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日本中国学史稿
作者:严绍璗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ISBN:9787507734249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定名为“中国学”而不称“汉学”,是基于我本人对“国际中国文化研究”这一学术的一种学理性的理解。本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复兴”以来,成果丰厚,但是学术界在汉语文化中如何定义这一学科,在范畴与概念的表述上,很不一致。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我国第一种关于这一学科研究的刊物称为《外国研究中国》,孙越生先生主编《国外研究中国丛书》系列,名称非常直白。我个人参与其间,主张采用“中国学”。1980年我出版的《日本中国学家》和l991年出版的《日本中国学史》都使用了“中国学”的概念。继后,上海华东师大出版《海外中国学评论》,朱正惠先生、王晓平先生诸位在他们的著作和表述中也采用“中国学”的范畴,中国社科院何培忠先生主编《当代国外中国学研究》,我国国家图书馆的相关机构称为“海外中国学研究文献中心”等等都表明,我国学界相当一部分学者,把这一学术定义为“中国学”。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中凡是涉及这一学术研究的机构,几乎都以“汉学”命名,相应的学术会议与新闻媒体也几乎都采用“汉学”的名称,学术界关于这一学科研究的重要的刊物,也称“汉学”,例如:《世界汉学》《国际汉学》和《汉学研究》等。
作者简介
严绍璗,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大教授、人文学部学术委员兼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荣誉教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汉语史学会学术顾问等。以《日本的中国学家》《日本中国学史》以及本书为代表,从事“日本中国学”学科史的建设。以《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和《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等为代表,从事“国际汉籍文献学”的建设。以上述研究为基础,以《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中国文化在日本》《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严绍望日本讲演录》等为代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与文学的发生学”的学理性建构。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日本传统汉学的研讨
第一章 日本传统汉学的奠基时期
第一节 中国古典儒学的东传
一、中国古典儒学的传人
二、早期儒学的扩散
三、古典儒学的式微
第二节 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一、中日古文化中的“神道观”
二、“天皇”的定格与道家文化
三、皇室“三神器”与“祝紫为上”
四、10世纪时代日本宫廷的“咒文”
五、日本奈良平安时代文学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节 中国的阴阳学说与日本的上古文化
一、《易》的东传
二、日本古代政治中的阴阳道学说
三、日本传统民俗中的阴阳道
第四节 空海和尚与《文镜秘府论》
一、空海和尚(F弘法大师)的汉学与佛学的经历
三、《文镜秘府论》概说
第二章 日体传统汉学的准备时期
第一节 中日禅僧的交往与宋学传人日本
一、入宋僧俊苟
二、入宋僧圆尔辨圆
三、赴日僧兰溪道隆
第二节 五山文化的范畴
一、禅宗“五山”的确立
二、五山汉文学
三、五山僧侣“儒佛互补”的理念
第三节 传统汉学的成长
一、宫廷与世俗的宋学讲筵
二、宋学著作的“和点”与“和训”
三、宋学研究著作的形成
第三章 传统汉学的形成时期
第一节 林罗山与朱子学派
一、藤原惺窝——朱子学的篙矢
二、林罗山及其学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江藤树与阳明学派
一、了庵桂悟与王阳明的会见
二、中江藤树与阳明学的基本特征
三、大盐平八郎及其领导的民众起义
第三节 伊藤仁斋与古义学派
一、山鹿素行与古学派的滥觞
二、伊藤仁斋与古义学学派的特征
第四节 荻生徂徕与古文辞学学派
一、荻生徂徕与“古文辞学”的内含
二、清代学者对荻生徂徕著作的评价
第二编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与成型形态研讨
第四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一)
第一节 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发生
一、明治维新肇始中传统汉学观念的意义
二、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基本形态
三、近代化观念的社会文导入
第二节 维新派学者对传统汉学的批判
一、西周的功利主义价值现
二、津田真道的实学论
三、中江兆民的文化创新说
四、福泽渝吉的文明史观
五、“脱亚论”的形成与“一元论中国观”的破产
第三节 维新的多极目标与日本儒学的复苏
一、维新中的多极目标
二、《教学大旨》的颁发与维新学者的转向
三、日本儒学与国粹主义的合流
四、明治儒学的复苏
第五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二)
第一节 欧洲人文学术与日本中国学创始者们的关联
第二节 欧洲中国观的萌发与人文主义色彩
一、乔安·巴罗劳斯的《第三十年史》
二、朱安·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
第二节 17-18世纪欧洲基督教文明观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及其自身的嬗变
一、马坦奥·里奇神父——欧洲中国学之父
二、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三、在华传教士中国观的变异——理性萌芽的产生
第四节 欧洲中国观中的理性主义与它的二律背反
一、欧洲中国观中理性主义产生的文化语境
二、欧洲中国观中理性主义的先驱笛卡尔与培尔
三、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中国观——德国启蒙主义的理性要求
四、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激情——法国启蒙主义的理性要求
五、理性主义中国观的二律背反
第五节 欧洲中国观的近代主义与它向西方中心主义的蜕变
一、孟德斯鸠对中华文明的质疑
二、卢梭的“中国文明否定论”
三、亚当·斯密的“中国发展停滞论”
四、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中国观——由近代主义向西方中心主义的桥梁
五、近代主义中国观向西方中心主义中国观蜕变的实质
