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国学知识全知道
作者:翟文明 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ISBN:9787511306456
定价:¥2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国学知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国学知识全知道》,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
作者简介
暂缺《国学知识全知道》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篇 国家政治
国家与王朝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2.“天下”的范围
3.“中国”一词的由来
4.“华夏”代指中国的缘由
5.四夷
6.匈奴的兴衰
7.鲜卑人的历程
8.强盛一时的突厥
9.回纥汗国
10.古老的羌人
11.吐蕃雄霸高原
12.党项人的西夏
13.契丹王朝
14.云南大理国
15.女真
16.蒙古帝国
17.三代之治
18.夏王朝
19.商朝
20.西周王朝
21.春秋时代
22.战国巨变
23.秦
24.西汉
25.东汉
26.三国鼎立
27.西晋和东晋
28.南北朝乱局
29.隋朝
30.唐朝
31.五代十国
32.宋朝富而不强
33.元朝
34.朱明王朝
35.清王朝
职官制度
36.王
37.嫡长子制
38.卿大夫
39.皇帝
40.储君皇太子
41.三公九卿
42.宰相
43.十三曹
44.太尉与大司马
45.御史大夫
46.郡县制和州县制
47.郡守和县令
48.刺史
49.三辅
50.侨郡县
51.三省六部制
52.三省的职能
53.六部的职能
54.尚书仆射
55.侍中
56.中书令
57.侍郎
58.政事堂
59.御史台
60.唐代五监
61.观察使
62.参知政事
63.计相
64.谏官
65.路、军、府、州
66.知府与知州
67.转运使
68.宣政院
69.行省制度
70.达鲁花赤
71.内阁
72.大学士
73.司礼太监
74.都察院
75.东西二厂
76.锦衣卫
77.三司
78.军机处
79.南书房
80.理藩院
81.总督
82.巡抚
83.道员
84.总理衙门
85.南、北洋大臣
86.钦差大臣
87.驻外大使
88.品阶
89.封爵
90.俸禄
91.官员
92.幕僚
93.酷吏与循吏
94.大臣与权臣
95.宦官
96.胥吏
97.绍兴师爷
98.捐纳
99.致仕
从察举到科举
100.世卿世禄制
101.征辟
102.郎官郎吏
103.察举制度
104.贤良方正
105.举孝廉
106.九品中正制
107.科举制
108.常科
109.制科
110.恩科
111.进士科
112.明经科
113.翰林院
114.武科
115.翻译科
116.八股文取士
117.童试与乡试
118.会试
119.殿试
120.朝考
121.状元及第
122.榜眼、探花
123.进士
124.举人
125.秀才
126.门生
127.荫生
128.监生
129.贡生
130.帖经、帖括
131.试帖诗
132.连中二元
133.蟾宫折桂
134.科举四宴
135.科场的枪替
古代礼制
136.宗法
137.五礼
138.吉礼
139.斋戒
140.祭品
141.礼器
142.凶礼
143.丧礼
144.葬仪
145.墓葬
146.陵寝
147.服丧
148.五服
149.避讳
150.谥号
151.军礼
152.宾礼
153.朝聘之礼
154.相见礼
155.嘉礼
156.冠礼
157.婚礼
158.守制
159.丁忧与夺情
兵制与刑制
160.兵制
161.民兵制
162.烽燧传警
163.三军
164.将军
165.军队编制
166.秦汉军制
167.征兵制
168.战阵
169.府兵制
170.都护府
171.节度使
172.枢密院
173.禁军和厢军
174.募兵制
