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这就是赖特伊恩·沃尔纳 著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草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自然,根植于美国建筑文化,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论。他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及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他设计的流水别墅、联合神殿、罗比住宅、塔里耶森、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如今仍被奉为经典。伊恩·沃尔纳的文字配以赖特的作品,以及迈克尔·柯卡姆精心绘制的插画,相互呼应,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美国建筑师及其作品。
-
文艺复兴艺苑名人传[意] 乔治奥·瓦萨里(Giorgio Vasari) 著本书是世界上首本西方艺术史《艺苑名人传》的节选本,描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艺术与生活。由被誉为西方首位艺术史家的乔治奥·瓦萨里编著,在艺术史中,《艺苑名人传》被称为“第一本重要的书”,其中充满了关于艺术的趣闻轶事和观察。他也是在艺术史上使用“再生”概念的人,同时也是使“再生”(即以后的“文艺复兴”)这个词作为定型化的表述方式来概括文化复兴时代的人。文中从三位艺术大师迥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性格到创作手法与作品,讲述了它们同样辉煌的人生与艺术。
-
雅债[英] 柯律格 著,刘宇珍,邱士华,胡隽 译文徵明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以“明四大家”之一员留名画史。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注重形式分析,柯律格教授于本书中聚焦其作品的制作情境,例如时机与场合,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文献(特别是诗文)与作品,参合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自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徵明的生平与作品,探索其如何在各种活动场域中建构主体与自我,从而拓展了世人对这位伟大人物的理解。全书共八章,每一章皆以某种场域、某一组特定的关系类型作为参考架构,这两者不仅定义了文徵明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是他据以待人接物的出发点。第一部分的三章处理了与文徵明前半生有关的场域,包括家族、师长、同侪;第二部分是通过官场与地缘检视其社交关系,援引的材料横跨其一生;第三部分则着重处理他后半生的场域,包括顾客与弟子。最后一章检视在文徵明死后如何凝聚出一个一贯且鲜明的“伟大艺术家”形象。
-
美术史十议巫鸿 著本书为三联书店第十届战略联席会定制版。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美术史作为人文科学的一支新军,也得以在人类最近的历史时期中萌芽并成熟。但是,在著名美术史学者巫鸿的眼光中,这一广受尊重、日显重要的学科本身仍然是一个年轻的问题,其相关讨论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美术史十议》所收的是巫鸿为《读书》杂志“美术纵横”专栏所撰写的十篇文章。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纵横驰骋,惟意所之”的领域。每篇短文的主题或古或今,或近或远,或宏观或微观,从多种视角引出对美术史的反思和想象。
-
移动的桃花源石守谦 著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传统文化意象,正可以增进现代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书名“移动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这几个世纪当中,山水画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世界中有**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将之视为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之间文化互动的考察对象。
-
时空中的美术巫鸿 著,梅玫,肖铁,施杰 译本书为三联书店第十届战略联席会定制版。本书侧重考察中国美术中特有的“时空”观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图像中的表现和释读。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时空的形象;中编:观念的再现;下编:图像的释读,所收1992—2007文章15篇,考查对象包括建筑、明器、拓片、画屏、卷轴、册页、摄影等多种形式。与常见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同,这些论文没有局限于孤立的门类和史实,而是竭力为这些现象找到自己的传统和脉络,并赋予其宽阔的视野,使阐释更具启发性。这些文章是对《文集》提出“礼仪美术”概念的完善与补充,从而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美术的独特传统。
-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尹鸿 著电影是大千世界的窗户,电影是人类心灵的镜子,电影是观众从焦虑中得到解脱的梦境,电影也是照亮苍茫现实的一盏明灯。每个人都可能是电影观众,但未必是一个“理解电影”的电影观众;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创作影像作品,但未必知道如何创作“好”的、美的、吸引人的影像作品。理解电影以及掌握视听语言的交流方式,是现代人必备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当代电影艺术导论》试图通过对电影的故事、叙述、视听语言、表现手段进行分析和阐释,帮助你成为一个电影“专家”,获得更专业的电影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
世界电影艺术简史尹鸿 著电影艺术已经发展了120多年,《世界电影艺术简史》以时间演进为经线、电影经典为纬线,为读者勾勒中外电影发展轮廓,提供在电影世界徜徉的指南,并试图寻找出电影与时代、与社会、与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使读者能从电影中看到人类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内外巨变。 《世界电影艺术简史》可以用作电影、电视、戏剧和新媒体等专业的学生影视艺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影史”“电影艺术鉴赏”等公共选修课、通识课的教材,还可以作为电影爱好者和创作者的兴趣读物。本书对电影史的研究,也为学术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包括苏俄的美学思想。全书结构清晰,融会贯通,深湛的西学修养中透出东方的灵性。这部著作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也是深受欢迎的高校人文通识教材。
-
古典艺术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 lin,1864—1945),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学生和继承者,瑞士巴塞尔大学艺术史教授,一位开拓性的艺术批评家。他采用了一种新颖而严密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形式分析来欣赏艺术作品。他教我们怎样去看一幅画,并创造了一套将我们所见记录下来的语汇。《古典艺术》首版于1899 年,是沃尔夫林很早运用这种方法的著作之一,也被贡布里希评价为他杰出的艺术史著作。本书讨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大师——莱奥纳尔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巴尔托洛梅奥修士、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的作品,并对盛期文艺复兴艺术若干主导性原则进行了阐释。作为这一时期艺术的鉴赏手册,《古典艺术》是不可超越的,因为它将严谨的方法与对那些不易分析的品质的敏锐感觉力结合了起来。本书包括赫伯特·里德撰写的序言,并收入了正文所论及的近200 件绘画与雕刻作品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