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李志刚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ISBN:9787112118014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陆河流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和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制约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约束条件下,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为双重导向,以统筹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目的,开展下列问题的研究:(1)通过河西走廊开发历史与人居环境变迁关系的分析,概括出人居环境问题的实质;(2)探讨两种相关机制:人居环境演变机制,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3)河西走廊承载力的空间分布;(4)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5)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准则和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定量定性互补”等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类经济活动对水土资源的空间利用模式,严重背离了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属性,导致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虽然局部改善,但整体日益恶化。(2)河西走廊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已经超载。2006年河西走廊实际人口为482万人,而相对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只有315万人,超载近170万人;相对水资源对耕地的相对承载力只有29万公顷,但耕地面积已达67万公顷,超载38万公顷。河西走廊由东向西,相对水资源对人口承载力大体上呈现“超载→临界→富余”的变化,东部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严重超载。(3)针对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存在着缺乏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缺点与问题,本书根据河西走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条件空间分异与组合的特殊规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通过突出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制约作用,建立评价体系,以县级地域为基础单元,将河西走廊地域功能类型划分为连续的、逐次过渡的3大类、6种类型。3大类是:保护类、过渡类、发展类;6种类型是:严格保护区、保护区、临界区、适度发展区、发展区、逐步转型发展区。(4)将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模式体系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以水资源水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统筹的基本准则;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的空间调控与管制模式;以节水为核心、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适速适度、城乡区域统筹的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建设模式。
作者简介
  李志刚,男,清华大学博士,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师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地区人居环境与城乡空间发展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励,其中部级奖1项(排名第1),省级奖2项、省高校奖2项(均排名第1)。历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系主任、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先后担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沙漠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国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为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水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顾问、中共平凉市委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4年任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
2.1 关于干旱区水资源研究
2.2 关于干旱荒漠绿洲地区资源环境研究
2.3 关于河西走廊发展历史的研究
2.4 关于城市化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2.5 关于承载力研究
2.6 关于空间地域功能类型区研究
2.7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
2.8 关于自然、文化、区域等的保护与发展及其模式研究
2.9 相关研究的主要启示与存在的问题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3.1 理论基础
3.2 本书的主要视角和研究框架
第4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现状、历史与问题
4.1 河西走廊区域人居环境现状
4.2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演变历史
4.3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5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相关机制分析
5.1 水资源制约下人居环境的演进机制
5.2 可持续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
第6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的基础:承载力分布
6.1 本研究对干旱区承载力评价问题的基本见解
6.2 地级空间单元承载力评价
6.3 县级空间单元承载力评价
第7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
7.1 理论认识与划分依据
7.2 资源环境承载力
7.3 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
7.4 基于县级单元的保护与发展地域类型划分
第8章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准则和模式
8.1 以水资源水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统筹的基本准则
8.2 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的空间调控与管制模式
8.3 以节水为核心、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
8.4 适速适度、城乡区域统筹的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建设模式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