175.猛安谋克
176.五军都督府
177.卫所制度
178.镇
179.八旗制度
180.绿营兵
181.兵与勇
182.刑制
183.大理寺
184.刑部
……
第二篇 思想学术
第三篇 宗教与信仰
第四篇 天人之学
第五篇 文学
第六篇 史学
第七篇 文化艺术
第八篇 民俗节日
第九篇 经世致用之学
第十篇 百工名物
第十一篇 国学经典
国家与王朝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2.“天下”的范围
3.“中国”一词的由来
4.“华夏”代指中国的缘由
5.四夷
6.匈奴的兴衰
7.鲜卑人的历程
8.强盛一时的突厥
9.回纥汗国
10.古老的羌人
11.吐蕃雄霸高原
12.党项人的西夏
13.契丹王朝
14.云南大理国
15.女真
16.蒙古帝国
17.三代之治
18.夏王朝
19.商朝
20.西周王朝
21.春秋时代
22.战国巨变
23.秦
24.西汉
25.东汉
26.三国鼎立
27.西晋和东晋
28.南北朝乱局
29.隋朝
30.唐朝
31.五代十国
32.宋朝富而不强
33.元朝
34.朱明王朝
35.清王朝
职官制度
36.王
37.嫡长子制
38.卿大夫
39.皇帝
40.储君皇太子
41.三公九卿
42.宰相
43.十三曹
44.太尉与大司马
45.御史大夫
46.郡县制和州县制
47.郡守和县令
48.刺史
49.三辅
50.侨郡县
51.三省六部制
52.三省的职能
53.六部的职能
54.尚书仆射
55.侍中
56.中书令
57.侍郎
58.政事堂
59.御史台
60.唐代五监
61.观察使
62.参知政事
63.计相
64.谏官
65.路、军、府、州
66.知府与知州
67.转运使
68.宣政院
69.行省制度
70.达鲁花赤
71.内阁
72.大学士
73.司礼太监
74.都察院
75.东西二厂
76.锦衣卫
77.三司
78.军机处
79.南书房
80.理藩院
81.总督
82.巡抚
83.道员
84.总理衙门
85.南、北洋大臣
86.钦差大臣
87.驻外大使
88.品阶
89.封爵
90.俸禄
91.官员
92.幕僚
93.酷吏与循吏
94.大臣与权臣
95.宦官
96.胥吏
97.绍兴师爷
98.捐纳
99.致仕
从察举到科举
100.世卿世禄制
101.征辟
102.郎官郎吏
103.察举制度
104.贤良方正
105.举孝廉
106.九品中正制
107.科举制
108.常科
109.制科
110.恩科
111.进士科
112.明经科
113.翰林院
114.武科
115.翻译科
116.八股文取士
117.童试与乡试
118.会试
119.殿试
120.朝考
121.状元及第
122.榜眼、探花
123.进士
124.举人
125.秀才
126.门生
127.荫生
128.监生
129.贡生
130.帖经、帖括
131.试帖诗
132.连中二元
133.蟾宫折桂
134.科举四宴
135.科场的枪替
古代礼制
136.宗法
137.五礼
138.吉礼
139.斋戒
140.祭品
141.礼器
142.凶礼
143.丧礼
144.葬仪
145.墓葬
146.陵寝
147.服丧
148.五服
149.避讳
150.谥号
151.军礼
152.宾礼
153.朝聘之礼
154.相见礼
155.嘉礼
156.冠礼
157.婚礼
158.守制
159.丁忧与夺情
兵制与刑制
160.兵制
161.民兵制
162.烽燧传警
163.三军
164.将军
165.军队编制
166.秦汉军制
167.征兵制
168.战阵
169.府兵制
170.都护府
171.节度使
172.枢密院
173.禁军和厢军
174.募兵制
175.猛安谋克
176.五军都督府
177.卫所制度
178.镇
179.八旗制度
180.绿营兵
181.兵与勇
182.刑制
183.大理寺
184.刑部
……
第二篇 思想学术
第三篇 宗教与信仰
第四篇 天人之学
第五篇 文学
第六篇 史学
第七篇 文化艺术
第八篇 民俗节日
第九篇 经世致用之学
第十篇 百工名物
第十一篇 国学经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