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
作者:郝桂娟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ISBN:978751160173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特征、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变化、耕地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耕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耕地土壤中量元素状况、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状况、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本章小结、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特征、耕地土壤质地的变化、耕地土壤结构与机械组成的变化……
作者简介
郝桂娟,女,农学博士。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阿荣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现任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4篇,出版著作两部,参与实施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多个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耕地的概念
1.2.2 耕地与土壤
1.2.3 耕地土壤质量
1.2.4 土壤质量演变
1.2.5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特点
1.2.6 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2.7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第二章 土地资源状况和相关研究基础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农林牧产业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野外调查和布点取样
2.2.3 样品测试和数据整理
2.2.4 应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2.2.5 应用分析结果提出耕地可持续利用措施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特征
3.1 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3.2 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变化
3.3 耕地土壤速效磷的变化
3.4 耕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
3.5 耕地土壤中量元素状况
3.6 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3.7 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特征
4.1 耕地土壤质地的变化
4.2 耕地土壤结构与机械组成的变化
4.2.1 耕地土壤结构的变化
4.2.2 耕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
4.3 耕地土壤容重的变化
4.4 耕地土体构型与耕层厚度的变化
4.4.1 耕地土体构型的变化
4.4.2 腐殖质层和有效土层厚度的变化
4.4.3 耕地土壤障碍层的形成与变化
4.5 耕地土壤地表砾石含量的变化
4.6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演变
5.1 研究区土壤污染状况
5.2 耕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5.2.1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5.2.2 农田灌溉水的水质标准
5.3 耕地环境质量的控制指标分类
5.4 耕地环境质量的污染指数计算
5.4.1 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
5.4.2 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计算
5.4.3 耕地的水、土环境要素综合指数计算
5.4.4 耕地环境的综合污染程度分级
5.5 耕地土壤的酸碱度(pH)和重金属含量
5.5.1 耕地土壤酸碱度(pH)
5.5.2 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5.6 主要河流及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
5.6.1 雅鲁河的水质状况
5.6.2 其他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5.7 耕地环境水土综合污染指数分析
5.8 耕地土壤的环境因素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侵蚀的形成与演变
6.1 土壤侵蚀的类型及分级
6.1.1 国内外对土壤侵蚀的认识和研究
6.1.2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6.1.3 土壤侵蚀模数
6.1.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6.2 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
6.2.1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
6.2.2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强度及其变化
6.2.3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沟的变化
6.3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物理性状变化
6.4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土壤养分变化
6.5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水土流失量变化
6.6 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影响
7.1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
……
第八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与模式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耕地的概念
1.2.2 耕地与土壤
1.2.3 耕地土壤质量
1.2.4 土壤质量演变
1.2.5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特点
1.2.6 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2.7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第二章 土地资源状况和相关研究基础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农林牧产业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野外调查和布点取样
2.2.3 样品测试和数据整理
2.2.4 应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2.2.5 应用分析结果提出耕地可持续利用措施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特征
3.1 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3.2 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变化
3.3 耕地土壤速效磷的变化
3.4 耕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
3.5 耕地土壤中量元素状况
3.6 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3.7 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特征
4.1 耕地土壤质地的变化
4.2 耕地土壤结构与机械组成的变化
4.2.1 耕地土壤结构的变化
4.2.2 耕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
4.3 耕地土壤容重的变化
4.4 耕地土体构型与耕层厚度的变化
4.4.1 耕地土体构型的变化
4.4.2 腐殖质层和有效土层厚度的变化
4.4.3 耕地土壤障碍层的形成与变化
4.5 耕地土壤地表砾石含量的变化
4.6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演变
5.1 研究区土壤污染状况
5.2 耕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5.2.1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5.2.2 农田灌溉水的水质标准
5.3 耕地环境质量的控制指标分类
5.4 耕地环境质量的污染指数计算
5.4.1 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
5.4.2 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计算
5.4.3 耕地的水、土环境要素综合指数计算
5.4.4 耕地环境的综合污染程度分级
5.5 耕地土壤的酸碱度(pH)和重金属含量
5.5.1 耕地土壤酸碱度(pH)
5.5.2 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5.6 主要河流及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
5.6.1 雅鲁河的水质状况
5.6.2 其他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5.7 耕地环境水土综合污染指数分析
5.8 耕地土壤的环境因素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侵蚀的形成与演变
6.1 土壤侵蚀的类型及分级
6.1.1 国内外对土壤侵蚀的认识和研究
6.1.2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6.1.3 土壤侵蚀模数
6.1.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6.2 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
6.2.1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
6.2.2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强度及其变化
6.2.3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沟的变化
6.3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物理性状变化
6.4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土壤养分变化
6.5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水土流失量变化
6.6 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影响
7.1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
……
第八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与模式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