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子宫颈癌
作者:蔡红兵 等主编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ISBN:9787502364342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子宫颈癌》系统介绍了子宫颈癌的诊治理论、技术和实践,包括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病理学、阴道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宫颈小细胞癌、官颈残端癌等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随访和复发癌处理等。此外,还介绍了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和进行生理、心理及功能康复的方法,以及宫颈癌患者的卵巢移位及激素替代治疗。《子宫颈癌》可供肿瘤妇科专业医生、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蔡红兵,女,博士,现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妇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妇科肿瘤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有独到之处。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完成了“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I/DDP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卵巢癌的预后因素”、“子宫颈癌手术技巧的改进”、“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IB、ⅡA期子宫颈癌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的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两项分别获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及推广三等奖。主编或参编《现代妇科肿瘤学》、《现代妇科肿瘤治疗学》、《妇科肿瘤临床手册》、《妇科肿瘤临床丛书:子宫颈癌》等11部医学专著。在《Journal of ObstetncGy Imcological Research》、《Clinical Oncology》、《Inrernational Journalof Gyrmcological Carlcer》和《中华妇产科杂志》、《肿瘤》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陈惠祯,男,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手术学组组长,湖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获国务院津贴的省管专家,被中国抗癌协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妇科肿瘤专家。长期从事妇科肿瘤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外阴癌根治手术。创新了多种手术方法,如盆腔腹膜外逆行性子官切除、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膜外卵巢移位术、官颈癌根治术中的输尿管悬吊术、阴道部分重建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以及保留输尿管床术式等。1990年以来取得16项科研成果,其中承担卫生部和湖北省科委项目——湖北省五峰县宫颈癌防治研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920%和81%,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1984年起开展“盆腔腹膜外逆行性子宫切除在晚期卵巢癌缩瘤术中的应用”,至2003年12月为300余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实行这种手术,与常规腹膜内操作比较,5年生存率由7.8 %提高到35.05%,手术成功率由25%提高到97%。该手术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实施卵巢癌缩瘤术的最大困难,其手术技巧十分娴熟,对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做出了重大贡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环孢菌素A在卵巢癌化疗中的增效作用的研究”和“干扰素和维甲酸对卵巢癌联合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分别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IB、ⅡA期子宫颈癌手术方式与技巧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余成果先后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其中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或科研成果推广三等奖。主编《现代妇科肿瘤治疗学》、《实用妇科肿瘤手术学》、《妇科肿瘤手术图谱》、《妇科肿瘤临床丛书:子宫颈癌、子宫体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和《现代妇科肿瘤学》等医学专著16部,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人。
目录
第一章 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危险因素
第二章 子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
第二节 染色体异常
第三节 表皮生长因子和Her-2/neu受体
第四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和受体
第五节 血管形成
第三章 子宫颈癌病理学
第一节 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子宫颈癌大体形态
第三节 鳞状细胞癌
第四节 腺癌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癌
第六节 恶性黑色素瘤
第七节 恶性间质源性肿瘤
第八节 淋巴组织肿瘤
第九节 宫颈其他少见肿瘤及转移性肿瘤
第十节 宫颈的瘤样病变
第十一节 良性肿瘤
第十二节 炎性病变
第四章 宫颈/阴道细胞学
第一节 宫颈细胞学发展简史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细胞学检查取材、制片及相关技术
第三节 宫颈细胞学诊断的报告方式
第四节 宫颈细胞病理学描述性诊断及其标准
第五节 宫颈细胞病理学普查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第一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第二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
第六章 子宫颈癌阴道镜检查
第一节 阴道镜简介
第二节 阴道镜检查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阴道镜的图像及术语
第四节 宫颈的常见疾病阴道镜图像
第七章 宫颈癌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癌肿影像特征与分析
第三节 影像学分期
第四节 宫颈癌移位卵巢的影像观察
第五节 影像检查诊断价值
第六节 宫颈癌影像检查建议
第八章 DNA倍体分析系统
第一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的分子病理学背景
第三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介绍
第四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 子宫颈癌的预防
第一节 一级预防
第二节 二级预防
第三节 三级预防
第十章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第一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展与逆转
第二节 临床特点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五节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范围、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第六节 物理治疗及放射治疗
第七节 治疗结果
第八节 治疗后随访及复发病变的处理
第十一章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
第一节 诊断标准
第二节 临床特征
第三节 诊断方法
第四节 淋巴结转移及相关因素
第五节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六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二章 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第一节 扩散方式及分期
第二节 临床特征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五节 手术治疗
