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骆寒超诗学文集(1-12卷)

骆寒超诗学文集(1-12卷)

作者:骆寒超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ISBN:9787020069415

定价:¥2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骆寒超诗学文集(套装共12卷)》包括了:《汉语诗体论·结构篇》、《白茸草》、《汉语诗体论·语言篇》、《汉语诗体论·形式篇》、《新诗创作论》、《新诗主潮论》、《二十世纪新诗综论》、《艾青传》、《艾青论》、《诗学散论(上)》、《诗学散论(中)》、《诗学散论(中)》和《诗学散论(下)》。诗体是文体的一种,是文体在体格和风度上的一种展现。不过也正是在体格和风度上,“诗文各有体”——如同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所引黄庭坚的这句话那样。胡应麟也因此在《诗薮·内编卷一》中说:“文章自有体裁,凡为某体务须寻其本色。”《诗薮·外编卷一》中进一步说:“诗与文,体迥不类。文贵典实,诗贵清空;诗立风神,文先理道。”那么,诗体的这种“清空”、“风神”、“本色”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胡应麟还作了深入的探求。在《诗薮·外编卷一》中说:“盖作诗大法,不过兴象风神、格律音调。”在《内编卷五》中说:“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这里“体格”主要指诗歌结构类型,即体裁、体制和格局,“声调”指诗歌节奏、韵律。
作者简介
  骆寒超,男,1935年生于浙江诸暨,1957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文艺界从事专业文学评论多年,1987年聘为研究员,1988年调入浙大中文系,转为教授。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文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出版诗学专著《艾青论》、《中国现代诗歌论》、《20世纪新诗综论》等8部。
目录
第一卷 汉语诗体论·结构篇
绪论
结构篇
引言
上篇 旧诗的圆美流转类结构
第一章 通意脉途径
第一节 重情意发想象
第二节 抓切入角度
第三节 定主导意象
第二章 情景建构
第一节 情景辩证法
第二节 情景互映
第三节 景因情设
第四节 情随景生
第五节 情景浑成
第三章 布局措施
第一节 谋篇布局的法度
第二节 布局操作原则
第三节 个案考察(一):绝句的结构艺术
第四节 个案考察(二):律诗的结构艺术
中篇 新诗的方美直向类结构
第四章 通意脉新径
第一节 从立情意到立志意
第二节 立意的例析
第三节 立意与发想
第五章 心象建构
第一节 生理综合
第二节 心灵综合
第三节 智慧综合
第六章 布局新措施
第一节 布局新法度
第二节 层层展开式
第三节 逻辑依附式
第四节 虚实交融式
下篇 未来新诗结构的思考
第七章 两大结构体系
第一节 两大结构体系的诗学认同
第二节 圆美偏至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方美偏至的负面效应
第八章 词的结构思路及实践
第一节 小令的印象化运思
第二节 慢词的过程化谋篇
第三节 词的情景安排
第四节 词的布局
第九章 新诗结构探求新途径
第一节 印象配比式
第二节 时空切入式
第三节 推进呼应的布局
结束语
第二卷 汉语诗体论·语言篇
上篇 旧诗的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
第一章 旧诗语言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先秦至南北朝诗歌语言理论
第二节 隋唐五代诗歌语言理论
第三节 两宋诗歌语言理论
第四节 元明清诗歌语言理论
第二章 旧诗的词法
第一节 词语的积聚与新构
第二节 典故词语
第三节 实字与虚字
第三章 旧诗的句法
第一节 反修辞逻辑组句
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组句
第三节 对等原则与对句
中篇 新诗的线性陈述类逻辑语言
第四章 新诗基本用语确立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诗基本用语的确立过程
第二节 向民歌语言吸收养分
第三节 向旧诗语言吸收养分
第五章 新诗语言的意象化
第一节 语法规范与新诗语言的意象化困境
第二节 新诗的词法
第三节 新诗的句法㈠
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㈡
第六章 新诗意象的语言化
第一节 语音触发经验联想的意象呈示
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的意象呈示
第三节 遵语法规范的意象呈示
第四节 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意象呈示
下篇 新诗未来的语言建设
第七章 诗歌语言观的调整
第一节 老一代的新诗语言观
第二节 叶维廉的新诗语言观
第三节 郑敏的新诗语言观
第八章 两大语言体系的汇通
第一节 词法与对等原则
第二节 句法与对等原则
第三节 连续性句法与对等原则
