一)“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二)乐以载道及其社会功能
(三)社会嬗变与“礼崩乐坏”
二、神灵与理念:先秦玉器文化探赜
(一)从审美臻于象征:玉石走向权力与神坛
(二)玉之礼器:礼制权威之物化表现形式
(三)道德境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四)神灵之物:玉器理念神秘化倾向与影响
三、知识、力量、幻想:先秦巫史文化索隐
(一)挑战自然:仪式化巫术的进取精神
(二)最初文化人:巫史对文明传承的作用与影响
(三)政治文化:“君及官吏皆出自巫”
(四)巫教信仰:先秦制度文化的精神支柱
四、以礼治军:先秦军事制度文化钩沉
(一)先秦礼与以礼治军
(二)战争之礼与仪式程序
(三)《司马法》裁军旅之礼
(四)以礼治军之历史文化因素
第二篇 天命、皇权与巡封文化
一、商王巡狩征伐与方国关系
(一)上古三代巡狩滥觞
(二)商王朝与方国关系考辨
(三)商王巡狩征伐稽论
(四)巡狩:政治文化秩序的整合力量
二、秦始皇巡狩天下与封建政治文化
(一)始皇巡狩天下之动因
(二)始皇封建大一统巡狩之文化轨迹
(三)秦始皇巡狩与三代不同之析论
三、汉武封禅:儒学正统化大典
(一)汉初儒学不兴
(二)“儒道互黜”至儒学“定于一尊”
(三)儒学产物:封禅礼仪及其观念象征
四、两汉天命论:皇权政治的双刃剑
(一)从“天命”到“天人感应”正统理论
(二)“灾异谴告”说之社会政治意义
(三)“天命论”:儒学调控政治理论之法宝
五、武周“革唐之命”与封禅礼
(一)唐高宗“封岱礼天”与“牝鸡司晨”
(二)武周“革唐之命”与嵩山封禅
(三)嵩山封天禅地的政治文化原因
六、宋真宗“东封西祀”运动
(一)赵宋皇朝封禅大典势在必行
(二)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统治思想
(三)“以祭为教”、“神道设教”治天下策略
(四)对“东封西祀”运动的一种评价
第三篇 佛道、山岳与风水文化
一、佛教文化与山岳名胜
(一)早期佛教与山林不解之缘
(二)佛教与汉文化融合及其山岳观成熟
(三)佛教寺院受风水观念之影响
(四)佛教文化艺术与山岳园林之交融
二、道教文化与山岳风景
(一)洞天福地:神仙信仰与山岳的文化联系
(二)“道法自然”:道教山岳崇拜之观念
(三)道教文化与山林风景之空间契合
三、风水、环境与景观文化——中国古代景观学钩沉
(一)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风水
(二)风水选址与景观环境观念
(三)对风水应辩证认识
第四篇 私学、画派与书坛文化
一、古代私学发展的文化精神
(一)隐逸传道的山林文化风范
(二)广泛游学和讲学的弘道精神
(三)风起云涌的学派思潮与学术精神
二、外师造化:新安画派翘楚弘仁
(一)弘仁生世与黄山绘画
(二)“问谁求取玄元理,多拜名山作法师”
三、石涛与扬州画派——兼论清代淮扬人文主义思潮
(一)清代初、中期淮扬经济发展形势
(二)石涛和扬州画派的文化和哲学基础
(三)扬州画派对画坛的影响
四、“丹青难写是精神”——海上画派虚谷述略
(一)画僧虚谷与游历生涯
(二)“满纸梅花岂偶然,天成寒骨任周旋”
(三)冷峭新奇:虚谷画境之意象
五、晚清碑学人文精神与社会变革思潮
(一)逆反、求强:晚清社会与碑学兴起
(二)“书存金石气”:渗透碑学的气质与理念
(三)变法:康有为论碑学
(四)对晚清碑学精神的评价
第五篇 郑和下西洋与宗教、经济、文化
一、郑和之宗教观
(一)郑和宗教观与封建政治关系
(二)郑和宗教观与航海事业关系
(三)郑和宗教观之阶级与社会基础
(四)郑和下西洋与宗教的关系
(五)结语
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贸易
(一)明初朝贡贸易与香料贸易
(二)香料贸易与朝廷赏赐、官俸折支
(三)中国香料市场与海外走私贸易兴起
(四)下西洋香料贸易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三、郑和下西洋与封祀海外镇国之山
(一)海外封祀镇国之山的文化渊源
(二)封祀海外镇山与明朝宗藩秩序构建
(三)明朝建立朝贡宗藩关系之目的
第六篇 晚清西学东渐与报刊文化
一、文化视野中的晚清新教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一)新教传教之宗教文化社会背景
(二)新教传教士与晚清文化、教育之滥觞
(三)新教传教士与晚清社会思想启蒙
(四)评价:新教传教士——西学东渐的桥梁
二、晚清至“五四”上海报刊之社会历史作用
(一)晚清上海报刊兴盛的原因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上海报界
(三)呐喊: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报刊
(四)“五四”时期的上海报刊与思想解放运动
附录
一、内圣外王:封建皇权与巡狩政治文化
(一)皇帝巡狩天下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巡狩:治国安邦与以礼化天下
(三)评判:巡狩之社会历史作用
二、信仰、仪式、秩序:封建皇权与封禅典礼
(一)祭教合一:封禅仪礼的文化思想涵蕴
(二)“君之大柄”:封禅与价值系统、政治秩序
(三)封禅大典:“治人之道,莫重于祭”
三、中西传统史学比较研究
(一)史学在中西传统文化中之地位
(二)中国史官文化与西方史学著述
(三)中国官修正史之传统
(四)评价:中西失序不同倾向
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