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三希堂法帖米芾·《苕溪诗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蔡京的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意气风发,尤其是大字冠绝占今,无有出其右者。蔡京的书法在笔画与笔画之间有着连带之感,笔画之间相互揖让,并不是遵循着唐人书法的均衡之感,而是以势取胜,给人一种笔画舒展,纵横自如的视觉享受用笔干净利索,风格秀润雅致,宋代楷书精品。
-
三希堂法帖〔十九)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赵孟頫《与巨源绝交书》为延祐六年(一三九),正其六十六岁去世前三年所书,通卷字势,一气贯注,精劲圆润,一点一画,沉着精到,如刻入缣素一般,正其年高手硬之时也,且其书笔法严谨,体势茂密,能示人以规矩,最适宜于学者临摹行草之用。
-
三希堂法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自书告身帖》楷书纸本,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自书告身帖》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他的书法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该帖端庄朴厚,苍劲有力,有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为其晚年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
三希堂法帖嵇康正草养生论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真草二体书就。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
-
三希堂法帖万岁通天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万岁通天帖》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王氏后裔王方庆将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位家属的十通书翰进献。武则天让人用“双钩填廓法”精心临摹后,将真迹归还王方庆,临摹品收藏在内府。此临摹帖人称《万岁通天帖》,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
-
三希堂法帖宋·苏轼《致若虚总管尺牍》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致若虚总管尺牍》行书,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尺牍书法作品所呈现的特征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雄厚雅致、萧勤简远而富于个性,墨色浑厚、笔力强劲、提按有度且精准,沉静安详之美。
-
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尺牍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王羲之众多作品中的一个尺牍作品,尺牍作品是王羲之信手拈来,抒写而成的,其情也摰,其意也真,虽内容大多是柴米油盐、日常起居,但各件尺牍之间的风格差异颇大,令人叹为观止,得见其神釆焕发,自然有趣,……王羲之行书的摹拓本,除《兰亭序》是草稿外,其余是亲朋好友间省疾问安的寻常尺牍,信笔挥洒,因势变形,妙合自然。
-
三希堂法帖赵孟頫·周公无逸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赵孟頫小楷《无逸篇》,此帖抄录《尚书·无逸篇》全文,帖中小楷得唐人的结构精严饰以晋人的点画恣媚,显得刚健婀娜。赵孟頫在每一种书体当中都达到了一种造极之境,在书法技巧的运用上也同样独具匠心。他在书法领域的高超造诣和巨大贡献,为后人树立榜样,成为一代书宗。
-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陆有珠唐代初期,玄奘法师赴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唐太宗为了表彰玄奘法师的贡献,为之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撰《述三藏圣教序记》,高宗朝将序、记刻石立碑。最初由唐代初期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两碑立于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通称《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后来僧人怀仁借助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摹集刻制成为碑文,又将玄奘法师所译的《心经》一并瑰集,称为《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或称为《集王书圣教序》。因碑首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人,对于书法艺术有深厚的造诣,加上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终于集摹而成此碑。王羲之一生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但由于朝代更替,战火频发,至今已难以看到其真迹。《集王书圣教序》使王羲之的书迹得以大量保留。前人有言:“欲观右军真面,无如《圣教序》,其集字摹刻,皆出一时国手。”其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艺的特点和韵味。其与《兰亭序》一样被誉为学习的最佳范本。
-
毛节民印稿毛节民《毛节民印稿》一书是海上篆刻家毛节民先生的个人篆刻作品集,全书共遴选了其从艺六十年的三百余方印作。其中闲章百余方,姓名印两百余方,每方印作原大精印,分朱布白,平中见奇,特具匠心,集中展现其“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的创作思路和风貌,也体现了虞山印派金石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毛节民印稿》涵盖了作者六十载篆刻艺术生涯的精品,凝聚了作者对篆刻艺术文化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见证了作者在篆刻艺术道路上,从借鉴古人的智慧到独立创新的探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