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图像与社会(美)包华石 著这是 汉学家包华石历年研究论文的自选集,他在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近代以来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方面的研究尤有特色,在欧美汉学界有较大影响。本书从古代中国的艺术和视觉出发,结合观念史、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呈现出对艺术史的广博视野,其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充满张力而富有启发性。
-
艺术史的风景吕澎本书为艺术史学者吕澎几十年来所撰文集,共分为两个部分:上篇为《历史、写作与问题》,主要涉及20世纪和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与写作,不少是针对当时艺术与史学领域讨论的问题,例如“当代如何成史”“什么是当代史”等。下篇为《参与艺术史》,是作者对若干年来参与新艺术讨论和艺术项目实践的思考与记录,例如策划“广州双年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改造历史”“溪山清远”等新艺术史上具有实验意义的展览。作者认为历史是书写的结果,就像作为艺术史基础的古典学是不断探险、不断思考与不断诠释的结果一样,艺术史同样是在理解与写作的过程中逐渐成形的。正是在不同作者书写艺术史的实践中,构成了让人不断去领略的艺术史的风景。
-
同绘赤壁王一楠 著对苏轼与赤壁的描绘,自北宋起成为持续不断的画史现象。近千年来,有大量作品表现了元丰三年苏轼游览、书写赤壁的事件,其中有许多出自名家之手。不同的作品如何表现同一个主题?看似偶然遗世的画作、间隔久远的艺术代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为什么有如此庞大的群体参与到“东坡赤壁”画题的定制、创作及鉴藏过程中来?本书以存世的百幅图像为线索,从艺术史、文学史、思想史融合的角度,梳理赤壁图像的发展脉络,阐明与图像相关的人文记忆。在关注形式差异与相似的交锋之时,本书意在阐明内在于图像中的古今共感的生命意识,探索立足中国艺术传统的图式研究模式。
-
中国绘画史潘天寿 著《中国绘画常识》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目前“南北宗论”“吴浙之争”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大学丛书”。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展,迄今为止,潘天寿仍然是在这个方向上走得蕞远的人之一。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毛君炎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始建于1922年,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由冬宫、小艾尔米塔什、旧艾尔米塔什、新艾尔米塔什和剧院等建筑组成,由历代沙皇、女皇兴建购藏,是与卢浮宫齐名的世界艺术宝库。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仅房间就有1000多间,展览线总长达30公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作者以对世界艺术史的熟稔和数度亲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参观考察的经历,精选50件艺术珍品,从艺术特色、艺术史渊源、艺术家三个维度,结合每一幅作品娓娓道来,让读者每欣赏一幅作品,在艺术上都有所得;而且作者长于将多幅同类作品、不同艺术家比较鉴赏,让读者一篇多得,仿佛完成了一次思接千里、视通古今的艺术之旅。
-
中国与俄语国家文化艺术教育交流精粹王蕊,徐娜本书围绕中国与俄语国家美术艺术、音乐艺术、国情文化及相关研究,就中国与俄语国家在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精神指引,厚植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
卢浮宫陈悦,李非霏作为巴黎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是巴黎诸多博物馆中当之无愧的?冕之王。 从11世纪修建的防御性城堡,到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皇宫,再到面向全世界艺术爱好者开放的博物馆,卢浮宫伴随着身旁静静流淌的塞纳河,一起悠然度过了8个多世纪,?其作为博物馆的历史也已有126个年头。笔者从卢浮宫内精挑细选了50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佳作,主题涉及以下六大门类 :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意大利?艺复兴绘画和雕塑、法国绘画、欧洲北方绘画、古埃及和古代近东文明。卢浮宫的绘画艺术馆是世上任何一家艺术博物馆都无法望其项背的。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跨越 14—19世纪500年的漫长时光,几乎囊括了整个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珍贵作品。
-
伊朗艺术史[伊朗][伊朗]哈比比安拉·阿亚图拉希本书是全球伊朗艺术通史的中文版,是一部得到伊朗官方认可的,从史前到21世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其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的伊朗地区艺术通史。本书在伊朗学界具有较好的反响,也赢得了国际学界的关注,被译为英文,中译本即译自英文版,但依然较好保持了原著的内容和特色风格,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翻译著作。通览全书,颇觉书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内容编排框架,以伊朗特色伊斯兰艺术文化的传承流变演进为主题,体现遵从艺术发展规律的宏观叙史框架事理逻辑。本书的艺术史分期没有附合通行的社会历史上古、中古、近现代分期,而是自成体系、自成逻辑的大体按照伊朗地区,原生艺术交融发展的民族特色形成期、伊斯兰化后伊朗特色伊斯兰艺术文化交融流变发展期和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特色伊斯兰艺术文化振兴期分期叙史,既具民族地域特色,又突显了伊斯兰艺术文化的主题叙史。内容叙事结构,以伊朗特色伊斯兰艺术文化的流变演进为中心,体现围绕艺术发展成就的中观叙史结构逻辑。本书通过伊朗社会历史发展各时期,各类艺术形成坚守民族特色,多民族、多文化交流的兼容并蓄融合发展成就及影响力叙史,脉络清晰的展现出伊朗伊斯兰艺术文化开放性、世界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内容叙事呈现,以伊朗艺术的民族特色为主旨,体现强化伊朗特色伊斯兰艺术文化微观叙史的内容表达逻辑。全书结合实证材料的具体细节叙事,于各艺术形成的形制风格、技法技艺演进的伊朗元素勾显中,直观形象地展现出伊朗艺术文化的民族性。
-
如何解读大洋洲艺术[美]埃里克·谢尔格伦本书介绍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的多件大洋洲文化圈艺术作品,包含了来自太平洋上多个地区的雕塑、手工艺品、仪式器具等,它们与当地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宗教仪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内容按照地区分类,深入分析了每件作品的工艺、功能和精神内涵,展示了大洋洲文化圈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文化的内在联系。书中包含大量高清彩色插图,使读者能够观察到作品细节,更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的大洋洲文化。
-
西方艺术三万年王瑞芸 著《西方艺术三万年》概述了西方艺术三万年的历史,描述了西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进程,内容从原始洞窟壁画到数码时代的数字艺术,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与市面上的其他艺术史类书籍相比,本书的特点是将艺术“还原”到人本身,将艺术作品放回历史语境,从人心观念的角度理解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演变,因为“艺术不是由人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人心观念支配的”。 本书文字通俗生动,叙述深入浅出,角度独特深刻,能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进入艺术的世界,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