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张岱年 著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01
ISBN:9787534393006
定价:¥27.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作者简介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哲学家。曾为北京大学教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评析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各种代表性思想,并揭示伦理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全书共十二章,前两章和最后一章概述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和伦理学史的一般研究方法,其余九章则分别就道德的层次序列、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人性学说、仁爱学说、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三纲五常、意志自由、天人关系、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等问题作了细致的辨析,促进了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并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本。
目录
序
第一章 总论
一、哲学与伦理学
二、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基本形势
三、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四、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第二章 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
二、关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更替
四、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基本派别
第三章 道德的层次序列
一、道德的知与行
二、道德的纲领与条目
三、道德与社会风尚
四、道德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 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二、道德的阶级性
三、道德的普遍性形式与特殊性内容
四、道德的继承性——如何评价传统美德
第五章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一、所谓人性的意义
二、对于人性概念的剖析
三、人性善恶
四、人性学说的评价
第六章 仁爱学说评析
一、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
二、道家对于儒、墨“仁爱”学说的批评
三、“博爱”与“民胞物与”
第七章 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
一、“义利”问题的演变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三、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
四、“理”与“欲”的对立与统
第八章 论所谓纲常
一、先秦诸子的“君臣”观与“忠”的观念的演变
二、“三纲”批判
三、“五伦”与“五常
四、礼、智、信的分析
五、其他道德规范
第九章 意志自由问题
一、古代关于意志的学说
二、“力”与“命”
三、“义”与“命”
四、“志”与“功”
第十章 天人关系论评析
一、伦理学与本体论
二、“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
三、“天人之分”与“天人交胜”
四、天与人的区别与联系
第十一章 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一、修身、养心
二、“内外”、“知行”
三、“仁人”、“圣人”、“至人”
四、如何评价古代修养论
第十二章 整理伦理学说史料的方法
一、史料的调查
二、史料的鉴别
三、史料的解释
四、史料的贯通
附录一: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附录二:引用书目
附录三:张岱年先生著作、论文存目(1983—1989)
第一章 总论
一、哲学与伦理学
二、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基本形势
三、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四、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第二章 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
二、关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更替
四、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基本派别
第三章 道德的层次序列
一、道德的知与行
二、道德的纲领与条目
三、道德与社会风尚
四、道德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 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二、道德的阶级性
三、道德的普遍性形式与特殊性内容
四、道德的继承性——如何评价传统美德
第五章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一、所谓人性的意义
二、对于人性概念的剖析
三、人性善恶
四、人性学说的评价
第六章 仁爱学说评析
一、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
二、道家对于儒、墨“仁爱”学说的批评
三、“博爱”与“民胞物与”
第七章 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
一、“义利”问题的演变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三、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
四、“理”与“欲”的对立与统
第八章 论所谓纲常
一、先秦诸子的“君臣”观与“忠”的观念的演变
二、“三纲”批判
三、“五伦”与“五常
四、礼、智、信的分析
五、其他道德规范
第九章 意志自由问题
一、古代关于意志的学说
二、“力”与“命”
三、“义”与“命”
四、“志”与“功”
第十章 天人关系论评析
一、伦理学与本体论
二、“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
三、“天人之分”与“天人交胜”
四、天与人的区别与联系
第十一章 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一、修身、养心
二、“内外”、“知行”
三、“仁人”、“圣人”、“至人”
四、如何评价古代修养论
第十二章 整理伦理学说史料的方法
一、史料的调查
二、史料的鉴别
三、史料的解释
四、史料的贯通
附录一: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附录二:引用书目
附录三:张岱年先生著作、论文存目(1983—198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