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书与画》2023年珍藏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书与画》2023年珍藏版汇集了2023年全年十二期杂志的内容。包括敦煌写经与经变画、米芾的书法世界、王世贞的学问与收藏、易大厂的艺术世界、徐悲鸿的绘画、柳公权的书法及其影响、清代扬州画坛、墨韵文脉、百廿西泠、新中国初期的绘画发展、丹青请业、郭味蕖的艺术人生十二个专题,明代吴门兰亭修禊图的图式传承,陆师道与文徵明的交游及创作,董邦达和张宗苍的不同表现,新时代上海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等书画方面的探讨性文章,还有近现代海上印人拾零、清末民初的旧京书家等连载性的文章。书中还有教授李阳冰《三坟记》名作临习、工笔花鸟课徒画稿以及少年儿童国画技法。内容丰富,文章深入浅出,适合书画爱好者阅读。
-
汉字书写的历程山东博物馆 编《书写的历程——山东博物馆藏文物图录》这一图录来回顾汉字书写的历程,之所以称之为“书写”而不是其他,作者是想突出汉字的书写性,这是汉字书体演进的原动力。由此入手,来观照传统书写文化,来观照书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让文物来讲述汉字书写的发展脉络。这条脉络有一个历时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历史性,同时具有现代性,因此也必然关涉到汉文化的未来,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我们在此所说的“书写”,不仅仅是指向书写的动作,而是广义涵盖了书写文化当中的书迹留存,亦或者说是所有汉字书迹的文化遗存。这其中既包括墨书、朱书等直接书写的书迹,也包括经由凿刻、印拓等方式所形成的书迹;既包括名家胜手的书迹,也包括普通民众的书迹。总之,凡汉字书迹所遗存者,都在我们关注的视野当中。该书,以山东博物馆藏汉字书迹遗存为展览内容,将展品收录其中,循着时间的轨迹来观照汉字书写,以文物来呈现这一绵延鲜活的历程。因此,它既有别于字体的发展史,又非书法史所能涵盖。我们择取馆藏文物上诸多形式的书迹遗存,是想借助于历史生活当中汉字的身影,从一个侧面来讲述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知源而晓流。中华文明步履坚实,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文明生长于斯,绵延于斯。此书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书写的历程。我们站在时代的节点上,回顾历史,更可以启迪当下。
-
白石老人印存上海书店出版社 编本书是书法篆刻家齐白石印存,以本社藏原拓本《白石老人印存》为底本影印而成。中国近代大家齐白石自认为其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齐白石篆刻的基本特色是“胆敢独造”,在艺术面貌上是以“苦心经营”达到“藏巧于拙”,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对现代中国篆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说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印,在制作上主要是一种技艺,明清时期的印人把篆刻发展成一门艺术,齐白石则通过篆刻作为倾诉感情、寄托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把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白石老人印存》收印一百八十七方,原稿为宣纸线装,一函四册,现精编为一册,并增加目录、释文,以便读者查阅、参照。
-
逸墨华章李仲元本书为李仲元先生书法作品集。李仲元先生数十年从事考古博物馆工作,专著论文、陈列展览,业绩卓著。专业工作之暇,李仲元先生从事古诗与书法创作,已出版的多部著作皆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和史学价值,获得极高赞誉。李仲元先生多年撰句题词,多有积累。以清雅端丽之笔墨题写嘱意深切,格调高扬之词语。此次将撰句题词精品合缀成书,既可动心悦目,又可供书题借鉴。本书展示了一代学人艺者之文化修养与诗书才艺,并为推进当代诗书文史之研创提供了宝贵资料。
-
中国书法批评史陈振濂 总主编 姜寿田 主编 马啸 李义兴 李庶民 黄君 薛龙春 陈琦 编《中国书法批评史》介绍了“书法理论的渊源”“汉代书法理论的发展”“魏晋南北朝:自觉时代的自觉理论”“唐代尚法理论的形成”“宋代尚意理论的确立”“借古开今的元代书学理论”“明代书论的沉滞与反叛”以及“清代碑学理论的建构”等内容,后附古代书论选读,以时间朝代为轴线全面梳理了书法理论的演变与时代特色。
-
书法美学通论陈振濂 总主编 陈振濂 著《书法美学通论》分为上、中、下三篇,层层深入,逐步展开。上篇聚焦于书法美学原理,探讨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美学特征、创作原理等核心问题,为理解书法艺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篇则将视角转向书法美学史研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书法美学的演变历程的梳理和剖析,展现了书法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下篇则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中国画、篆刻、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论,进一步拓宽了书法美学的研究视野。全书以书法为主脉,将诗词、中国画、篆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美学体系。在书学和美学的基础上,本书不仅探讨了书法艺术的性质、主体及美学史观等问题,而且对书法的审美标准、创作心得、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立论新颖且具深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书法艺术和美学。
-
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陈振濂 总主编 陈振濂 著《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分为高等书法艺术教学的定位与基本资料,高等书法艺术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师的工作内容,各种高级专题研究班、系列学术讲座的组织运作这四编内容,介绍了关于书法教学思想、各年级单元教学安排、教师上实践课作课堂笔记示范举例、高级书法研究班的组织运作方式举例等众多内容。
-
书法的故事隋唐五代文师华本套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册,通过精选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名碑名帖,对每一件作品和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名家、技法、师承、书法趣闻以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等诸多方面立体解读,为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基本的书法艺术常识。
-
墨林叶康宁本书旨在对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作品进行系统梳理和评析,为摸清我国文化家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提供重要的载体,也为艺术史学人提供一个分享新材料的平台,让新材料成为学术工具,丰富艺术史的资料库,拓宽艺术史学人的视野。作为第一辑,本书收录了画家程啸天的师友往来书札诗文录、张祖翼匋斋藏碑跋尾、陈鸿寿集外诗辑考、读《容庚北平日记》札记等,向读者展示了历代中国画家、书法家等的傲然风骨及显著成就。
-
岭南书法库丛书 黄士陵黄士陵,黄耀忠 编著广东书画传统源远流长,尤以明代以后名家辈出,成就非凡;近代以来,更得风气之先,引领全国,诚为近百年中国之书画重镇。广东书画的基础实力雄厚,足以和传统艺术中心江浙、京津地区并肩而毫不逊色。本系列丛书中的《岭南书法库·黄士陵》是对岭南书法家黄士陵的个人研究文献和作品集,黄士陵作为一名地位低微的石匠刻工,磨改乾隆石经,镌刻石鼓文,篆广雅诸碑,服务于最高统治者,所作均是皇家文化工程。梁鼎芬许为“海内巨擘”,邓尔疋评曰“窃云当以殿明清”。书中收录了黄士陵的书法代表作以及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全书含有深层文化背景,创作忠于史实,不含杜撰虚构的对话和场景描写。字数:4~6万,图片:12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