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新编钢琴基础教程 第五册马小红 白敬徵 蒋瑛“新钢基”共十册,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分别对应钢琴考级的十个级别。每一册曲目按“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外国乐曲”“中国乐曲”五个类别排序。每一类别含中外作曲家作品 4~15 首,全套书共 295 首。每首作品的乐谱之后都有一页文字,以“曲式结构”“演奏提示”“音乐知识”三个板块呈现,另有随机出现的“好书推荐”板块。个别作品还特设一页“拓展练习”板块,包含“技巧训练”或“钢琴弹唱”。全套书共介绍了 280 位中外作曲家,对 520 个音乐术语进行了解释。“新钢基”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曲视角独特新颖;二、编写理念富于创意;三、板块编排科学有序;四、版式设计专业实用
-
贝多芬在美国迈克尔·布罗伊尔斯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二章, 从19世纪至当代的时间线索中探索贝多芬在美国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应,其中“第三章 神化与精神化;第六章 对现代主义的回应:音乐内涵与经典名作;第七章 银幕上的贝多芬;第十一章 流行音乐中的贝多芬”等章节颇为精彩。该书对国内音乐学者有着重要启示意义。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早已传遍世界各地。贝多芬的音乐甚至越出音乐厅的边界,融入美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电影、戏剧、流行音乐、宗教音乐、文学、电视、广播、广告。尽管美国已不仅是西欧移民后裔的国家,贝多芬仍然无处不在。这部精彩的著作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美国的“贝多芬”现象,学术价值极高,它将为国内音乐学者提供新颖的贝多芬研究材料,促进贝多芬在中国的研究,甚至还可能对“其他作曲家在异国的社会现象”等研究带来启迪。
-
趣味钢琴—演奏法入门技巧小品100首张梦本书的所有乐曲均为原创乐曲,为钢琴教师增加选曲范围。除了西方的大小调式,还加入中国调式,让琴童感受民族的声音。每首曲子配有简单的注解,方便钢琴老师们快速了解每首曲子的知识点和要点,为学生准确地选择针对性的练习。形象的标题、横版大音符和色彩鲜艳有趣的配图,更能吸引琴童的注意力。
-
音乐研究论文集萃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编《音乐研究论文集萃》收录了2000年至今我院教师撰写且多数已发表在各时期各级别音乐类核心期刊与专业学术期刊的论文,其内容涉及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与信息化、表演艺术、作曲与指挥等领域。其中,有对21世纪音乐教育的范式探讨,也有对中国音乐教育史、民族音乐学进行的综论与研究,对音乐教育发展与展望的思考;有对音乐与舞蹈教育整体状况的宏观把握,也有对某一艺术专业技能特征和演奏技法微观的透视与剖析;有对音乐、舞蹈、创作本体的深层探论,也有音乐艺术与其姊妹学科、交叉学科的魅力邂逅——对传统专业领域进行深层的学术思考,对艺术与科技渗透融合,推动艺术教育办学质量,拓展艺术学科办学维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科创新体系等新兴学科发展动态的聚焦与关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该书仅收录了我院新老教师在音乐、舞蹈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论文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面前,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时期、时代的烙印以及学术上的局限。无论怎样看待,这本书中所呈现与展现出来的,是2000年至今我院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自觉与成果动态,通过历史耙梳与总结,必将对我院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激励广大教师不断开拓、进取与创新,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术声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
中华筝教程周展 盛秧编著本教程分上下两册,上册包含古筝基本知识概要、练习曲以及基本弹奏方法,下册选录了古筝各传统流派的代表曲目和现代创作曲目近50首。此教程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C宫五声到移柱变音,从基础指法到技巧训练,从传统手法到现代技法,从筝乐知识到乐曲实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广大中外筝人学子全面掌握筝乐知识和训练精湛筝技的不二书目。
-
音之回响—对现当代经典名作的分析与阐释刘洁暂缺简介...
-
经典老歌200首慕徵 编无
-
华韶九芳小民乐团成立专辑华韵九芳乐团 演奏暂缺简介...
-
天天练·古筝指序练习曲李浪淘《天天练•古筝指序练习曲》是一本非常适合练基本功的古筝指序练习曲谱。 全书曲谱为D调,包含打基础的指法练习和提高专业的快速指序训练。 适合业余0~4级的古筝初学者打基础,专业5~10级的学习者巩固基础,还特别适合教师选为0基础入门的补充教材,古筝艺术考级、艺考前的强化训练。 书中每首练习均提供免费的慢速示范视频和分速练习音频打卡。
-
古韵咏中华萧白 叶韵敏本书为作曲家萧白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合唱曲集。萧白被誉为“真正懂得合唱艺术精髓”的大师,他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其独具一格的作曲风格以及他在合唱训练方面的造诣,深受国内外同行钦佩。古诗词是中华文明凝聚而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历史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许多唐宋时期的词牌音乐已难以寻觅。为继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萧白先生将传统的中华文明精神和文化审美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以文学形象为蓝本,将其中所表现出的形态、动态、神态和情态用音乐特有的方式以及合唱特有的条件给予有声有色地展开与发挥,创作出了全新的音乐形象,使之相较于吟诵与阅读更加丰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