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

作者:(美)爱森斯坦 著,何道宽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ISBN:9787301168622

定价:¥8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是一部历史巨著,它研究15世纪中叶兴起于欧洲的机器印刷,但它不囿于研究印刷技术本身,而是专注这场印刷革命对欧洲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它有别于其他印刷史的著作,这是一部富有创新意义的“革命”之作。全书共三个部分,计八章,外加“结束语”和“最后的话”。第一部分讲西欧从手抄书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过渡,尝试勾勒这一次传播革命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讲印刷术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第三部分讲印刷术对近代科学的影响,并论述这次传播革命和其他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又是一部传播学巨著,它集中研究机器印刷催生的传播革命。传播学分为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技术学派,技术学派又称为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专注的焦点之一是媒介这种人造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人类社会、人的心理的长效影响。它认为,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五次伟大的媒介革命即传播革命,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五座高峰。媒介环境学认为,《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是该学派的重大成果之一,其作者伊丽莎白·爱森斯坦是该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这是一部论战之作,其论战锋芒指向文艺复兴研究权威雅各布·布尔克哈特、艺术史权威欧文。潘诺夫斯基、科学史之父乔治·萨尔顿、科学史权威托马斯·库恩、数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以及印刷史的权威鲁道夫·希尔施、吕西安·费弗尔、马丹和S·H·斯坦贝格。自出版以来,不仅欧洲通史、文化史、技术史、科学史、印刷史、宗教改革史、文艺复兴史的专家争相研究并批评这一巨著,而且其他学科比如传播学也在争夺这一丰硕的资源。这是一部严谨、冷峻、细密的考据之书,其挑战足以使许多领域的学者深受启发、跃跃欲试。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195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9-1988年在密执安大学执教,主攻法国革命史和19世纪法国史,著述不多,但《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这一巨著足以使她名垂青史。该书千锤百炼,耗时17年,用尽她学术生涯的一半时光,是欧洲印刷史和近代史经典著作,也是传播学的经典之作。爱森斯坦教授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歇尔·麦克卢汉有过密切的互动。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二十余年,著译约1100万字。著作有《中华文明颉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电视教学片有《实用英语语音》。译作四十余部,要者有《思维的训练》、《文化树》、《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麦克卢汉书简》、《传播与社会影响》、《新政治文化》、《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模仿律》、《莱文森精粹》、《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伊拉斯谟传: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词语的技术化》、《传播学批判研究》、《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重新思考文化政策》。
目录
译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初说难以准确界定的变革
第一章 尚未被公认的革命
第二章 对初始的转变进行界定;印刷文化的部分特征
2.1 细看印刷术的传播:产量的增加和付印书籍的变化
2.2 考虑标准化的一些效应
2.3 文本重组和文献索引产生的效应:资料的整理、编订和分类
2.4 采集资料的新程序:从错讹的抄本到改进的机印本
2.5 印刷术的保存威力:固化功能和累积性变化
2.6 放大与强化:刻板定型和社会语言分割现象的持久影响
2.7 从聆听型公众到阅读型公众:社会变化和心理变化的不平衡发展
2.8 文坛与机印书贸易
第二部分 古典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重新定向;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再评价
第三章 古典复兴的重新定向:文艺复兴的两个阶段
3.1 本章概说
3.2 短暂的复兴与恒久的复兴
3.3 向近代意识形式的转变
3.4 破解奥秘:远古崇拜和“复兴”理念的变化
第四章 《圣经》传统的重构:为宗教改革重新布置舞台
4.1 本章概说
4.2 中世纪教会的结束:正统基督教的转变
4.3 福音书真理的重构:拉丁文《圣经》的印行
4.4 为宗教改革重新布置舞台
4.5 新教伦理与新兴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4.6 从南欧的天主教到北欧的新教:启蒙思想的温床
4.7 新型书本宗教面面观
第三部分 自然之书的转化
第五章 绪论;断代问题
5.1 概论:“伟大的自然之书”与“渺小的人为之书”
5.2 断代问题再思考:
(1) 布尔克哈特派对阵中世纪派
(2) 中世纪科学之不足:关于新方法论的建议
(3) 错讹文献的复制:文化滞后的幻觉
第六章 技术性文献的印刷出版:科学著述与研究的新趋势
6.1 缩小民众与学者的差距
6.2 宣传科学:新的职业生涯向各种才俊之士开放
6.3 盖仑医学的复活与超越:为“新解剖学”搭建舞台
第七章 为哥白尼革命重新搭台
第八章 科学著述的赞助与审查
8.1 本章概说
8.2 分道扬镳的新教出版政策与天主教出版政策
8.3 堵塞思想试验,提倡创造行为
8.4 为伽利略的审判重新搭台
结束语: 《圣经》与自然的转化
最后的话
注释
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译者简介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