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环境法总论:社会法与公法共治

环境法总论:社会法与公法共治

作者:王蓉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ISBN:9787511811271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环境法总论:社会法与公法共治》在对私法、公法、社会法的价值功能的认知上,首次界定环境法应为社会法与公法的共治。对于私法、公法和社会法的价值功能,《环境法总论:社会法与公法共治》认为“社会法的价值功能在于实现社会自治,私法的价值功能在于实现个体自治,而公法的价值功能则在于保证社会、个体自治的实现。”这些认知不仅科学并创新性地归纳了环境法的基本特征,而且对于法域自身的进化也将产生本原性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暂缺《环境法总论:社会法与公法共治》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环境法结构/1
第一节 环境法概念及特征/1
一、概念/1
二、特征:社会法与公法共治/10
第二节 环境法思维维度/26
一、环境法思维方式在价值层面为整体主义的思维维度/28
二、环境法思维方式在客观层面为个体主义的思维维度/3l
三、环境法思维方式在权利体系配置层面为法律人格化的思维维度/33
第三节 环境权权利体系配置/44
一、概析/44
二、客观层面的权利体系分析/45
三、意志权力和权能权利设置的法理分析/50
第二章 环境权设置/57
第一节 环境权概述/57
一、环境权的概念/57
二、环境权的性质/58
三、环境权的特征/71
第二节 环境权主体——社会/72
一、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反思/72
二、环境权主体的界定标准/82
三、环境权主体应是社会/84
第三节 环境权客体——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品质/87
一、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反思/87
二、环境权客体的界定标准/92
三、环境权客体应为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品质/94
第四节 环境权权利与义务的特征/98
一、环境权权利义务与传统民事权利义务的对比/98
二、环境权权利义务与共同共有权利义务的对比/lol
三、环境权权利义务的特征/105
第三章 环境权行使和救济的本质——社会合意自治/107
第一节 社会合意/108
一、社会合意/108
二、社会合意自治/110
三、社会合意自治对法构建的要求/112
第二节 环境权行使的本质/113
一、一般民事权利行使的本质要求/113
二、共同共有权利行使的本质要求/117
三、环境权行使的本质要求/118
第三节 环境权救济的本质/:118
一、权利救济的现代性话语/118
二、民事权利救济的本质/125
三、环境权救济的本质/128
第四章 意志权力——公民环境公权力和国家环境公权力/133
第一节 环境法语境下的公权力内涵/133
一、公权力内涵界定/133
二、环境公权力的基本特征/135
第二节 国家环境公权力和公民环境公权力的法理分析/140
一、国家环境公权力与公民环境公权力分离的法理分析/140
二、公民环境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区别/143
三、国家环境公权力与一般公权力的区别/147
四、公民环境公权力拟制带来的民主意义与实践的变革/149
第三节 国家环境公权力保障公民环境公权力行使的义务/152
一、环境权二元权力制衡机制的基本法理分析/152
二、公民环境公权力的基本权能/157
三、公民环境公权力的基本权能与国家环境公权力主体义务的法律确认/186
第五章 权能权利——公民环境公权利/210
第一节 公民环境公权利内涵及意义/210
一、公民环境公权利是一种权能权利,而非权能/210
二、公民环境公权利是一种公权利,而非私权利/236
三、公民环境公权利与国家环境公权力、公民环境公权力的关系/257
四、拟制公民环境公权利的意义/265
第二节 公民环境公权利——公民消解环境容量权的配置/269
一、公民消解环境容量权概念、特点/272
二、公民消解环境容量权分类/275
三、公民利用自然资源消解环境容量权与公民使用自然资源权的
对比分析/280
四、公民消解环境容量权的效力/297
五、公民消解环境容量权的取得与转让/309
六、公民消解环境容量权的权利行使与义务履行/328
第六章 公民诉讼/364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364
第二节 法律责任功能与形态的对比分析/367
一、公民诉讼的预防责任功能及形态的对比分析/368
二、公民诉讼的特定行为责任功能及形态的对比分析/374
三、公民诉讼的填补责任功能及形态的对比分析/376
四、公民诉讼的惩罚责任功能及形态的对比分析/380
第三节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对比分析/389
一、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概述/389
二、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不同的原因分析/389
三、行为构成要件的对比分析/395
四、责任构成要件的实践对比分析/397
第三节 原告适格的对比分析/408
一、原告适格概析/408
二、原告拟维护利益的对比分析/412
三、原告“最合适性”的对比分析/414
参考资料/419
后记/45l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