第六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三)
第一节 中国甲骨文字的发现与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
一、内藤湖南——世界上第一个亲见甲骨文的外国文人
二、甲骨文字传人日本与林泰辅的研究
三、罗振玉、王国维的东渡与在日本的甲骨文字研究
四、王国维古史研究“二重证据法”与对日本中国学家的启示
第二节 中国敦煌文物的发现与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
一、日本中国学界最早获知的敦煌信息
二、日本早期“敦煌学”的形成
三、日本“敦煌学”与原典解释学派
第七章 日本中国学的形成(一)
第一节 西田哲学体系与日本传统汉学的终结
一、西田几多郎的哲学体系
二、“西田哲学”对“传统汉学”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哲学研究”学科的发生
第三节 早期的“官学体制学派”及井上哲次郎的学术
一、井上哲次郎与《教育敕语衍义》
二、井上哲次郎的国民道德论——忠孝一致的综合家族制
三、“东亚学术会”的《趣意书》
第四节 “私学体系学派”的先驱者和奠基者的学术
一、松本文三郎与《支那哲学史》
……
第三编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中国学学派研讨
第四编 日本中国学发展中“变异”状态研讨
第五编 日本中国学战后状态综述研讨
附录
后记
第一编 日本传统汉学的研讨
第一章 日本传统汉学的奠基时期
第一节 中国古典儒学的东传
一、中国古典儒学的传人
二、早期儒学的扩散
三、古典儒学的式微
第二节 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一、中日古文化中的“神道观”
二、“天皇”的定格与道家文化
三、皇室“三神器”与“祝紫为上”
四、10世纪时代日本宫廷的“咒文”
五、日本奈良平安时代文学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节 中国的阴阳学说与日本的上古文化
一、《易》的东传
二、日本古代政治中的阴阳道学说
三、日本传统民俗中的阴阳道
第四节 空海和尚与《文镜秘府论》
一、空海和尚(F弘法大师)的汉学与佛学的经历
三、《文镜秘府论》概说
第二章 日体传统汉学的准备时期
第一节 中日禅僧的交往与宋学传人日本
一、入宋僧俊苟
二、入宋僧圆尔辨圆
三、赴日僧兰溪道隆
第二节 五山文化的范畴
一、禅宗“五山”的确立
二、五山汉文学
三、五山僧侣“儒佛互补”的理念
第三节 传统汉学的成长
一、宫廷与世俗的宋学讲筵
二、宋学著作的“和点”与“和训”
三、宋学研究著作的形成
第三章 传统汉学的形成时期
第一节 林罗山与朱子学派
一、藤原惺窝——朱子学的篙矢
二、林罗山及其学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江藤树与阳明学派
一、了庵桂悟与王阳明的会见
二、中江藤树与阳明学的基本特征
三、大盐平八郎及其领导的民众起义
第三节 伊藤仁斋与古义学派
一、山鹿素行与古学派的滥觞
二、伊藤仁斋与古义学学派的特征
第四节 荻生徂徕与古文辞学学派
一、荻生徂徕与“古文辞学”的内含
二、清代学者对荻生徂徕著作的评价
第二编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与成型形态研讨
第四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一)
第一节 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发生
一、明治维新肇始中传统汉学观念的意义
二、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基本形态
三、近代化观念的社会文导入
第二节 维新派学者对传统汉学的批判
一、西周的功利主义价值现
二、津田真道的实学论
三、中江兆民的文化创新说
四、福泽渝吉的文明史观
五、“脱亚论”的形成与“一元论中国观”的破产
第三节 维新的多极目标与日本儒学的复苏
一、维新中的多极目标
二、《教学大旨》的颁发与维新学者的转向
三、日本儒学与国粹主义的合流
四、明治儒学的复苏
第五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二)
第一节 欧洲人文学术与日本中国学创始者们的关联
第二节 欧洲中国观的萌发与人文主义色彩
一、乔安·巴罗劳斯的《第三十年史》
二、朱安·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
第二节 17-18世纪欧洲基督教文明观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及其自身的嬗变
一、马坦奥·里奇神父——欧洲中国学之父
二、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三、在华传教士中国观的变异——理性萌芽的产生
第四节 欧洲中国观中的理性主义与它的二律背反
一、欧洲中国观中理性主义产生的文化语境
二、欧洲中国观中理性主义的先驱笛卡尔与培尔
三、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中国观——德国启蒙主义的理性要求
四、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激情——法国启蒙主义的理性要求
五、理性主义中国观的二律背反
第五节 欧洲中国观的近代主义与它向西方中心主义的蜕变
一、孟德斯鸠对中华文明的质疑
二、卢梭的“中国文明否定论”
三、亚当·斯密的“中国发展停滞论”
四、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中国观——由近代主义向西方中心主义的桥梁
五、近代主义中国观向西方中心主义中国观蜕变的实质
第六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三)
第一节 中国甲骨文字的发现与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
一、内藤湖南——世界上第一个亲见甲骨文的外国文人
二、甲骨文字传人日本与林泰辅的研究
三、罗振玉、王国维的东渡与在日本的甲骨文字研究
四、王国维古史研究“二重证据法”与对日本中国学家的启示
第二节 中国敦煌文物的发现与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
一、日本中国学界最早获知的敦煌信息
二、日本早期“敦煌学”的形成
三、日本“敦煌学”与原典解释学派
第七章 日本中国学的形成(一)
第一节 西田哲学体系与日本传统汉学的终结
一、西田几多郎的哲学体系
二、“西田哲学”对“传统汉学”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哲学研究”学科的发生
第三节 早期的“官学体制学派”及井上哲次郎的学术
一、井上哲次郎与《教育敕语衍义》
二、井上哲次郎的国民道德论——忠孝一致的综合家族制
三、“东亚学术会”的《趣意书》
第四节 “私学体系学派”的先驱者和奠基者的学术
一、松本文三郎与《支那哲学史》
……
第三编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中国学学派研讨
第四编 日本中国学发展中“变异”状态研讨
第五编 日本中国学战后状态综述研讨
附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