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影像 历史 诗歌[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王名南 译“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是一个致力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2015年的年度讲座的题目为“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迪迪-于贝尔曼围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展开,讲解影像的视觉结构如何创造出连贯的历史图景,又如何通过诗歌式的建构表现出来。 首讲从影片的纪实和抒情双重特质切入,追溯爱森斯坦的理论源头;第二讲关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与特写;第三讲分析爱森斯坦电影的诗性结构及其营造出的史诗“氛围”。 讲座详细分析电影中的哀悼场景,以及由这种悲怆的塑造而为影片带来的心理意义上超乎寻常的强度,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引导出对影像和时间之间多重关系的思考。
-
博物馆里的中国卢永琇在哪里徜徉,可以领略人类文明的精髓?到哪里游览,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的神奇?在哪里动手,可以直观体验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捷?答案是:博物馆。亲爱的小读者们,我们盼望在博物馆里见到你们的笑脸。
-
美人之谜――中野京子带你看名画(日)中野京子知名艺术普及作家中野京子以40幅作品为中心,追寻隐秘在美貌之后不被世人知晓的故事,追踪作品中美的光和影。有人以美为武器实现人生逆转,有人因美貌而招致祸难;有人的美转瞬即逝,有人的美给身边带来血光之灾,有人的美偏偏唯独不能打动心爱的人,有人的美却被自己嫌弃等。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与美相关的故事,每个美的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波澜起伏、值得期待的人间戏剧。让我们来了背后精彩故事,体会一下美人们的喜怒哀乐。
-
色彩列传(法)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著这是一部颜色的历史——红色的文化史。西方人很早就能制造出红色颜料和染料,比其他任何色彩都要早得多。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红色一直是色彩中的“王者”。从材质、社会、艺术、文学和符号象征意义等各方面看,红色的内涵都是最丰富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红色曾是权力、财富和尊严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美。到了中世纪,红色的宗教意义有所加强,既象征基督之血,又代表地狱之火。类似的两面性也体现在世俗社会里,红色既象征爱情、光辉与美,又代表傲慢、暴躁与纵欲。16世纪兴起的新教伦理对红色非常敌视,认为它是不道德、不体面的色彩,而且认为它体现了天主教会的奢华与浮夸。从这时起,在欧洲各地,包括天主教国家在内,红色的地位都有所衰落。在整个近代时期,这样的衰落一直在持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既体现在世俗文化领域,也体现在符号象征领域。尽管如此,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红色又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获得了新的意义。它象征着某种激进和颠覆的力量,后来又作为左派政党的标志,时至今日这依然是红色的重要功能。《色彩列传:红色》是色彩列传的第四部,配有丰富、精彩的插图。这套系列丛书旨在从欧洲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一门色彩历史学。该系列的前三部分别是《色彩列传:蓝色》《色彩列传:黑色》和《色彩列传:绿色》。
-
思想与艺术周天黎暂缺简介...
-
无形之神(美)巫鸿 著,郑岩 编“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三十余年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对中国古代礼仪艺术的内涵、定义及沿革做了界定,把历史研究的重点还原到古代美术作品的原始功能、意义和环境上去;同时引进多种现代美术史中的分析观念,从“空间性”、“时间性”、“物质性”等多个角度讨论中国古代墓葬、建筑、绘画和器物的基本特质。 继《传统革新》《超越大限》与《陈规再造》之后,《无形之神》为文集的第四卷,收录作者1999年至2003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这一阶段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关注方法论,如《汉画读法》解读武梁祠画像的思想和语言系统,《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探讨城市物质形式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无形之神》《说“拓片”》《时间的纪念碑》等一系列论文,选择了道教对老子的表现、碑刻拓片、钟鼓楼等精巧的切入点,深化阐释古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的物质性、历史性、时空观,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五《残碑何在》与卷六《思考尺度》,敬请关注。
-
图解西方艺术史[意] 费代里科·波莱蒂 著,霍焱 译《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先锋艺术》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七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20世纪上半叶这个极具自由精神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从野兽派、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包豪斯,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创新不断,艺术家以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本书将这些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运动等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一一道来,勾画出整个时代的艺术脉络。 在地点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莫斯科、柏林、巴塞罗那、巴黎到纽约,随着大批欧洲艺术家移居美国,欧洲新兴的艺术流派在美国得到了发展与延续。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 达利、爱德华?? 霍普等为代表的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作品都将呈现在你眼前。 读完这本书,你将会了解到: ★日本艺术对欧洲的艺术流派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野兽派的名称从何而来? ★包豪斯学院为何创建,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拼贴画何以成为现代艺术的转折点? …… 更多真实有趣的艺术图景等待你发现!
-
音乐对生物的功能研究王鸿嘉 著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多。本书收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阐述了音乐魔力的基本概况,包括音乐胎教,音乐治疗,音乐对情感的调控,对牛弹琴,音乐声频对鼠、昆虫、细菌、微生物的调控,;音乐声频对植物的调控共七章。《音乐魔力》一书在内容上竭力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充分反映国内外科研成果。在结构上,各章之间既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
续书谱图解邓散木 著,冯顺利 整理《续书谱图解)》是一《续书谱图解)》论普及读本,收录了由邓散木先生为南宋姜夔所著的《续书谱》全文进行翻译,疏解其中典故,并随文插配相关图例而成的《续书谱图解》原稿,以邓散木书家的视角、图解的方式,因循《续书谱》的内容次序,对中国书法各种书体渊源及互相之间关系,以及书法临习方面的各项事宜做出独特的阐述。《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是南宋书论中成就高、影响大的学术著作。书中并附唐朝孙过庭论述历代书法及变迁的专著《书谱》全文内容,选用高清馆藏详图展现,并针对原文进行提炼整理、翻译、赏析点评,让读者在阅读邓散木先生《续书谱图解》内容后,能够一赏《书谱》全貌。全书将唐、宋两朝两部书法理论典籍归为一本,供读者阅读学习。
-
中国音乐隐喻史王炳社 著《中国音乐隐喻史》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中国音乐隐喻发展和研究历史的专著,具有填补音乐学术空白之意义。全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人类的意识、思维与隐喻”,内容包括:人类意识的产生与思维的形成、类化意象和集体表象;第二章为“中国音乐隐喻的成因”,内容包括: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客观原因、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主观原因、中国音乐隐喻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上古时期中国音乐隐喻概况、商周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秦汉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四章为“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隋唐五代时期音乐隐喻的特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隐喻、隋唐代的民间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五章为“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宋代的宫廷音乐隐喻、宋代的文人音乐隐喻和民间音乐隐喻、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隐喻、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观;第六章为“明清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明代的音乐隐喻、明代的音乐隐喻观、清代的音乐隐喻、清代的音乐隐喻观。 这些内容按照章节乃至具体内容,既独立成篇又有机连缀成一个整体,既遵循时间逻辑顺序又按照音乐隐喻的学术内涵来撰写,所以它和一般的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乐批评史有较大区别,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相信它能够给音乐研究乃至整个艺术研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定启迪,也会给从思维层面研究音乐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