第九章 几个要点备忘
第一节 化用旧诗词语须受制于组合关系
第二节 句法选择须受制于抒情方式
第三节 建立旧诗新译的实验基地
结束语
第三卷 汉语诗体论·形式篇
上篇 旧诗的回环节奏类形式
第一章 回环节奏构成的回顾
第一节 上古歌谣阶段的探求
第二节 《诗经》阶段的探求
第三节 楚辞阶段的探求
第四节 古体诗阶段的探求
第二章 近体诗的回环节奏类体式
第一节 音组律与平仄律
第二节 押韵与对仗
第三节 近体诗的体式
第三章 词曲的节奏体式
第一节 词曲语言与音组
第二节 词曲音组的组合与诗行节奏的确立
第三节 词曲典型节奏诗行的诗行群组接
第四节 词曲的节奏形态及其体式构成策略
中篇 新诗的推进节奏类形式
第四章 新诗形式探求的回顾
第一节 1920年代的探求
第二节 1930—1940年代的探求
第三节 1950年代至世纪末的探求
第五章 新诗的推进式节奏形态
第一节 音组与建行
第二节 典型诗行
第三节 诗行组合的规范要求
第六章 两大体式
第一节 自由体诗及其规范特征
第二节 格律体诗及其规范特征
下篇 新诗未来的形式建设
第七章 形式体系的二元对立
第一节 二元对立的形式诗学观
第二节 新诗形式的现状(一):自由诗体
第三节 新诗形式的现状(二):格律诗体
第八章 语言与节奏体式之关系
第一节 句法与声律间的辩证法
第二节 自由诗体与新诗句法
第三节 句法与格律体新诗的节奏表现
第九章 呼唤新形式
第一节 格律化自由体
第二节 自由化格律体
第三节 浑成体
结束语
第四卷 新诗创作论
引言
上篇主题思路
第一章 忧患论
第一节 生命忧患类主题思路
一 个性不容自由表现
二 人生难求至美境界
第二节 社会忧患类主题思路
一 自我备受生存折磨
二 众生备受生存折磨
第三节 民族忧患类主题思路
一 遥感式民族忧患
二 身受式民族忧患
小结
第二章 超越论
第一节 坚执信仰类主题思路
一 热衷“画梦”生涯
二 追求真理人生
第二节 感悟哲理类主题思路
一 智悟泛神世界
二 神会宇宙人生
小结
中篇 组织结构
第三章 运思论
第一节 表象感受型运思
一 物理感觉类表象感受
二 心理直觉类表象感受
第二节 情绪感应型运思
一 带显表象的情绪感应
二 带潜表象的情绪感应
三 综合类的情绪感应
第三节 哲理感悟型运思
一 以象推理类哲理感悟
二 以情出理类哲理感悟
三 以境悟理类哲理感悟
小结
第四章 陈情论
第一节 表述母题能指系统类陈情
一 受事中心型表述母题能指化
二 主受中心型表述母题能指化
三 施事中心型表述母题能指化
四 主施中心型表述母题能指化
五 多环式表述母题能指化
第二节 判断母题能指系统类陈情
一 表事中心型判断母题能指化
二 主事中心型判断母题能指化
三 表事虚幻型判断母题能指化
四 主事拟实型判断母题能指化
第三节 综合母题能指系统类陈情
一 表述中心型综合母题能指化
二 判断中心型综合母题能指化
三 多种子题并列型综合母题能指化
四 多种子题迭合型综合母题能指化
第四节 谬理母题能指系统类陈情
一 谬理表述母题能指化
二 谬理判断母题能指化
三 谬理综合母题能指化
小结
下篇 传达技巧
第五章 语言论
第一节 新诗语言的表现性策略
一 意象定位
二 意象浮现
三 意象流动
第二节 新诗语言的表演性策略
一 仿声类
二 状形类
三 拟神类
小结
第六章 节奏论
第一节 情韵节奏
一 从基质型情境差异显示情韵节奏
二 从功能型情境差异显示情韵节奏
三 从综合型情境差异显示情韵节奏
第二节 声韵节奏
一 音组同音组组合
二 诗行组合同诗节组合
三 排偶、诗行煞尾的规范和押韵
小结
结束语
后记
再版后记
第五卷 新诗主潮论
引论
上篇 现实主义诗潮
现实主义概说
第一章 社会写实类现实主义
第一节 乡土风情写实
一 宗法制农村面貌
二 “地之子”悲惨命运
三 土地情结
第二节 城市风景写实
一 现代同古旧的协奏
二 天堂同地狱的复合
三 机械情结
第三节 时代风云写实
一 反帝救亡实录
二 民主解放纪程
第二章 人生写真类现实主义
第一节 文化重构的人生写真
一 生存方式的脱旧
二 生活观念的更新
第二节 世路新探的人生写真
一 至美格局的新探
二 至真境界的新探
小结:
中篇 浪漫主义诗潮
浪漫主义概说
第三章 生命自主类浪漫主义
第一节 个性解放抒情
一 自我本位的个性解放
二 自我变形的个性解放
第二节 群体解放放歌
一 自我群体化
二 群体自我化
第三节 生命活力的张扬
一 张扬求生本能
二 张扬青春热情
第四章 生命解化类浪漫主义
第一节 从唯爱至尊到唯美至上
一 性爱推向情爱
二 情爱闪发幻美
三 幻美促使寻梦
第二节 从幻灭人生到浪迹天涯
一 彻悟现世的幻灭
二 钟情幽冥的境界
三 乐做世纪的浪客
第三节 从投奔时代到献身真理
一 跃人时代的狂澜
二 融进群体的斗争
三 为真理殉情
小结
下篇 现代主义诗潮
现代主义概说
第五章 超现实类现代主义
第一节 新感觉的追求
一 捕捉幻化的感觉
二 扫描瞬间的印象
第二节 性本能的宣泄
一 展示性本能的欲望
二 升华性压抑的苦闷
三 隐喻性变态的心理
第三节 意识流的幻示
一 感觉一意识流
二 潜意识一意识流
三 生命的内在真实
第六章 新浪漫类现代主义
第一节 超越肉性的灵界转型
一 魔鬼与上帝共存
二 肉的超越与灵的转型
三 寻踪生命的皈依处
第二节 宇宙浪子的宇宙浪游
一 宇宙浪游的奇特心迹
二 二极应和的精神感应
三 多元同位的心灵选择
第三节 生命之树常青
一 生命的交替转化
……
后记
第六卷 二十世纪新诗综论
第七卷 艾青传
第八卷 艾青论
第九卷 诗学散论(上)
第十卷 诗学散论(中)
第十一卷 诗学散论(下)
第十二卷 白茸草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