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无机及分析化学
作者:刘伟明,梁振华 主编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ISBN:9787505898264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已进入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学习各种知识和培养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新时期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除了数量的扩大外,必须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不同类型人才和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学需要。
作者简介
暂缺《无机及分析化学》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分散体系
1.1 分散系
1.2 溶液的组成标度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1.4 胶体溶液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热化学
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2.5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3 化学平衡
3.4 平衡常数
3.5 化学平衡的移动
3.6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第4章 物质结构
4.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4.3 元素某些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4 共价键理论
4.5 分子间力和氢键
第5章 酸碱反应
5.1 酸碱理论概述
5.2 酸碱平衡
5.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5.4 缓冲溶液
第6章 沉淀反应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7.3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8章 配位反应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8.2 配位平衡
8.3 螯合物及其特点
8.4 配合物的应用
第9章 主族元素
9.1 s区元素
9.2 p区元素
第10章 副族元素
10.1 过渡元素通论
10.2 d区元素
10.3 ds区元素
第11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11.1 概述
11.2 定量分析的误差
11.3 有效数字和数据处理
第12章 滴定分析法
12.1 滴定分析法概述
12.2 酸碱滴定法
12.3 配位滴定法
12.4 氧化还原滴定法
12.5 沉淀滴定法
第13章 重量分析法
13.1 概述
13.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3.3 沉淀的形成
13.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3.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3.6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14章 吸光光度法
14.1 概述
14.2 光吸收定律
14.3 分光光度计
14.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4.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15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15.1 概述
15.2 沉淀与过滤分离法
15.3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15.4 溶液萃取分离法
15.5 离子交换分离法
15.6 色谱分离法
附录
附录1 常见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
附录2 常见弱电解质的标准离解常数(298.15K)
附录3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离子强度I=0)
附录4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5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
附录6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录7 EDTA的lgαY(H)值
附录8 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9 希腊字母表
1.1 分散系
1.2 溶液的组成标度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1.4 胶体溶液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热化学
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2.5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3 化学平衡
3.4 平衡常数
3.5 化学平衡的移动
3.6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第4章 物质结构
4.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4.3 元素某些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4 共价键理论
4.5 分子间力和氢键
第5章 酸碱反应
5.1 酸碱理论概述
5.2 酸碱平衡
5.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5.4 缓冲溶液
第6章 沉淀反应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7.3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8章 配位反应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8.2 配位平衡
8.3 螯合物及其特点
8.4 配合物的应用
第9章 主族元素
9.1 s区元素
9.2 p区元素
第10章 副族元素
10.1 过渡元素通论
10.2 d区元素
10.3 ds区元素
第11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11.1 概述
11.2 定量分析的误差
11.3 有效数字和数据处理
第12章 滴定分析法
12.1 滴定分析法概述
12.2 酸碱滴定法
12.3 配位滴定法
12.4 氧化还原滴定法
12.5 沉淀滴定法
第13章 重量分析法
13.1 概述
13.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3.3 沉淀的形成
13.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3.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3.6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14章 吸光光度法
14.1 概述
14.2 光吸收定律
14.3 分光光度计
14.4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4.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15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15.1 概述
15.2 沉淀与过滤分离法
15.3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15.4 溶液萃取分离法
15.5 离子交换分离法
15.6 色谱分离法
附录
附录1 常见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
附录2 常见弱电解质的标准离解常数(298.15K)
附录3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离子强度I=0)
附录4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5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
附录6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录7 EDTA的lgαY(H)值
附录8 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9 希腊字母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