第六节 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第七节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
第八节 放射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第九节 化学治疗
第十节 综合治疗
第十一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三章 子宫颈腺癌
第一节 发病率、发病因素及生物学行为
第二节 临床特点
第三节 诊断与临床分期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四章 子宫颈腺鳞癌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第二节 病理学特征
第三节 临床特征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预后
第十五章 子宫颈小细胞癌
第一节 发病率、发病因素及生物学行为
第二节 组织起源及命名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六章 子宫颈残端癌
第一节 发病率、病理类型及扩散方式
第二节 临床特点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五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七章 子宫颈其他恶性肿瘤
第一节 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
第二节 子宫颈葡萄状肉瘤
第三节 子宫颈癌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第四节 子宫颈恶性腺瘤
第五节 子宫颈恶性淋巴瘤
第六节 子宫颈转移癌
第十八章 子宫颈癌合并妊娠
第一节 妊娠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诊断方法
第三节 处理原则
第四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九章 子宫颈浸润癌治疗后随访及复发癌的处理
第一节 治愈、复发的定义,复发部位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子宫颈癌治疗后随访时间及随访内容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五节 放射治疗
第六节 化学治疗
第七节 手术治疗
第二十章 子宫颈癌治疗后生活质量
第二十一章 子宫颈癌治疗后的心理康复
第二十二章 子宫颈癌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及性康复
第一节 子宫颈癌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子宫颈癌治疗后的性功能康复
第二十三章 子宫颈癌激素替代治疗及卵巢移位
第一节 子宫颈癌激素替代治疗
第二节 子宫颈癌卵巢移位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危险因素
第二章 子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
第二节 染色体异常
第三节 表皮生长因子和Her-2/neu受体
第四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和受体
第五节 血管形成
第三章 子宫颈癌病理学
第一节 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子宫颈癌大体形态
第三节 鳞状细胞癌
第四节 腺癌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癌
第六节 恶性黑色素瘤
第七节 恶性间质源性肿瘤
第八节 淋巴组织肿瘤
第九节 宫颈其他少见肿瘤及转移性肿瘤
第十节 宫颈的瘤样病变
第十一节 良性肿瘤
第十二节 炎性病变
第四章 宫颈/阴道细胞学
第一节 宫颈细胞学发展简史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细胞学检查取材、制片及相关技术
第三节 宫颈细胞学诊断的报告方式
第四节 宫颈细胞病理学描述性诊断及其标准
第五节 宫颈细胞病理学普查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第一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第二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
第六章 子宫颈癌阴道镜检查
第一节 阴道镜简介
第二节 阴道镜检查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阴道镜的图像及术语
第四节 宫颈的常见疾病阴道镜图像
第七章 宫颈癌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癌肿影像特征与分析
第三节 影像学分期
第四节 宫颈癌移位卵巢的影像观察
第五节 影像检查诊断价值
第六节 宫颈癌影像检查建议
第八章 DNA倍体分析系统
第一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的分子病理学背景
第三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介绍
第四节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 子宫颈癌的预防
第一节 一级预防
第二节 二级预防
第三节 三级预防
第十章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第一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展与逆转
第二节 临床特点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五节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范围、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第六节 物理治疗及放射治疗
第七节 治疗结果
第八节 治疗后随访及复发病变的处理
第十一章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
第一节 诊断标准
第二节 临床特征
第三节 诊断方法
第四节 淋巴结转移及相关因素
第五节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六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二章 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第一节 扩散方式及分期
第二节 临床特征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五节 手术治疗
第六节 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第七节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
第八节 放射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第九节 化学治疗
第十节 综合治疗
第十一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三章 子宫颈腺癌
第一节 发病率、发病因素及生物学行为
第二节 临床特点
第三节 诊断与临床分期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四章 子宫颈腺鳞癌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第二节 病理学特征
第三节 临床特征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预后
第十五章 子宫颈小细胞癌
第一节 发病率、发病因素及生物学行为
第二节 组织起源及命名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六章 子宫颈残端癌
第一节 发病率、病理类型及扩散方式
第二节 临床特点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五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七章 子宫颈其他恶性肿瘤
第一节 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
第二节 子宫颈葡萄状肉瘤
第三节 子宫颈癌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第四节 子宫颈恶性腺瘤
第五节 子宫颈恶性淋巴瘤
第六节 子宫颈转移癌
第十八章 子宫颈癌合并妊娠
第一节 妊娠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诊断方法
第三节 处理原则
第四节 预后及预后因素
第十九章 子宫颈浸润癌治疗后随访及复发癌的处理
第一节 治愈、复发的定义,复发部位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子宫颈癌治疗后随访时间及随访内容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五节 放射治疗
第六节 化学治疗
第七节 手术治疗
第二十章 子宫颈癌治疗后生活质量
第二十一章 子宫颈癌治疗后的心理康复
第二十二章 子宫颈癌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及性康复
第一节 子宫颈癌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子宫颈癌治疗后的性功能康复
第二十三章 子宫颈癌激素替代治疗及卵巢移位
第一节 子宫颈癌激素替代治疗
第二节 子宫颈癌卵巢移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