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传统与中国人
作者:刘再复,林岗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ISBN:9787508624068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重估价值”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当年的文化先驱们站在传统的外面,反思、重新评价传统,对传统抱有激烈的批评,“反传统”是其标签,而今视之,孰是?孰非?又孰解?《传统与中国人 》在深邃而又犀利的批判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沿着“五四运动”新思潮的体系深入,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传统与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重新审视古典传统中的礼治秩序、主奴根性、道德意识、天朝心态等等,意在从中探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最核心的问题:文化的深层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全书于繁复的史料中洞幽发微,于看似荒谬中条分缕析,常于看似不经意处有令人拍手叫绝之创见,启人深思与回味。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国无人》、《读沧海》、《漂流手记》 (十卷)、《红楼四书》(四卷)、《双典批判》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目录
牛津版前言
第一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门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第一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第一节 “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第三节 道德法律血缘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态
第一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开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附录
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初版后记
安徽文艺版后记(一)
安徽文艺版版后记(二)
新版后记
第一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门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第一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第一节 “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第三节 道德法律血缘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态
第一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开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附录
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初版后记
安徽文艺版后记(一)
安徽文艺版版后记(二)
新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