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人的道德启蒙
作者:霍然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ISBN:9787500487760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先秦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源头,《中国人的道德启蒙:先秦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教育研究》沿着先秦时代嬗变中社会转型的历史脉络循序渐进,依次考察虞夏时代、殷周之际、春秋战国之交、战国时代历次社会转型促成当时美德思想观念与美德教育实践兴盛消长的变革现象,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纯朴道德楷模的道德实践和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韩非诸子各家的道德理论中,追寻先秦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意识的蕴蓄、美德观念的萌生、美德思想的勃兴、美德思想的展开和美德思想的会聚的真实轨迹。作者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历时数年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这部文思独具的学术专著,是一部研究先秦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教育的力作。
作者简介
霍然,1953提4月生于北京市。1982年获吉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7年11月被评为该校教学名师。主要著作有《先秦美学思潮》(人民出版社,2006年)、《唐代美学思潮》(长春出版社,1990年)、《宋代姜学思潮》(长春出版社,1997年)、《隋唐五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天子词人李煜垒传》(长春出版社,1999年)。代表作《唐代美学思潮》,受到海峡两岸专家学者高度评价,1993年由台湾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出版繁体字本。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虞夏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意识的蕴蓄
第一节 酝酿先秦美德意识的温床
一 有巢氏与燧人氏
二 伏羲氏与神农氏
三 黄帝轩辕氏
第二节 传说形象蕴涵的美德意念
一 女娲补天
二 精卫、夸父与后羿
三 尧舜禅让
第三节 朴野交替之际的美德楷模
一 勤劳俭朴的尧
二 胸怀博大的舜
三 平治水土的禹
第二章 殷周社会转型时期美德观念的萌生
第一节 夏商之交的美德萌芽
一 成汤革命
二 走向祭坛
三 伊尹摄政
第二节 高山旷野的美德胚胎
一 高台神女
二 后稷垦殖
三 公刘迁居
第三节 宗法社会的美德雏形
一 文王兴周
二 武王伐纣
三 周公制礼
第三章 春秋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思想的勃兴
第一节 《论语》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仁”的理论基础
二 “礼”的主干内容
三 “士”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墨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兼爱”的学派宗旨
二 “节用”的核心价值
三 “兼士”的素质培养
第三节 《老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上德不德”的道德视阈
二 “与物反矣”的玄德本原
三 “婴儿未孩”的美德愿景
第四章 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思想的展开
第一节 《孟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仁砖”的道德准别
二 “大丈夫”气节风骨
三 “制民之产”的德政
第二节 《庄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法天贵真”的教育方法
二 “至人无己”的处世品德
三 “至德之世”的道德理想
第三节 屈原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内美”的道德核心
二 “修能”的教育路径
三 “美政”的求索目标
第五章 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思想的会聚
第一节 《荀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性伪之分”的道德起点
二 “君子贵全”的思想境界
三 “隆礼贵义”的德教主旨
第二节 《韩非子》美德教育思想
一 “君臣利异”的批判思维
二 “以法为教”的教育方式
三 “去私行公”的道德追求
第三节 《易传》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乾坤成列”的道德谱系
二 “明于忧患”的品德修养
三 “进德修业”的君子之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虞夏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意识的蕴蓄
第一节 酝酿先秦美德意识的温床
一 有巢氏与燧人氏
二 伏羲氏与神农氏
三 黄帝轩辕氏
第二节 传说形象蕴涵的美德意念
一 女娲补天
二 精卫、夸父与后羿
三 尧舜禅让
第三节 朴野交替之际的美德楷模
一 勤劳俭朴的尧
二 胸怀博大的舜
三 平治水土的禹
第二章 殷周社会转型时期美德观念的萌生
第一节 夏商之交的美德萌芽
一 成汤革命
二 走向祭坛
三 伊尹摄政
第二节 高山旷野的美德胚胎
一 高台神女
二 后稷垦殖
三 公刘迁居
第三节 宗法社会的美德雏形
一 文王兴周
二 武王伐纣
三 周公制礼
第三章 春秋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思想的勃兴
第一节 《论语》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仁”的理论基础
二 “礼”的主干内容
三 “士”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墨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兼爱”的学派宗旨
二 “节用”的核心价值
三 “兼士”的素质培养
第三节 《老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上德不德”的道德视阈
二 “与物反矣”的玄德本原
三 “婴儿未孩”的美德愿景
第四章 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思想的展开
第一节 《孟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仁砖”的道德准别
二 “大丈夫”气节风骨
三 “制民之产”的德政
第二节 《庄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法天贵真”的教育方法
二 “至人无己”的处世品德
三 “至德之世”的道德理想
第三节 屈原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内美”的道德核心
二 “修能”的教育路径
三 “美政”的求索目标
第五章 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美德思想的会聚
第一节 《荀子》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性伪之分”的道德起点
二 “君子贵全”的思想境界
三 “隆礼贵义”的德教主旨
第二节 《韩非子》美德教育思想
一 “君臣利异”的批判思维
二 “以法为教”的教育方式
三 “去私行公”的道德追求
第三节 《易传》的美德教育思想
一 “乾坤成列”的道德谱系
二 “明于忧患”的品德修养
三 “进德修业”的君子之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