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法

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法

作者:冷方南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ISBN:9787509138380

定价:¥6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一部讨论“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的专题著述。修订版在原版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和补充。全书分上、下篇和附录篇。上篇:西医基础与临床。基础部分,论述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问题、儿童多动症名称的沿革、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部分,分临床诊断研究、治疗研究、预防和早期干预、预后等。下篇:中医证治。分导论、证治两个部分。导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儿童生理特点、中医学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证候诊断及模式、中医药治则与治法、护理调摄与预防,以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证治部分,将儿童多动症分为10个证(证候),分证详论。每个证,均按“证候名称”“临床表现”“辨证分析”“疑似证鉴别”“诊断要求”“论治法则”“方剂选要”“中成药选介”“穴位贴敷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饮食疗法”“音乐疗法”“验案选萃”“辨治按语”“文献选录”等项编写。附录篇:收载了儿童行为量表、儿童多动症科研病历格式、儿童多动症中医证候诊断病历、儿童多动症门诊病历、儿童多动症临床观察病历等内容。末附方剂汇编,以备检索。本书内容丰富,科学性与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儿童多动症研究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中医学术爱好者及广大患儿家长参考。
作者简介
  冷方南教授,祖籍山东省海洋市人,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1963年起从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987年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1980年起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秘书长。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治疗研究工作,1986年11月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儿童多动症专题学术会议;1991年、2004年主持召开第二、三届儿童多动症专题学术会议.组织全国16个省市级医疗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开发了治疗儿童多动症”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的中成药“静灵口服液“。主要著述《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医证候辨治轨范》《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感冒论治学》《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倡导养阴的朱丹溪》古籍校勘《丹溪手镜》《脉因证治》《症因脉治》《本草乘雅半偈》等20余部。
目录
上篇 西医基础与临床
 第一部分 西医基础
  第一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一、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第二节 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
   一、注意的发展
   二、记忆的发展
   三、思维的发展
   四、想象的发展
   五、意志的发展
   六、情绪、情感的发展
   七、气质的形成
   八、个性、性格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问题
   一、儿童行为发展问题概述
   二、儿童一般行为问题
   三、学校行为问题
   四、儿童发育性障碍
   五、进食与排泄障碍
   六、儿童睡眠障碍
   七、外向性行为障碍
   八、儿童抽动障碍
   九、儿童情绪障碍
  第四节 儿童多动症名称的沿革
   一、定义和范畴
   二、沿革和命名
  第五节 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
   一、患病率
   二、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第六节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一、生物学因素
   二、社会、心理、家庭环境高危因素研究
   三、感觉统合失调
 第二部分临床
  第一节 临床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不同年龄段的临床表现
   三、共患病
   四、信息收集
   五、诊断标准
   六、鉴别诊断
  第二节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行为矫正治疗
   三、认知行为训练
   四、心理治疗
   五、教育干预
   六、生物反馈治疗
   七、感觉统合训练
   八、多维治疗
   九、音乐疗法
   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沙盘疗法
  第三节 预防和早期干预
   一、ADHD的干预原则
   二、对ADHD儿童的干预
   三、对父母方面的干预
   四、对学校方面的干预
   五、药物治疗
   六、预防措施
   七、ADHD的饮食疗法
  第四节 预后
下篇 中医证治
 第三部分 导论
  第一节 儿童生理特点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三、三有余,四不足之说
  第二节 中医对注意缺陷障碍的认识
   一、病因
   二、病机特点
  第三节 证候诊断及模式
  第四节 中医药治则与治法
   一、治疗原则
   二、分证治法
  第五节 护理调摄与预防
   一、护理调摄
   二、预防
  第六节 疗效评价标准
 第四部分 证治
  第一节 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
  第二节 心气阴两虚证
  第三节 心脾气虚证
  第四节 心肾气虚证
  第五节 脾气不足,痰浊内阻证
  第六节 心肝火旺证
  第七节 痰火扰心证
  第八节 瘀血内阻证
  第九节 肝气郁结,脾气虚弱证
  第十节 心肝肾失调证
附录篇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