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近现代上海艺术设计教育史吴嘉祺 著《近现代上海艺术设计教育史》主要研究的是从19世纪晚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在上海这座城市中所进行的早期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对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上海专业的美术学校、工业学校、私人机构、工商企业内部等机构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完整的研究,希望能找出这段时期内上海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如何发生及形成的,在从初等至高等教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各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和关系,以及阐明不同层次的设计教育模式之间各自的特点。
-
与达·芬奇同行[英] 马丁·肯普 著,沈丽暘 译这本书讲述了一段传奇艺术家与艺术史权威专家时空穿越500年的“私人关系”,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达·芬奇敬献纪念之作。作者马丁·肯普被誉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研究达·芬奇的学者,他在这本书中将自己与达·芬奇同行共生50年的历程娓娓道来。书中讲述了真正的专业学者如何进行手稿查阅、艺术品修复、身份断定、科学检测、真伪鉴别等,如何侦探般地破译“达·芬奇密码”,以及世界名画背后的利益纷争、自由港里巨额艺术品交易的游戏规则、顶级富豪圈的收藏风波……肯普还在书中阐述了他对《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看法,重新讲述了他在辨认被盗的《纺车边的圣母》时所扮演的角色。书中以所讨论的作品为例,从不同角度对这位天才艺术家展开研究,其中包括相关的技术分析和依据达·芬奇创作的流行文化作品以及他在去世后500年内所产生的持久影响。
-
江户艺术论永井荷风 著,李振声 译《江户艺术论》一书收录了永井荷风关于浮世绘、歌舞伎和狂歌的十篇文章,其中尤以对浮世绘的研究最为精深隽永。周作人曾深受其影响,在自己文章里反复引用荷风的文字,共鸣于荷风所谓的“东洋人的悲哀”。 与西方人对浮世绘在形式上的新奇之美的推重不同,荷风对浮世绘的赏鉴有其文化与审美的特别寄托。浮世绘诞生于锁国的江户时代,出自与虫豸同然的町人之手,制作于穷街陋巷的出租屋中,与官家崇尚的艺术相去甚远,却以其暗沉优雅的色调,反映出专制之下庶民生活的悲欢与浮梦。 荷风在本书中勾勒了浮世绘的起源、传承、高潮与衰落,对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浮世绘大家及其代表作做了精审、体贴的分析,仿若导览人,带读者通过浮世绘的画面,重回江户时代,领略歌舞伎演出的盛景、吉原不夜城的欢乐,以及郊野与都市风景的闲雅。 荷风构建出的江户世界,映射出他对庶民生活勃发的生机的礼赞,对日本传统风物风俗的追念,对柳巷花街隐藏的悲哀颓废之美的欣赏,由此形成独属于他的唯美世界,而在其中,暗自寄寓着他对当时日本西化的浅薄与政治高压的批判。
-
最后的达·芬奇[英] 本·刘易斯 著,白文革 译2005年,达·芬奇的油画《救世主》重现于世,在美国的一家二流拍卖行被人以1175美元购得。辗转于画廊、修复室、博物馆、自由港、拍卖行之后,2017年,《救世主》以4.5亿美元的创纪录价格成交,顶着“男版蒙娜丽莎”“世界最昂贵画作”“最后的达芬奇”等头衔,再次隐匿。 这幅画真的是达芬奇创作的吗,还是由他和学徒们共同绘制,更甚者,是一幅伪作?消失200多年,这幅如此重要的画去了哪里?过度修复之后,我们还能称其为达芬奇的作品吗?是谁重金买下了《救世主》?4.5亿美元是物有所值,还是营销天才疯狂的杰作?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深埋之宝和探索艺术真相的冒险故事。从英王查理一世与同时代其他欧洲君主的艺术收藏宝库,到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漂洋过海进行艺术淘宝,再到当今俄罗斯寡头、中东皇室的挥金如土,《救世主》见证了全球艺术收藏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也透露了艺术品交易的诸多内幕。
-
无限的清单翁贝托·艾柯《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
美的历史·丑的历史翁贝托·艾柯本书为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艾柯经典作品《美的历史》和《丑的历史》套装。《美的历史》是艾柯第一本“有图为证”的著作,全书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藉由本书,艾柯带我们一步步穿过许多历史时代,从古典以至当代,一路破除成见,打开新视角,来到今天的审美观:今天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宽容、综纳百川的多神世界。 《丑的历史》为《美的历史》撰写的这部姊妹篇既是对视觉的冲击,也是对思维的挑衅。艾柯尝试把丑作为历史和文化批评的一部分做进一步的分析,呼应上一次的寻美之旅。这种兼收并蓄的研究别具一格,必将吸引文化和艺术史学者以及一般读者对这个颇受冷落的主题产生兴趣。
-
辉煌的艺术〔意〕伊拉里亚·奇塞利 著,周彬彬 译本书为“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介绍了浪漫主义在欧洲的起源与发展、表现形式与特点,丰富详尽地展现了十九世纪初冲击欧洲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的全部本质。浪漫主义征服了所有的艺术领域并扩展到新世界,时至今日依旧影响巨大。本书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及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化和历史。
-
世界音乐简史创美工厂[西] J.L.伊里亚特 著《音乐历史简史》是一幅音乐历史全景图。音乐是一种古老的文明,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原始人类用自己的声音发出旋律,之后涌现了无数杰出的音乐家,用乐章谱写了人类别样而迷人的历史。本书梳理了从远古时期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以及20世纪的音乐历史,列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并提供经典曲目的聆听建议。全彩插图丰富地展现了每个时代的音乐风采,引领你敲开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大门。
-
论晚期风格萨义德 著在其引人入胜的最后一本著作里,萨义德打算挑选出一些文章、诗歌、小说、电影和歌剧,以确定晚期风格如何能够解释创作生涯的演变。他探讨了濒临死亡的艺术家怎样使“不合时宜与反常”进入自己的作品,正如托马斯·曼、理查德·施特劳斯、让·热内、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等人的晚期作品所表现的那样。此外,萨义德还考察了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莫扎特的《女人心》,以及欧里庇得斯的《酒神的女祭司们》和《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等。 萨义德指出,人们当然可以在晚期作品里发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使得[作者]毕生的美学努力臻于圆满”,但在这本书里,他所讨论的是那些作为“不妥协、艰难和无法化解之矛盾”的艺术的晚期。萨义德认为这些作品都充满深刻的冲突和一种几乎难以理喻的复杂性,与当时流行的作品形成鲜明反差,然而它们在每位艺术家所属的特定领域中都是真正的天才之作。 《论晚期风格》雄辩动人、论理精辟,极具启示性,也称得上是萨义德本人杰出的晚期作品。
-
形象及其隐喻李健 著本书追踪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不同阶段z具代表性的视觉形象符号,重点剖析了英雄形象所隐含的宏大叙事及其形象符号运行机制;消费偶像所代表的“眼球经济”产业形态及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凡人形象所表征的当代中国人主体身份建构和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该书从社会变迁的文化社会学视角,提炼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大时代”“小时代”和“微时代”三个阶段,并以形象类型学方法,创新性地分析其典型的形象谱系和话语构成,由此揭示出两个重要转变的文化逻辑:当代文化从理想主义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转变;形象塑造从精神化的英雄向物质化的成功人士,再向符号化的消费偶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