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
作者:姚才刚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ISBN:9787500486299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王阳明心学自产生以来,便备受当时学者们的关注,王学的信奉者、追随者较多。不过,王学又是一种较易引起争议的学说。在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对王学的理论缺失进行反思、批驳、补救的学者也不乏其人,此类学者可称为王学修正派。王学修正派相互之间未必有师承关系,各自的学说也不尽相同,可是,他们在对待王学的问题上却声气相通,遥相呼应。王学修正派对王阳明心学及其部分后学的学说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对它们暴露出来的诸种弊病加以修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王学由“虚”扭转为“实”,进而重建了儒家的道德理性精神。
作者简介
姚才刚,1972年4月生,湖北枣阳人。1995年获湖北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1年分别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已出版专著《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发表论文近50篇,参编论著多部。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国伦理学研究。现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
目录
总 论
一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二 王阳明的学术贡献与理论罅漏
(一)王阳明的学术贡献
(二)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罅漏
三 “左派王学”的思想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一)关于“左派王学”
(二)思想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三)“左派王学”与晚明学风
四 王学修正运动的兴起及主要类型
(一)王学修正运动的兴起
(二)王学修正运动的主要类型
五 王学修正运动的核心问题意识
(一)批驳、修正王阳明的“心即理”说
(二)批驳、修正王阳明的良知说及“左派王学”的“现成良知”论
(三)格物之辩
(四)驳斥王门“无善无恶”说,重申性善论
(五)重新梳理本体与工夫的关系
(六)佛禅习气之批判
第一章 罗钦顺
一 驳“心即理”说
(一)“心即理”说有“求内遗外”之弊
(二)“心即理”说有“师心自用”之嫌
(三)“心即理”说易与禅学混淆
二 驳良知说
三 阳明格物论质疑
四 驳《朱子晚年定论》
第二章 湛若水
一 心物之辩
二 格物之辩
三 良知之辩
四 “勿忘勿助”之辩
五 “随处体认天理”
六 理气心性合一论
七 修养工夫论
第三章 李材
一 “舍至善之外无别有体”
二 “止”、“修”并举
三 修身方法论
第四章 许孚远
一 “无善无恶不可为宗”
(一)对于善、恶内涵理解上的差异
(二)“无善无恶”与 “为善去恶”之间的矛盾
(三)“两种法门”之争
二 “心即性”质疑
三 “以克己为要”
第五章 顾宪成
一 “只提出性字作主,这心便有管束”
二 “吾儒之旨,只在善之一字”
三 “语工夫,只是小心二字”
四 重视研习儒家经典
五 彰显救世情怀
第六章 高攀龙
一 “知性善而后可言学”
二 “学必由格物而人”
三 “不敢纵口说一句大胆话”
四 驳“三教合一”论
五 “扶持程朱之学”
第七章 刘宗周
一 开掘“独体”凸显性体
(一)“独”与“慎独”
(二) 凸显性体
二 倚重工夫
三 汲取气学思想
四 严辨“意”、“念”之异
(一)“自其主宰而言谓之意”
(二)“意”、“念”之辨
五 驳斥“致良知”
六 “四句教”之争
第八章 黄宗羲
一 评王门良知说
二 评王门“四句教”
三 理气心性思想
四 “一本万殊”
五 政治哲学
第九章 顾炎武
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
(一)心性之学茫昧不可解
(二)空谈心性有害于治世
(三)“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四)王学末流流弊之批判
二 “明道救世”
(一)“博学于文”
(二)“行已有耻”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第十章 颜元
一 反对程朱、陆王的学术立场
(一)程朱、陆王学说之“空疏无用”
(二)程朱、陆王学说均有佛禅化与支离的弊端
(三)二元人性论之“悖谬”
二 倡导经世实学
三 正视利益问题
四 重视“习行”
五 复古倾向与寡头的实用主义
(一) 复古倾向
(二)寡头的实用主义
结 语
一 王学修正派的主要功绩与缺陷
(一) 主要功绩
(二)主要缺陷
二 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
三 知识与道德
四 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一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二 王阳明的学术贡献与理论罅漏
(一)王阳明的学术贡献
(二)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罅漏
三 “左派王学”的思想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一)关于“左派王学”
(二)思想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三)“左派王学”与晚明学风
四 王学修正运动的兴起及主要类型
(一)王学修正运动的兴起
(二)王学修正运动的主要类型
五 王学修正运动的核心问题意识
(一)批驳、修正王阳明的“心即理”说
(二)批驳、修正王阳明的良知说及“左派王学”的“现成良知”论
(三)格物之辩
(四)驳斥王门“无善无恶”说,重申性善论
(五)重新梳理本体与工夫的关系
(六)佛禅习气之批判
第一章 罗钦顺
一 驳“心即理”说
(一)“心即理”说有“求内遗外”之弊
(二)“心即理”说有“师心自用”之嫌
(三)“心即理”说易与禅学混淆
二 驳良知说
三 阳明格物论质疑
四 驳《朱子晚年定论》
第二章 湛若水
一 心物之辩
二 格物之辩
三 良知之辩
四 “勿忘勿助”之辩
五 “随处体认天理”
六 理气心性合一论
七 修养工夫论
第三章 李材
一 “舍至善之外无别有体”
二 “止”、“修”并举
三 修身方法论
第四章 许孚远
一 “无善无恶不可为宗”
(一)对于善、恶内涵理解上的差异
(二)“无善无恶”与 “为善去恶”之间的矛盾
(三)“两种法门”之争
二 “心即性”质疑
三 “以克己为要”
第五章 顾宪成
一 “只提出性字作主,这心便有管束”
二 “吾儒之旨,只在善之一字”
三 “语工夫,只是小心二字”
四 重视研习儒家经典
五 彰显救世情怀
第六章 高攀龙
一 “知性善而后可言学”
二 “学必由格物而人”
三 “不敢纵口说一句大胆话”
四 驳“三教合一”论
五 “扶持程朱之学”
第七章 刘宗周
一 开掘“独体”凸显性体
(一)“独”与“慎独”
(二) 凸显性体
二 倚重工夫
三 汲取气学思想
四 严辨“意”、“念”之异
(一)“自其主宰而言谓之意”
(二)“意”、“念”之辨
五 驳斥“致良知”
六 “四句教”之争
第八章 黄宗羲
一 评王门良知说
二 评王门“四句教”
三 理气心性思想
四 “一本万殊”
五 政治哲学
第九章 顾炎武
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
(一)心性之学茫昧不可解
(二)空谈心性有害于治世
(三)“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四)王学末流流弊之批判
二 “明道救世”
(一)“博学于文”
(二)“行已有耻”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第十章 颜元
一 反对程朱、陆王的学术立场
(一)程朱、陆王学说之“空疏无用”
(二)程朱、陆王学说均有佛禅化与支离的弊端
(三)二元人性论之“悖谬”
二 倡导经世实学
三 正视利益问题
四 重视“习行”
五 复古倾向与寡头的实用主义
(一) 复古倾向
(二)寡头的实用主义
结 语
一 王学修正派的主要功绩与缺陷
(一) 主要功绩
(二)主要缺陷
二 个性解放与道德理性精神
三 知识与道德
四 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