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人的自我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旨趣
作者:王天民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ISBN:9787500487531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人的自我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旨趣》深入分析了在马克思大量的理论著述中充分透溢出的伦理的创造意蕴,继而分析和批判了理智主义的神化思维及其对人与伦理的神化理解,自然主义的物化思维及其对人与伦理的物化理解,详细地论证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与人的创造性存在的契合性,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现实性及其对人和伦理的现实化。书中阐明了伦理样态的历史性变化和伦理规范的动态性存在,深入分析了伦理创造陷入困境的原因及摆脱创造困境的辩证思路,反思了当代人类的伦理趋向和生活追求,认为生态伦理和发展伦理扩展和深化了人类的伦理思维,休闲生活营造着伦理社会的现实样态,目前人类正步入全面实现人的创造自由与丰富本质的真正的伦理社会,而在当前时代凸显出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则现实地确证了马克思的伦理理念及其所昭示的发展趋向。
作者简介
王天民,1973年生,山东省汶上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2003年先后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以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统一》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校内科研项目两项,参与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2007年获准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与新时期信仰教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发展伦理学。
目录
序
导论
一 伦理的含义与理论结构
(一)伦理的含义
(二)伦理的理论结构
二 传统伦理的模式与使命
三 伦理观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章 创造意蕴在马克思伦理观中的双面映现
一 创造意蕴的间接映现
(一)制度批判与制度伦理
(二)生产批判和生产伦理
(三)人际关系批判与人际关系伦理
二 创造意蕴的直接呈现
(一)人的自我创造与作为创造理念的伦理
(二)伦理创造的两个环节:意识和活动
(三)伦理创造的两个领域:交往和生产
(四)伦理创造的两个层面:对内的创造和对外的创造
第二章 历史性思维与创造性存在的契合
一 理智主义对人及伦理的神化
(一)理智主义思维及其人性观
(二)理智主义伦理观的神化形象
二 自然主义对人及伦理的物化
(一)自然主义思维及其人性观
(二)自然主义伦理观的物化形象
三 历史唯物主义对人及伦理的现实化
(一)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及其人性观
(二)历史唯物主义伦理观的人化形象
第三章 伦理样态的历史性与伦理规范的动态性
一 伦理样态的历史性
(一)无意识的自然伦理
(二)有意识的功利伦理
(三)超意识的自由伦理
二 伦理规范的动态性
(一)伦理规范与个体自我意识的互动关系
(二)伦理规范与个体生命实践的互动机制
第四章 伦理创造的困境及其“历史性”突破
一 规范伦理与历史批判
(一)规范与创造的矛盾
(二)规范的僵化及其束缚效应
(三)历史思维的批判本性
二 大众思维与个体人格
(一)伦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大众思维的专断
(三)个体人格的独立
三 社会实体化与人之主体性
(一)人与社会的互动
(二)社会实体化之蔽
(三)人之主体性的彰显
四 生活的沉沦与超越
(一)生活的内在张力
(二)日常生活的沉沦
(三)形上追求的超越
第五章 伦理社会的来临——真正人类历史的开始
一 伦理社会的历史前提
二 伦理社会的历史征兆
(一)伦理尺度的外在扩展——生态伦理
(二)伦理思维的内在深化——发展伦理
(三)伦理社会的现实样态——休闲生活
第六章 创造伦理与时代问题
一 西方工业文明的危机与伦理的创造旨趣
(一)近代历史的趋向与发展观的当代危机
(二)科学不是万能的,发展要体现人文精神
(三)经济本位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要遵循人本理念
(四)澄清是非福祸,引导人类创造,是伦理学的内在旨趣
二 基于人的创生性的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统一
(一)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知性对立
(二)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实践统一
(三)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统一的人性依据
(四)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统一的历史逻辑
三 人类的生成模式与全球化的历史图式
(一)全球化的过去形态——以资本为主导的自发的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当代特质——以经济为主题的自觉的全球化
(三)全球化的未来图式——以自由为旨趣的人类联合的全球化
四 人类的生存觉识与“现代性”话语
(一)人类的意识自觉性与生存模式的历史变迁性
(二)“现代性”生存模式的秩序性:在“无序”与“失序”之间
(三)“现代性”生存模式的动态性:提升与消解的统一
(四)“现代性”生存模式的永恒性:演化于历史中的永恒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一 伦理的含义与理论结构
(一)伦理的含义
(二)伦理的理论结构
二 传统伦理的模式与使命
三 伦理观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章 创造意蕴在马克思伦理观中的双面映现
一 创造意蕴的间接映现
(一)制度批判与制度伦理
(二)生产批判和生产伦理
(三)人际关系批判与人际关系伦理
二 创造意蕴的直接呈现
(一)人的自我创造与作为创造理念的伦理
(二)伦理创造的两个环节:意识和活动
(三)伦理创造的两个领域:交往和生产
(四)伦理创造的两个层面:对内的创造和对外的创造
第二章 历史性思维与创造性存在的契合
一 理智主义对人及伦理的神化
(一)理智主义思维及其人性观
(二)理智主义伦理观的神化形象
二 自然主义对人及伦理的物化
(一)自然主义思维及其人性观
(二)自然主义伦理观的物化形象
三 历史唯物主义对人及伦理的现实化
(一)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及其人性观
(二)历史唯物主义伦理观的人化形象
第三章 伦理样态的历史性与伦理规范的动态性
一 伦理样态的历史性
(一)无意识的自然伦理
(二)有意识的功利伦理
(三)超意识的自由伦理
二 伦理规范的动态性
(一)伦理规范与个体自我意识的互动关系
(二)伦理规范与个体生命实践的互动机制
第四章 伦理创造的困境及其“历史性”突破
一 规范伦理与历史批判
(一)规范与创造的矛盾
(二)规范的僵化及其束缚效应
(三)历史思维的批判本性
二 大众思维与个体人格
(一)伦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大众思维的专断
(三)个体人格的独立
三 社会实体化与人之主体性
(一)人与社会的互动
(二)社会实体化之蔽
(三)人之主体性的彰显
四 生活的沉沦与超越
(一)生活的内在张力
(二)日常生活的沉沦
(三)形上追求的超越
第五章 伦理社会的来临——真正人类历史的开始
一 伦理社会的历史前提
二 伦理社会的历史征兆
(一)伦理尺度的外在扩展——生态伦理
(二)伦理思维的内在深化——发展伦理
(三)伦理社会的现实样态——休闲生活
第六章 创造伦理与时代问题
一 西方工业文明的危机与伦理的创造旨趣
(一)近代历史的趋向与发展观的当代危机
(二)科学不是万能的,发展要体现人文精神
(三)经济本位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要遵循人本理念
(四)澄清是非福祸,引导人类创造,是伦理学的内在旨趣
二 基于人的创生性的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统一
(一)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知性对立
(二)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的实践统一
(三)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统一的人性依据
(四)科学思维与信仰思维统一的历史逻辑
三 人类的生成模式与全球化的历史图式
(一)全球化的过去形态——以资本为主导的自发的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当代特质——以经济为主题的自觉的全球化
(三)全球化的未来图式——以自由为旨趣的人类联合的全球化
四 人类的生存觉识与“现代性”话语
(一)人类的意识自觉性与生存模式的历史变迁性
(二)“现代性”生存模式的秩序性:在“无序”与“失序”之间
(三)“现代性”生存模式的动态性:提升与消解的统一
(四)“现代性”生存模式的永恒性:演化于历史中的永恒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