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
作者:赵学勇,孟绍勇 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01
ISBN:9787544037822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着眼于西部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对西部小说的巨大影响,分别从当代西部小说的流变,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西部小说家的审美追求,西部小说与宗教、民俗文化的关系,西部小说与“新都市小说”的比较,“全球化”时代西部小说的选择与走向等方面展开论述,展现当代中国西部小说的独特成就,并力图揭示西部小说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部分,为当代文学思潮所呈现的重要贡献。全书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述精当,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是国内第一本整体研究当代西部小说的史论著作
作者简介
暂缺《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的可能
二 西部小说与西部精神
三 本书的着眼点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
一 必要的规约
二 历史的误解与遮蔽的真相
三 “四代三时期”
四 从边缘到经典
五 文学自觉与“神话”还原
六 超越的可能与难度
第二章 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影响
一 “革命叙事”下的文学范式
二 从“书写革命”到“超越五四”
三 “史诗性”追求的成功与缺失
四 当代文学人物系谱的确立
五 作为当代地域小说之一种
六 西部纵深地区作家的崛起及意义
第三章 西部小说作家的审美追求
一 以“正义”为特征的美学趋向
二 “英雄”的诞生与人物的类型化
三 “斗争哲学”中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 生存记忆与理想再造
五 “脚下的土地”与“身边的风景”
六 从“神秘西部”到“军旅边疆”
七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与神性
第四章 西部小说与宗教、民俗文化
一 文化与人的同构
二 神秘主义与鬼怪书写
三 宗教羽翼下的灵魂救赎
四 神性:现代西部的非理性表达
五 作为民族精神沉淀的民俗
六 体验:从民歌到情爱
七 方言:西部叙事的生命之光
第五章 西部小说与新都市小说比较研究
一 “老玉米”的困惑与自觉
二 坚守乡土与文化抗拒
三 西部的分野:从文化批判到欲望书写
四 乡土与都市:“后现代”文化的两种表征
第六章 “全球化”语境中西部小说的走势与选择
一 时代洪流中西部小说的可能
二 深度探寻与“反观叙事”
三 从“固守”到“突破”的必要准备
四 再思考:民族性与世界性
五 西部精神: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
六 在“抵抗”与“坚守”中互动
附录一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现代文学史上的“中心区”
三 文学在延安的“意识形态化”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附录二 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心的转移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层影响
一 文学中心转移:时代的巨变和历史的必然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及文学对于现实的介入
三 特定时期的文化结构、审美倾向与情感方式
四 创作多元化中绵延不绝的历史投影
后记
一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的可能
二 西部小说与西部精神
三 本书的着眼点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
一 必要的规约
二 历史的误解与遮蔽的真相
三 “四代三时期”
四 从边缘到经典
五 文学自觉与“神话”还原
六 超越的可能与难度
第二章 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影响
一 “革命叙事”下的文学范式
二 从“书写革命”到“超越五四”
三 “史诗性”追求的成功与缺失
四 当代文学人物系谱的确立
五 作为当代地域小说之一种
六 西部纵深地区作家的崛起及意义
第三章 西部小说作家的审美追求
一 以“正义”为特征的美学趋向
二 “英雄”的诞生与人物的类型化
三 “斗争哲学”中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 生存记忆与理想再造
五 “脚下的土地”与“身边的风景”
六 从“神秘西部”到“军旅边疆”
七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与神性
第四章 西部小说与宗教、民俗文化
一 文化与人的同构
二 神秘主义与鬼怪书写
三 宗教羽翼下的灵魂救赎
四 神性:现代西部的非理性表达
五 作为民族精神沉淀的民俗
六 体验:从民歌到情爱
七 方言:西部叙事的生命之光
第五章 西部小说与新都市小说比较研究
一 “老玉米”的困惑与自觉
二 坚守乡土与文化抗拒
三 西部的分野:从文化批判到欲望书写
四 乡土与都市:“后现代”文化的两种表征
第六章 “全球化”语境中西部小说的走势与选择
一 时代洪流中西部小说的可能
二 深度探寻与“反观叙事”
三 从“固守”到“突破”的必要准备
四 再思考:民族性与世界性
五 西部精神: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
六 在“抵抗”与“坚守”中互动
附录一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现代文学史上的“中心区”
三 文学在延安的“意识形态化”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附录二 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心的转移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层影响
一 文学中心转移:时代的巨变和历史的必然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及文学对于现实的介入
三 特定时期的文化结构、审美倾向与情感方式
四 创作多元化中绵延不绝的历史投影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